武汉刚解放时,国民党政府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商业凋敝,工业瘫痪,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这片热土上,党和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依靠人民”,铺开蓝图,重振山河。
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经体制,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整顿码头问题,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让国民经济逐步稳定。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55年12月31日,新建成的江汉桥上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郭雷震 江洪 摄
武汉解放后,中共武汉市委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码头问题极为重视,在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提出解决码头问题,会上组织了码头研究委员会。1949年9月22日成立直属市人民政府的武汉市码头管理处。1949年5月底,武汉码头工作组党支部、工会工作组党支部等多个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成立,码头工人看到了希望。工作组从调查入手,深入基层,广泛地与码头工人交朋友,做码头改革的发动工作。
1954年10月30日,汉口码头上,四面八方不断地把建设物资运到武汉来,这是武汉关前的码头上。姚少沧 摄
同年9月,武汉市码头管理处成立,开展保障工人正当权益、清除对码头工人的封建剥削行为,建立正当运输制度,巩固社会治安,对反动分子和恶霸进行镇压等行动。同年11月1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号布告,规定不许坐地分肥、不许敲诈勒索、不准打架行凶。
码头反霸斗争自1949年8月到1951年12月,先后开了反封建斗争会200多次,市法院判处恶霸头佬212名,彻底摧毁码头封建把持制度,砸碎了百年来沉重的封建枷锁,码头工人成为码头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