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是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独家合作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我们专注于关注三个方面:1、基于科学的发现;2、真正的科技创新;3、深科技应用的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超级碗30秒广告800万美元##Open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eepTech深科技

西雅图“人才争夺战”背后的故事,阿里巴巴未尽的蜕变之路

DeepTech深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26 22:14

正文


阿里巴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挺进了美国本土。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前资深主任科学家(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任小枫已经加盟阿里巴巴,担任技术核心部门 IDST 的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


从 2003 年开始, 任小枫任职于亚马逊无人零售店 Amazon Go 部门,领导计算机视觉算法团队,而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正是 Amazon Go 无人商店的基础。


图丨任小枫


此外,在去年七月份先于任小枫加盟阿里巴巴的 美国IEEE Fellow华先胜也进入到了 IDST 团队,主要负责带领 阿里云的视觉计算(Visual Computing) 团队在 视频图像分析、图像识别和搜索等领域的技术开发。


图丨华先胜


近几年,技术革命早已 演变成媒体口中的陈词滥调,更是真真切切地刺激到了 中国互联网企业。遥望太平洋彼岸的硅谷,技术焦虑症正在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等BAT大佬的心头持续发酵。


早在 2014 年,阿里巴巴就先知先觉地成立了 IDST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 Technologies)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声称“要做阿里其他部门不愿做也做不了的事情”——推动所谓的大数据生态建设。为此,他们还请来了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及统计系终身教授漆远,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


图丨IDST


2015 年 IDST 被拆分成立三部分:漆远加入蚂蚁金服;金榕加入了淘宝和天猫的搜索部门; 语音团队留在了阿里云。IDST这个名称仍然保留,只是从直系机构,变成阿里云旗下 的一个部门。


后来,这些从 IDST 拆分出来的团队在各部门中大放异彩。在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数据算法这些领域不断突破,才让这个原来的智库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前不久, 阿里巴巴提出的“NASA”计划也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马云曾表示:“以前,我们的技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阿里巴巴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核心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


图丨阿里巴巴“NASA”计划


事到如今,我们发现 似乎 阿里巴巴正在亦步亦趋地模仿亚马逊,却总不得其精髓。所以,话说回来, 为什么是亚马逊?


这个问题不难答。作为硅谷公司技术基因最薄弱的一员,亚马逊的本质和阿里巴巴相似,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电商。而前者却能逐渐走出这个俗气的套路,成为硅谷云计算、物联网和语音交互的巨头——阿里巴巴跟随亚马逊模式理所当然。


图丨亚马逊的线下商店业务Amazon Go


从这次挖来的人选来看,任小枫本身就来自亚马逊,他所供职的 Amazon Go 更是该公司在技术与应用上结合的最佳案例之一——顾客通过 App 扫码进店后,在店内随意选取商品,在离店后亚马逊自动扣款,支付全程也不需要手机的参与,彻底告别了传统收银结帐步骤。


图丨Amazon Go口号“No lines. No checkout."


归根结底,阿里终究吸取了IDST的教训, 技术与商业相结合成为了本次人才狩猎的重点。除了任小枫,来自 微软的 华先胜也属于这样的人才——他从北大数学系博士毕业以后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之后九年半的时间一直从事图像和视频的分析工作。


图丨漆远


正如金榕曾经表示:“亚马逊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从一个电商公司变成了一个技术公司…….它是在做一件产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在做技术,产品就要关系到用户体验,不是简简单单说搜索的准确度高。但凡想要技术有大的影响力,你永远都绕不开这个命题:怎样在一个商业的环境下影响用户全方位的体验。”


图丨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上的份额远超其他科技巨头


也许,任小枫、华先胜确实是阿里想要的人才,但阿里骨子里基因的改变无疑还需要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