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相信最近有不少小表贝都忙着健身吧?药姐最近也没闲着,吃了很多自助餐什么的。今晚药姐来扒一扒文学界吃货们出品的美食神书,文末有送书福利,想要的宝宝必先磨其心智,认真看完今晚这篇书单再说。
药姐说:
我大中华不愧是以食为天的国度,美食神文在清朝就出现了。书是文言文,讲述了古代中国南北方的早午晚餐和下午茶。虽说这本书的本质是教我们怎么做菜的,但听文人谈吃就格外有食欲!
书里对吃货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不仅要会吃,更要会做:一盘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两,若用鸡、鱼,最多不过6两。看完之后,姐森森觉得,自己活的还不如个古代人精细。
药姐说:
此杨洋非你们的老公杨洋,各位迷妹坐稳了。作者是专门写美食的吃货作家,书中不仅收录了云南的特色小吃,连工业化浓厚的披萨店都有所涉猎。整本书的前面配有手绘地图,并标注了一些作者认为品质很不错的餐厅。对吃货来说,有了它就免去了做攻略的过程。
这个系列还有挺多的,比如《寻味上海》、《寻味江苏》、《寻味福建》等等。
药姐说:
鱼宜三吃、东城山雉汤、魏氏熏鸡、阳谷炊饼、东城春鸠脍、开封灌汽包子、客家酒糟鱼、
鸡蛋·单身汉·荷包式速食、半壁山与茹粉丸子、烤蛋、鱼头、冻笋、黄金宝石翡翠汤、糯米鸭血、会唱歌的黄咕丁。
科科,姐就看看不说话。
药姐说:
和果子,说白了就是中国版的红豆白年糕,只是在颜值上比较小清新而已。加上各种矫情的名字,在国内就身价倍增。这是一本关于和果子文化的书,每一款和果子都配上和歌俳句。形、色、名、味,每一个细节,都凝练着岛国独有的美学意识。
同系列有一本《京料理》也是相当不错的。
药姐说:
这本书在台湾版是叫《暴食江湖》的,但是不知为啥到了大陆变成了《台湾味道》,瞬间觉得没了原本粗犷的气质有木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吃货,能够凭吃在出版界占得一席之地,真是老奶奶都不扶就服这种作家。书中介绍了很多很多你们喜欢的台湾小吃,色香味俱全。只可惜现在湾湾的大巴车太危险,各位看看就好了。
药姐说:
这是一本吃货文学中的大牛级作品。对于只喜欢看情趣,不喜欢看做菜步骤到底文青们来说是非常对胃口的。初版收录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总结一句就是睡前不能读,读着读着就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