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不应寄托虚拟世界,好好面对现实人生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04-11 16: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 EP269





又一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片上映了——《头号玩家》。嗯~玩家、游戏玩家,虽然二师父对网络游戏不怎么感兴趣,但这部电影确实值得很多人一看,因为那些被称为卓越的东西所带给人类的,往往都会超越东西本身。

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一团糟的2045年,为了逃避现实,很多人沉浸在一款叫做“绿洲”的虚拟游戏里,这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你只要穿戴上有特殊触感的衣服就可以在现实里感受游戏里构造的一切世界,你可以是任何人,你可以是任何性别、任何相貌。也许你在现实世界里跟男主一样是一个生活在贫民区的普通人,害羞、不合群、毫无存在感,但是在游戏中,你可能是人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自信、勇敢且机智。这炫酷的蓝图应该就是VR的未来超级加强版吧。



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作为现实中的我们很难绝对的离开虚拟的网络。我们一天中很多时间都在虚拟的世界消耗,我们通过网络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圈子,我们通过网络学习、听法,通过网络我们认识了小僧活,知道了风趣幽默又有内涵的二师父们。但同时网络也充满了欺骗和危险,就像在电影里的男主角,想要把在虚拟网络世界对女主角的爱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他的好朋友劝他不要,因为可能对方在现实世界里是个住在地下室里抠脚的200多斤的大叔。但是男主角就不,他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给自己带来了一场灾难。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对网络世界的使用游刃有余,但我们并不满足于虚拟世界的接触,我们还要发展到现实社会,当然在法治和谐的社会,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更不要随随便便透露自己的信息,不然会让别有用心之人乘机而入。

当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只能说明我们对现实生活是持逃避的态度。虚拟的网络世界有时可以给我们重负的现实世界暂时带来些许的慰藉,但当我们把暂时的慰藉当成时时刻刻的必须品时则就会出问题。就像有些人,在人生稍有失意时,就哭喊着要出家,要远离尘世,虽然娑婆从根本上来讲没有什么好值得留恋的,但是这种把暂时的失意和心灰意冷错认为是出离心生起则难能给你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关于虚拟网络上接触的人,我们不随随便便去诽谤和怀疑,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提防。因为,嚎叫着要跟你海枯石烂的人可能只是想让你往TA的银行账户里多打些钱;一个你爱的死去活来的呆萌可爱小姐姐可能是一个瘦骨嶙峋、牙齿脱落的老大爷。


同时,虚拟的网络不会因为你是一名发大菩提心的佛子就对你手下留情,有时反倒欺骗的魔爪会对“慈悲”的你特殊照顾,因为你时常泛滥的“慈悲心”常常令他们更容易满载而归。



一听到有寺院在筹款建设了,发给你一座破庙的照片,说买建材就差几千块了。你一看,就差这些钱了,培福报的大好机会来了,绝对不能错过,大手一挥,捐!捐!捐!

又接到一条信息说,寺院已经建好了,现在就差一个木鱼或者几盏灯笼了,要你随喜几两银子,你一看,就差这点了,这必须不能错过,谁也不要跟我抢,捐!捐!捐!

又看到某位“佛友”发来的一张出家人住院的照片,看着身上插的全是管子,你太不忍心了,有多少捐多少,捐!捐!捐!



看到放生小组接连不断给你私信的消息,你开始还有提防,但一看人家朋友圈,几乎没别的,全是放生的视频、照片,天天大批量、大手笔的五花八门的放啊,你一想,看看人家这么精进,我惭愧啊,捐!捐!捐!

这还没完,再扯一个网络世界的高级玩法。

作为佛弟子的你,有一天你突然被加上或者主动加上一人,你或许带着疑问或者他主动对你嘘寒问暖,一聊,我的天,对方居然也是居士,并且还是学佛也好多年的“老师兄”了,你浏览完此人的朋友圈,也被TA朋友圈的学佛动态深深感动。你就开始向这位“老师兄”请教佛法的问题,这位“老师兄”也能给予一定的解答,但是有些问题“老师兄”也解答不了,但他告诉你,他认识一位“法师”,可以把法师的微信推荐给你,于是你就经过这位你根本不知道是谁的“老师兄”加上了那位“法师”的微信,从此你也就走进了长长的深深的套路里去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凡此种种多不胜数,防不胜防。

骗子骗法常新,而小白难长心也。

问题是为什么常常受骗呢?


是因为我们的善良和慈悲吗?显然并不是,而是因为自己心不定,欲望多!因为自己爱攀缘,好喜功!老觉得外面的月亮圆!身边的师父法不鲜!


当然,也并不是说让大家遇到这样的事就完全拒绝,更不是让大家死守一座庙、一个师父,而是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先过一下自己的大脑,自己有能力去辨别网络世界、现实世界的伪装吗?能保证自己得到的是宝而不是shit?我们的发心是真实的利益众生、三宝,还是不负责任的妄心泛滥,助涨歹人、魔王的气焰?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跟现实世界的人诉说苦闷和烦恼,我们喜欢在虚幻的世界里跟陌生人吐露真诚。我们的师长,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最应该需要多沟通的对象,因为他们才真正关心我们的成长,他们才真正想知道我们的想法,想知道我们过的好不好。而网络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人,甚至都不知对方是男是女,多大年龄,经历过什么,就听从TA的建议,就全身心的交付给TA,你是不是傻?!

网络世界可带来一定的放松,但是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现实的世界,并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放纵。对现实的逃避是对自我生命的浪费,是对自我的放弃。难道现实真的令你失望、难过吗?也许吧,你期望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但古往今来,哪个时代又会好几份呢?哪个时代不是最好又最坏的时代?



《尚书·虞书·大禹谟》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古往今来,人心都是复杂且多变的,真正纯粹向善、向道的心是很微弱的,就算如此我们也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真实又真诚的态度和认识。


《地藏经》有言:“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 菩萨知道众生本性是难调难化的,但菩萨仍不舍众生、不辞辛劳,百千劫来流转生死救拔之。是以地藏往菩萨有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虽然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一介凡夫,但我们亦是有如来藏性之未来佛,现前虽然不能如大菩萨们一样擂大法鼓、化身救苦,但是至少我们能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是增上的,而不是躲在虚拟的世界里给最关心、最爱你的人带来烦恼。


佛陀更是在经典中无数次的开显,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似乎我们很多时候都把这些甚为稀有、难得且伟大的事情看的太过于平凡。当有些人昏天黑地、不分昼夜的在虚拟的世界沉迷、放纵的时候,就是对稀有难得人身的浪费。如果我们不能够在听闻佛法之后依教奉行就是对珍贵佛法的浪费。我们生命中很多东西都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把伟大看的太平凡,然后不假思索的挥霍着伟大。如果我们不能好好的面对现实,把握当前的因缘去增上自己的生命,那实在是对自己的极大的不负责任。

现在放下手机,

看看周围那些不平凡,

那些伟大且珍贵的东西.






- 近 期 回 顾 -

还俗的方丈

小庙里的大师父

呔,请出示你的蝶姐!

喜欢速溶咖啡,喜欢加糖佛法


找不二 - 投投稿 - 字太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