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屌丝思维文
中,有一条留言:
回复过后,我也思考了一番。
假如我是一个作者,初期卖版权弄了千把万,我会干嘛呢?
所谓结构性提升,成为牛逼人而不是“有钱的屌丝”,说起来容易,落实到手头,有没有一个像样的指导思想?
一般来说,人从弱小到强大,第一步肯定是搞钱。
单项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大买卖,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依靠某个单项能力获取的第一桶金。
这是一个出卖自己的过程,你除了劳动换钱,并无很多选择。此阶段,无论能力高低,你肯定是劳动越多,收入越多,哪怕是当骗子,他也要多打诈骗电话才有收获。
正常职业的话,要么努力在职场上做好交到自己手里的活儿,要么轻资产依赖朋友圈卖点货,要么就是在起点卖文章、或公众号微博之类卖字,甚至当家教啊、接私活写代码啊、卖插画啦、给人算个星盘之类的。林林总总。
本阶段也没什么需要考虑的,以良心为底线,以技能为天花板,拼命搞钱即可。多劳多得,非常累,一般被说“拿命换钱”,说的都是这个阶段。
(还有更多人连这个阶段都没有,那后面的其实也不用看。)
之后,你会有一定的积累。这个积累不仅是钱,还有客户群、某个垂直领域或圈层的名气,在职场可能是上司的信任、合作伙伴的好感等等。
运气好的,像某些作家一样,一部旧作赶上风口,进一笔大钱。
总之只要第一阶段完成,你就不再是个白丁,你会得到一个类似出新手村后的礼包,点数比较均衡地加在各个方向。
当然也需要你有良心、爱惜羽毛,否则,此时这个礼包中,除了一笔小钱,剩下的都是恶心的坏名声。
不爱惜羽毛不影响赚钱,只导致永远上不了台面而已。
你虽然是以搞钱为目标,但这笔钱其实并不多,当然此时的你会觉得很多,但你更需要逼迫自己看长远,看“礼包”当中无形的收获。
金钱是量化一切的最好标准,但金钱是个妹子——你拼命追求跪舔,她才不搭理你。你做好自己,她就跟上来了。
此时,很多人就要说了,这肯定是一篇理财广告,你又要劝大家搞“睡后收入”了呗。
其实对于普通收入的人,理财根本没啥用。在自己承担范围内,你当兴趣玩玩可以,指望这个跨阶,是做不到的。
(能指望偏财的人有几个啊,很多人连年会抽奖都中不到,还想当食利阶层?)
金钱是个妹子——她只有足够大,她才能生出孩子。
要让手头的小钱滚成大雪球,又不想再卖命换钱,需要获取真正的结构性提升——也就是眼力、能力、人脉、圈层、影响力一起跟着财富增长的那种,所谓“跨阶”。
有钱没用,拆迁户上不了任何牌桌。真正有用的常常是社会地位,你也不希望活半辈子只有奢侈品店员“尊重”你。
(有些人贷款买了二套房就感觉跨阶啦,接下来就要找个村姑玩玩。但什么是跨阶呢,你玩18线小明星才行吧。)
继续劳动肯定也行,但这样可能永远也翻不了身。
当然,永久停留在第一阶段、并就此翻身的也有,这些人的单项能力具备极强的不可替代性,简单说,“本领域的天才”。
各行业宗师啦牛逼的艺术家作家艺人啦,都行。但这类人肯定是天选之人,你如果已度过第一阶段,应该对这个问题有客观认识。
多数人不是天才,都是人海红利中分一杯羹那种,虽然也赚到了钱,但除了消费比较畅快没什么其他变化。
此时,就需要在“搞钱”之外,引入新的指导思想了。
你需要为自己(和业务)注入灵魂。
什么叫注入灵魂,来自殷斯坦一条“雷劈式的见解”。
见解和见解是不一样的。很多见解你听完觉得有道理,但很少见解是“雷劈式见解”:一听之下,被雷劈中,反复思索,觉得太他妈有道理了,拿到生活一一对应,竟然丝毫无错。
那天我们谈论共同熟人,他说其中某个人,
“根本就是那种没人要的人嘛,只不过运气较好弄了点钱,但其实还是没有灵魂”
。
斯坦很少使用“灵魂”这么不落地的词汇,在我询问后,他解释如下:
这句话我被劈中至今,以此验证过无数人,这后来化为他
识人课说的商业长期主义
,但“灵魂”这个词,劲得多了。
你可以很有钱,但仍然没有灵魂。你可以死,因为你死了这个世界不会有人受影响。
而这句话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当你有点小钱,你卡在阶层或业务瓶颈,你疑惑接下来还能干啥。
你应该问问自己:
如果我(和我的业务)消失了,有谁会因此过得差一些吗?无论物质还是精神。
如果没有,那很简单,你弄到了钱,但你(和你的业务)什么都不是。
什么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什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什么灵魂伴侣,什么灵魂层面自给自足。
所有这一切描述,都是没灵魂的人玩文字游戏,给自己找场子而已。
一个人活在这世上,让越多人的物质精神变好,他就越有灵魂。一个人消失,会有很多人的物质精神受到损失,他就不是轻于鸿毛。
《死人经》怎么说的:
“杀人之前先断他社会关系,要让他死了也没人在乎。”
淘宝腾讯可以死吗?不可以,因为它死了无数人会受损失。但清贫的科学家可以死吗?也不能,因为他们做的事情也让无数人受益。
但你仔细想想,很多人和他们的业务都可以死,哪怕他们很努力、也有钱。
完全不是钱的事。
那些获得结构性提升的人,他们也并没抱着“我要提升我自己”这种小农思想。
他们不过是在度过第一阶段、衣食相对无忧的时候,开始考虑钱以外的东西。
一个拥有了“一定的客户群、某个垂直领域或圈层的名气、职场上司的信任、合作伙伴的好感等等”的人,继续想着给自己捞钱,就永远卡死在那个收入和圈层,狗肉上不了席。
但利用这些无形之物,搞出更稀缺的价值,更完美的服务,更不可取代的方向,更多共同创富的伙伴,更多就业岗位,那就是注入灵魂。
各行各业,要做的事不同。但只要想着
“怎样能让更多的人因为我(和我的业务)的存在而变好”
,你会知道该做什么。
越多人因为你变好,你的社会地位就越牢不可破,稳步上升,新的机会将纷至沓来,结构性提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看似我又讲了一篇鸡汤,但和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那篇一样这不是鸡汤。
疯狂攫取的下场我们2018年已经看了很多,各种谨言慎行、揣测上意的分析我也看腻了。
有些人死了,是因为有些人想让他死。但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可以死。
和平年代的人类社会无非是交换,你想着让世界变好,世界必然会赠你以牛逼。
这个道理仍然是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懂,因为更多的人连第一阶段都没走完。
对此,我也没什么不满,因为
我只想让那千分之一的人变好。
实不相瞒,爱有时候真能发电。
就互联网以及未来 30 – 40 年的商业而言,如果你想让你的公司去帮助别人,那么整个商业世界都将欢迎你。
如果你能使你的雇员、团队以及客户快乐、健康、可持续发展,那么你的公司将前途无量。
——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