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金额大致相当——各占43%。在欧盟内部,德国是最大的军事捐助国(12%),而来自欧盟以外的英国则为第二大捐助国(9%)。这些数据显示,如果欧盟希望弥补美国的援助空缺,它将需要在军事支持上加倍投入。而根据当前欧洲的政治形势以及各国的军事能力,短期内欧洲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冷战结束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减少了军事生产,并将其军事工业逐渐转向出口市场及准时生产模式。这一趋势在德国尤为明显。尽管德国近年来已增加军事支出,但要恢复至20年前的武器库存水平,仍需几十年的时间。根据德国经济研究中心——基尔研究所的数据,德国虽然增加了军费,但仍然需要数十年才能恢复其武器库存。
根据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自俄乌战争以来,欧洲的防务产业虽然提升了50%的弹药生产能力, 并计划到2025年每年生产超过200万发炮弹,这一进展也证明了欧洲的努力。但要弥补美国可能撤出的空缺,单靠这些措施显然不足以应对需求。
防务产业的碎片化也是欧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欧洲防务行业的整合度较低,导致无法像美国那样享受规模效应。此外,英国脱欧后无法参与欧盟范围内的防务项目,这加大了欧洲在防务合作方面的困难。尽管英国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旨在促进军事采购与研发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进展仍然较为缓慢。
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度呼吁推动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并支持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然而,尽管法国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部分承诺的援助,但相较于其GDP,法国的军事援助仍显不足,且提升工业产能的步伐较慢。
不仅是欧盟,整个北约的防务产能也面临巨大压力。2023年2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乌克兰的弹药消耗速度已经远超盟国的生产能力,迫使北约防务工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即使美国未完全撤离,北约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产能瓶颈。
在特朗普执政之前,随着美国军事资源向亚洲和中东的转移,欧洲防务领域的逐步疏远已显露端倪。查塔姆研究所的基尔·贾尔斯指出,欧洲早已意识到特朗普可能导致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变化。2023年初,美国国会曾一度阻止新的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导致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形势急转直下。
当前,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军事捐助国,正在经历政治动荡,奥拉夫·肖尔茨领导的联盟政府崩溃。法国总统马克龙,尽管一度支持乌克兰,但自从2022年6月失去议会多数席位后,其政策的执行自由度大大降低。
此外,欧洲的政治局势也在不断变化,极右翼和极左翼势力的崛起对乌克兰援助政策构成了挑战。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与普京及特朗普关系密切,其反对欧盟统一对乌克兰援助的立场,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些国家不仅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还提高了本国的国防预算。
虽然欧洲在增加军事援助和提升生产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政治、军事能力以及防务产业整合度等方面的制约,欧洲在短期内还无法替代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