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朝鲜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地下核试验,几经波折后终于跨越了核门槛,朝鲜到底有没有核武器的争论戛然而止。
但接下来不禁要问:
这么多年来,是什么人在朝鲜进行核研究呢?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其执政期间,曾给予朝鲜不少核技术援助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爆发的那场战争中,在战场上失利的麦克阿瑟就不止一次地恐吓要对中朝使用核武器,引起轩然大波。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在韩国部署了大量的战术核武器。这使朝鲜实实在在地感到了核武器的威胁,从而萌发了开发核能、研制核武器的念头。而且,朝鲜国内不产石油,煤炭的储量也很有限,相反却有非常丰富的天然铀矿,石墨储藏也名列世界前茅,这就更加坚定了朝鲜进行核研究的决心。1953年,战争刚刚结束,国内建设百废待兴,朝鲜就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核开发的探索。
1955年,朝鲜在平壤建立了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1956年后又陆续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等一系列协议,由此开始了两国在核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1959年9月,苏联又和朝鲜缔结了《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协议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包括地质调查、协助朝鲜建设研究用核反应堆及对朝方人员进行培训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鲜陆续派遣了大量技术人员前往苏联接受核能开发技术的培训。
朝鲜的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苏联“联合核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位于莫斯科以北110公里的杜布纳市,是苏联的核研究中心之一,也是苏联当时最大的核实验室。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人员也曾在此培训工作过。据统计,“联合核研究所”先后为250多名朝鲜的核研究人员进行了培训。再加上在苏联其他地方留学或工作的人员,共有 300多人在苏联接受过核物理知识的培训。这些人日后大多成了朝鲜核开发活动的骨干力量。今天朝鲜核研究的灵魂人物——徐相国就是其中的代表。
1966年,28岁的徐相国就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在“联合核研究所”表现突出,苏联政府多次劝说他加入苏联国籍,均被婉拒,徐相国最终回到朝鲜主导核研发计划。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量子力学》、《小粒子理论》等40多本与物理学相关的著作,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他还是朝鲜“大浦洞-1”型导弹的主要研发人员。朝鲜将“科学天才”、教授、院士等头衔戴在了他的头上。徐相国对外的公开身份虽然是金日成综合大学物理学部讲座长(系主任),但他很少在学校里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宁边的核机构从事研究。同时,他还有一个秘密职位——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防委员会“极秘委员”,专门负责核计划的政策立案及任务执行。1998年11月30日,在徐相国60岁生日时,金正日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花甲宴会,以感谢他为朝鲜做出的突出贡献。
除徐相国外,另一位核心人物韩仁锡博士也曾在苏联学习。权威科学家丁根在苏联学习的也是与核武器研究直接相关的核反应堆物理学。另一重要人物崔学根从苏联学成归国后担任了朝鲜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原子能工业部部长等要职。1975至1979年他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担任参事官,对世界各国的原子反应堆设计情况都较为熟悉。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朝鲜很快建立了原子能研究基地、核能研究所及放射学研究所等机构。1965年,一个两兆瓦的基础核研究反应堆IRT—2000在平壤北部的宁边投入运转,并有配套的多种研究设施。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
据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披露,朝鲜政府与阿卜杜尔·卡迪尔·汗所主持的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存在着核技术的秘密交易。
卡迪尔·汗是冶金学博士,曾在欧洲的一家铀浓缩公司工作,1975年带着“离心分离机”的图纸秘密回国,主持核武研究,然后被塑造成了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
穆沙拉夫承认,在卡迪尔·汗的主持下,巴基斯坦的核武发展,长期“通过主要在欧洲发达国家活动的一个地下网络得到了所需要的其他材料和技术。”
不久后,卡迪尔·汗也组建了自己的地下核走私网络,朝鲜是他的重要主顾之一。
穆沙拉夫承认:
“(1999年)我收到了一份报告,说朝鲜一些假扮成导弹工程师的核专家到达了卡迪尔·汗博士实验室,听取了关于离心分离机的秘密报告,甚至还到基地进行了参观。……调查结果表明,卡迪尔·汗自1987年就开始了他的非法活动,最初是与伊朗。1994年到1995年间,卡迪尔·汗下令生产200台巴基斯坦在20世纪80年代废弃的P-1型离心分离机,这些离心分离机被运到迪拜,再销往世界其他地区。总体来说,暴露出的情况令人担忧:
卡迪尔·汗以他在迪拜的基地为中心,经营着一个全球性的私人地下核技术传播网络。……卡迪尔·汗向朝鲜提供了近两打P-1型和P-2型离心分离机,他还向朝鲜提供了计量表和一些离心分离机专用机油,并且传授了离心分离机技术,包括带人参观最高机密的离心分离机车间。
”
卡迪尔·汗是巴基斯坦的“民族英雄”,穆沙拉夫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用法律来处置他。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卡迪尔·汗在国家电视台承认自己是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的领导人,穆沙拉夫则以卡迪尔·汗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由而赦免他。
卡迪尔·汗的走私网络之庞大,让参与调查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深感震惊,
“约有30个国家的30多个公司涉足(这个)核黑市”
。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认为,
在对朝鲜的核走私过程中,“卡迪尔·汗可能只是国家与国家合作的一个环节而已”。
在被缴获的亲笔信中,卡迪尔·汗披露,巴基斯坦军方高官曾指示他同伊朗和朝鲜合作。当然,穆沙拉夫在回忆录中否认了这一点。
卡迪尔·汗的核走私网络曝光,已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此后,
朝鲜是否还从其他途径获取过核武技术
,目前尚无可靠资料可以说明。
1962年10月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改变了朝鲜的核政策。苏联在事件中的一再退让,使朝鲜认识到这个超级大国也不是那么可靠。于是强调“自己国家的命运要依靠自己的主体力量来完成”。1970年11月,在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朝鲜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六年计划”。在谈到核能利用时,朝鲜再次强调:“要以我们拥有的原料和技术为基础,对原子能产业进行开发、研究。”朝鲜的核研究人员从依靠苏联培养转向自主培养为主。
朝鲜核人才的培养基地主要是金日成综合大学、金策工业大学、平城物理大学等高校和建立在宁边等地的原子能研究机构。金日成综合大学是朝鲜的第一所正规大学,金正日等一大批国家领导人都是这里的毕业生,因而金大在朝鲜享有很高的地位。早在1962年,该校就设立了核物理系及有关课程,开始展开对朝鲜核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这所院校,特别是核物理学部(院),学生入学的条件极其严格。每年春季,全国各地的第一中学(重点中学)都会组织考生进行选拔考试,择优再推荐参加金大的录取考试,最后只有1/3的受荐生才能获准在金大学习。金策工业大学以工科为主,是朝鲜科技教育的最高学府,在核研究方面主要培养核反应堆、核电、核燃料和核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从这里毕业的核专业学生全部被送到宁边核研究中心或博川郡等地的核机构工作,或接受进一步的培训。1989年5月金策工业大学发表的《在室内温度下成功实现核融合反应》论文,其研究水平之高令世界震惊。平城理科大学,是仅仅由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少数学科组成的特殊大学。学生都是全国科学竞技大会中获得前五名的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该校实施6年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