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会,发布了十起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就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
环境公益诉讼是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保障和促进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立法精神,先后制定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案件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民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通知》,不断加大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力度。
据介绍,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共受理社会组织和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189件、审结73件,受理二审案件11件、全部审结。
这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涉及众多环境公益诉讼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副庭长魏文超表示,期望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对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促进案件裁判尺度的统一,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司法水平。
本次发布的十起典型案例后均附有知名专家学者对案件的点评。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解读相关案件的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邀请了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教授,武汉大学王树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珂教授、张新宝教授、肖建国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王灿发教授,天津大学孙佑海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化学品风险管理与控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子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浩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对案件进行点评。
(文章内容转自人民法院网、新华网,责编海石,限于篇幅部分内容转为图片,请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