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发布
发布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全市重大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类信息、文化生活服务类信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应对信息;回应督办落实网民诉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黄晓明现身福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发布

5月16日武汉解放,从此天翻地覆!

武汉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5-16 09:11

正文


75年前的5月16日

武汉解放

今天 (2024年5月16日)

长江日报推出

武汉解放AI微电影

带你走进没有硝烟的战斗

↓↓↓


《武汉解放75周年特刊》

也于今天推出


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城场景。


专家访谈:
天翻地覆慨而慷

5月16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人民解放军挺进汉口,宣告武汉解放。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75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四万万人民翻身得解放。
解放有何特定含义?解放如何从观念话语变成政治现实?武汉的解放在全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有着怎样关系?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他表示, 解放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周巍。

解放, 民族通向
独立和自由的必经之路

“在近现代政治历史语境下,解放是一个民族通向独立和自由的必经之路。”周巍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解放”一词主要指民族解放,即反抗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更多地被用来表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解放”一词特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解放,是我们民族的命运转折。”周巍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解放, 从政治话语
逐渐变为核心话语

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诞生了《解放》周刊、《解放日报》,还有解放区、解放军等称号,我们为何对“解放”一词“情有独钟”?
周巍说,这些被冠名为“解放”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37年到194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解放”概念逐步从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核心话语体系的阶段。
为何抗战时期“解放”概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核心话语体系?周巍认为,一方面,在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解放具有神圣性,“解放”成为民众心中美好的愿景,使用“解放”有助于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另一方面,“解放”更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等被压迫阶级,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武汉解放,
开辟了全国城市解放新模式

“武汉解放独具特色,开辟了全国城市解放的新模式。”在周巍看来,武汉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汉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靠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威力和党在武汉卓有成效的地下斗争共同赢得的,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周巍告诉记者,武汉的和平解放,使得武汉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同时,也结束了武汉三镇长期分割的历史局面,为新时代武汉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得以迅速投入国民经济恢复进程中。

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写进了决议。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三个解放”的重要性。

“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周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回应新时代新征程的现实问题时,赋予了以上词语新的内涵。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二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径,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三是坚持解放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坚持增强斗争精神战胜艰难险阻,通过奋进拼搏实现美好生活。

武汉解放,从此焕然一新!

江汉关职工庆祝武汉、上海解放游行。记者何晓刚 翻拍


政治作主

人民说了算
“现在我们从政治上得到解放了,我们是国家与社会的主人翁了。”1949年5月23日长江日报在发刊词《庆祝新武汉的诞生》中响亮地喊出这句改天换地的话。

9月7日武汉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也鲜明地提出:“各位今天获得了最好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民主精神,来为建设新武汉、新湖北、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意见。”“我们是要根据广大人民的意见来立法。”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间,宪法颁布,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保证。

1954年8月21日,《长江日报》头版刊登武汉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消息。


  • 第一届武汉市人大代表
    来自各行各业

1954年8月20日上午,汉口中南剧场迎来了三百多名意气风发的“新中国的主人”——第一届武汉市人大代表。他们中有全国或全市著名的工业和农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也有爱国守法、服从工人阶级领导、愿意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有机关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也有街道居民、私营工商业者。
1954年8月20日,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中南剧院召开。
当时一名长江日报记者这样记录这场盛事:“他们有的来自紧张的防汛斗争前线,有的来自正在坚持着生产、工作,并积极支援着防汛前线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和街道。他们怀着兴奋欢欣的心情来参加这次极为隆重的会议。”

1956年12月27日,出席武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在选举投票。

“标志着本市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政治生活的进一步牢固和完善,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全市人民热切盼望中,于1954年8月20日上午隆重开幕。”





经济重建

人民当了家

武汉刚解放时,国民党政府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商业凋敝,工业瘫痪,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这片热土上,党和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依靠人民”,铺开蓝图,重振山河。

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经体制,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整顿码头问题,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让国民经济逐步稳定。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55年12月31日,新建成的江汉桥上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郭雷震 江洪 摄


  • 码头工人成为码头的新主人

武汉解放后,中共武汉市委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码头问题极为重视,在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提出解决码头问题,会上组织了码头研究委员会。1949年9月22日成立直属市人民政府的武汉市码头管理处。1949年5月底,武汉码头工作组党支部、工会工作组党支部等多个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成立,码头工人看到了希望。工作组从调查入手,深入基层,广泛地与码头工人交朋友,做码头改革的发动工作。

1954年10月30日,汉口码头上,四面八方不断地把建设物资运到武汉来,这是武汉关前的码头上。姚少沧 摄



同年9月,武汉市码头管理处成立,开展保障工人正当权益、清除对码头工人的封建剥削行为,建立正当运输制度,巩固社会治安,对反动分子和恶霸进行镇压等行动。同年11月1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号布告,规定不许坐地分肥、不许敲诈勒索、不准打架行凶。
码头反霸斗争自1949年8月到1951年12月,先后开了反封建斗争会200多次,市法院判处恶霸头佬212名,彻底摧毁码头封建把持制度,砸碎了百年来沉重的封建枷锁,码头工人成为码头的新主人。





社会焕新

人民翻了身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这是1949年9月29日毛主席为《新华月报》的题词,是开国之际及时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标准,这些思想后来纳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