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窦挺
说到贵州,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想到黄果树瀑布,再说多一点,大概也就是镇远、西江苗寨、荔波这几个出名的地方了,可是我要告诉你,千万不要忘了黔西南。
这个美得几乎要上天却毫不自知而低调的地方,有峰林,有峡谷,有湖泊,有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奇迹,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晴隆古称安南。
走进古城,喧嚣却被抛在了身后。街面上不过于热闹,却也不萧条,小铺子和商店鳞次栉比,行人却不太多,还有一大半是当地居民,时不时响起几声吆喝叫卖——这正是我想象中西南小城的模样,商业气息不太浓厚,却也没有完全游离在红尘之外,朴实而接地气。
很多年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险峻的山岭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从山脚一直盘旋到山顶,介绍说,这是史迪威公路中的二十四道拐。就在离晴隆县城不到两公里的山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封锁了中国对外联系的陆海通道,滇缅公路成了海外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而物资到了昆明以后,又必须经过滇黔线才能运往前线,晴隆的二十四道拐,这条隐藏在大山里的弯弯细细的公路,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
这堵水泥的挡墙,是当年中美两国的军民共同修建的。美军出技术,中国出材料和劳力,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晴隆县城,出动了几乎全部壮劳力,能拉能载的牲口也全部上阵。
公路修成后,美国公路工程部队就驻扎在离晴隆县城不远的沙子岭,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撤离,而晴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烽火岁月,也随着美军的撤离,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美军加油站,就是当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的驻扎点,巨大的汽油桶、军用敞篷吉普车、已经斑驳的中缅印战区地图、老式电话机和发报机、美式海报,都让人极速穿越回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门口的路牌上,写着此地离史迪威公路上各个关键站点的英文名字和距离:云南驿,那是个边陲小镇,在滇西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相交的云南省祥云县,是当时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重要空军基地;TSUYUNG,则是楚雄,然后是昆明,贵阳,最后是陪都重庆。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似乎都浓缩在了这几块窄窄的木牌上。
看着这些,让我想到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恶名昭著的驼峰航线,想到七十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和那些牺牲在驼峰航线上的英勇的中美军人们。
和平和自由,多么珍贵。
在贞丰的时间,好像都是虚掷的,可是离开贞丰后,我又常常想起她——我会想起双乳峰下盛开的刺桐,纳孔古寨碧绿的稻田,屋檐下发出轻响的织布机,盛装跳舞的苗族女孩,会用木叶吹出动听曲调的少年,和安静腼腆唱着悠扬山歌的布依族姑娘们。她像一首你从小听到大的歌谣,轻柔地,婉转地,萦绕在耳边。
双乳峰,因酷似女性丰满的胸脯而得名,它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地的布依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生命之源”来崇拜。
景区有个博物馆,里面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形似女性胸脯的山峰照片,然而,都比不上贞丰双乳峰的惟妙惟肖。它每年都吸引着许多国家的地质专家们前来考察。
纳孔是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寨,村子被碧绿的稻田包围着,有几栋老房子,被改造成了民宿,十分雅致清新。
老屋看上去,着实有些年头了,除了墙和屋顶,都是木质的结构,门和窗已经被岁月熏出了黑沉沉的颜色。一个布依族少女巧笑嫣然地向我走过来,衬着背后的老房子,就是一幅画。
在贞丰,乡间生活就像一条平静流淌的河,带着布依人特有的恬淡和质朴,有迹可循,不慌不忙。
空闲了,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男孩手中拿着的,只是一片很普通的树叶,可是在他的吹奏下,却能发出动听婉转的曲调来。小小的树叶,顿时变得多情起来。
跟别的民族相比,布依族姑娘似乎尤其腼腆些,她们站成一排,小声地唱着歌,青苍的暮色渐渐笼罩下来,她们白色的衣服和帽子,在逐渐暗下来的光线里,像一朵朵新开的茉莉。
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由上往下看是一道地缝,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壁立千仞,飞瀑流泉,光这一处,就撑起了黔西南颜值的半边天。
连接云贵两省的大桥横跨在峡谷之上,沿着高低曲折的栈道探秘寻幽,忽而如入水帘洞,忽而又柳暗花明,满眼青翠……
细线似的水像透明的珠子,随风而动,忽而飘在头上身上,驱散了几分行走带来的燠热,倍感清凉。以前,花果山的大师兄,是不是也这样坐在这天然的帘子后,望着好山好水,思考人生呢?
回首看,一座残桥立在水中,给这幽深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
转过一个拐角,三道瀑布从天而降,裹挟着雷霆之势,从半空跌落峡谷,发出巨大的回响。君不见峡谷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此不复回!我忍不住赞叹起来了!
这组瀑布气势浩大,堆云卷雪一般,腾起的水雾,笼罩了整个观景台,一时间只听到水流泻落的巨大声响。
喀斯特地区的河水含碳酸钙很重,释放出二氧化碳,碳酸钙附在崖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碳酸钙物质越贴越厚,面积越来越大,遂在峡谷两壁孕育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钙化岩。
“云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写奇唯有诗,诗在空山里”。
飞泻的白练似的瀑布,丰厚密集的钙化岩,参差披拂的藤蔓,这样美丽奇特的景观,也只有在马岭河峡谷,才能看到了。
我们背包客的老祖宗徐霞客曾经两次造访万峰林,并赞美说: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它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峰林。
站在高处看,阡陌纵横,大地分割成不同的色块,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山脚下流过, 三个小小布依族村落依次散落在这片田野上,每个村之间大约相隔短短的一二公里,名字也很简单,上纳灰,中纳灰,下纳灰。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八卦田像一个浅浅的漏斗,就是因为中央有三个天然的地漏,当地人叫地眼,意为“大地的眼睛”。农人惜田地,每一分田都不会丢弃,这浅浅的漏斗上,也种满了水稻,远远看去,像个螺丝卷,十分趣致,也是万峰林最大最美的景点。
万峰林有山,山不太高,爬起来不吃力;村子里每到周一都有集市,农人们在村里的大路上,依次把摊子铺开,针头线脑,零碎家什,农具鞋帽,什么都有……一切既脱俗,又入世。
景区还有花海,种了大片的千日红,游人们骑车穿行在绿道上。
金绿色的稻子已经抽出了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摆。
但愿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归居田园,租一方小院,种三两棵花树,房前屋后辟几畦菜地,春天播种,盛夏听茄瓜豆苗拔节生长,秋天采摘,偶遇邻人,我也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
获奖作品公布啦!
点击下面图片
获奖大片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