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乙巳蛇年爱自己的第一件事,听一场“春之生”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河北:纳入医保支付的中药饮片达892种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乙巳年春之生音乐会直播时间:今天下午14:00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历年“春之生”音乐会精彩瞬间回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船上有不容易晕船的位置吗?还真有!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 2024-03-26 18:31

正文

《科学世界》 2024 年全年杂志订阅开始啦~

现在订阅,立享 7.5 折。

通过文末链接,即可 登录“科学世界”微店订购。

想象一下,你正乘坐一艘在海上航行的游船,面对碧蓝的海水,飞翔的海鸥,原本你打算美美的拍照留念,但起伏的海浪,摇晃的船体,让你晕得七荤八素,胃里翻江倒海,只想赶紧上岸……
晕船跟晕车一样,让人十分难受。那么,晕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船上有没有不容易晕船的位置?又能不能建造出彻底防止晕船的船呢?

图片版权:《 科学世界 》杂志



在游船的各项指标中,不仅船速很重要,乘坐的舒适度也非常重要。通常来 说,船越大越不容易摇摆。

在海上风暴卷起的波浪中,波长80~ 100米的波浪所带来的能量尤其大,100米左右长的船受到波浪冲击后,会摇摆得非常厉害。而大型豪华游轮的长度往往能达到300米,船体可以横跨3个浪峰,能够分散波浪对船体的冲击,降低船的摇摆度。同时,当船的长度相同时,双体船比单体船的摇摆度要小许多。

图片版权:《 科学世界 》杂志
那么,摇摆度是否因乘坐的位置而异呢?有没有不易晕船的座位呢?
晕船 是“晕动病”的一 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船的摇摆导致的,而在船的不同座位摇摆度的确不同, 中间偏后的座位最不容易晕船
研究 表明,船体上下方向的摇摆是晕船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周期为6秒的摇摆最 易导致晕船或呕吐。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船更容易产生这种摇摆,因此乘客也就更容易晕船。
有位叫奥汉隆(O´Hanlon)的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了摇摆周期与呕吐率之间的关系。他让学生坐在箱子里,在11米的高度内不停地上下起落,从而调查在什么样的摇摆下学生会呕吐,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

图片版权:《 科学世界 》杂志

上面数据为当双体船(长112米的穿浪型双体船)与单体船(长100米的单体船)以同样的速度(30节,约56公里/小时)航行,遭遇相同的波浪(浪高4.8 米、波长150米)时,客舱甲板上的晕船率(推测数值)。研究表明,乘坐单体船时非常容易晕船,坐位在船头位置时也较容易晕船。而不管双体船还是单体船,最不容易晕船的位置都是中间偏后的位置。
既然如此,难道就不能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建造出能彻底防止晕船的船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 楚“人为什么会晕船”。
有一种理论认为,当人耳内的前庭感受器感知“身体在动”,而眼睛却感知“身体没有在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信息同时传送到大脑后,就会造成大脑信息混乱而出现晕动病的症状,这就是所谓 的“感觉冲突-失匹配理论”。
但其实,晕动病的成因远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是的话,闭上眼就应该不会晕船了,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它可能涉及到神经递质、内脏器官甚至机体代谢等诸多方面,机制相当复杂,人们至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因此,找到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在船舶上应用相应的技术了。现在,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技术来防止船体左右摇摆,例如减摇鳍,但要防止船体上下摇摆就比较困难了。
茫茫大海上无风尚且三尺浪,船要前行、却完全不让船体上下摇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要防止晕船,也只能尽量乘坐大型船只(减小摇摆度),并选择不易晕船的座位(还是减少摇摆度)。
END

文章摘自《科学世界》杂志。

新媒体编辑 | 张丽君


订阅《科学世界》2024年全年杂志 ↓↓

购买《科学世界》2024年第3期

另外: 典藏本 系列图书  全部 7折到手价

高清精美图片 解析 课堂知识 前沿科技 尽在掌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