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前两周刚推荐过,非常受欢迎。
有粉丝买了给女儿,反馈特别好,又找客服买了2本给侄女
(感谢粉丝@二月里来的反馈
)
。所以,我们又给大家争取到了特惠~
“生而为女性,实在
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痛经、
私处不适、生育、产后抑郁、更年期、妇科病……
似乎从青春期开始,每个女性的一生,都要面对重重关卡。
去寻求帮助,却常常从网络甚至长辈那里,收到自认正确的“歪理”:
你那里不舒服?天啊,只有不检点的人才容易得妇科病!
科学、体面、高效地解决生理困惑,成了许多女性的紧急诉求。
六层楼,妇产科男医生,
曾任职于北京知名三甲医院。
他是著名的科普大V,活跃在微博、知乎、豆瓣,5
年间写下超过100万字的答疑解惑,被称为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
他的微博每个月都能收到上万封私信,
很多姑娘明明知道正确的知识,却依然被“我妈说”、“我老公说”裹挟着。
经期不敢吃止疼药、
生孩子不被允许打无痛、避孕不用安全套非要踩“安全期”……
他意识到,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不仅受了没必要的罪,也给许多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为了纠正人们道听途说的错误概念,六层楼
将女生从6岁到60岁可能遇到的问题,整理成这本《女生呵护指南》,一条生活馆(家庭医生的长期合作商家)已上架。
月经、处女膜、同房、避孕、妇科病、HPV、捐卵……每个字眼都稳稳打在女生心上。
所有女生该知道的健康知识,几乎都能找到。
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全面、最有趣、最容易懂的妇科科普读物”,豆瓣评分高达8.4。
书中把女性比较在意的问题和网上常见的谣言一一列出,并逐一分析解答:
女生的胸部在16周岁以后基本就停止发育,除非隆胸,很难再有明显变化……
书里还夹着一张色卡,正反两面分别是:乳晕色卡和经血色卡,方便读者对照自检。
不需要按照什么阅读顺序去看,你对哪些问题有疑惑,直接翻到相关篇章就可以。
没有一般科普书的生硬难懂,反而段子多多、妙语连珠,生动好懂接地气。
我们的摄影师小孟(男)读得津津有味,边看边感叹:啥时候能出个《男生呵护指南》啊!
男生买它,学会尊重爱护自己的母亲和爱人,顺便告别只会说“多喝热水”的笨拙。
豆瓣上一位母亲读了这本书之后说:“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做科普之前,六层楼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在北京航母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工作。
“我第一次出妇产科门诊的时候,诊室在六楼,所以就给自己取名叫‘六层楼’”。
在医院工作了几年之后,六层楼决定告别安稳体面的工作,专注做医学科普。
六层楼认为,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今天,大家有点不舒服都会急吼吼地去挂号问诊,很多本不是毛病的毛病,因为知识盲区,要花大半天泡在医院,费时费钱费资源。
“坐诊的那几年我就发现,医生在临床中和患者的交流是非常费劲的。医生觉得患者问题太多,患者觉得医生态度冷冰冰,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
因此,在写科普文章时,他会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揣摩读者们最常见的疑问,告诉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这样一来,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时,读者们也初步具备自检能力,更加安心。到了医院,向医生咨询时也更在点子上,有助问诊和治疗。
谈到妇科疾病时,六层楼直言不讳:
“男女不平等,在妇产科表现得最明显。”
“比如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两个科室病房的氛围都不太一样。泌尿外科的男病人会比较理直气壮,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和医生说:‘赶快把这结石给我打了,过两天我还得出差。’”
比如很多人都听过(但没多少人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的“宫颈糜烂”,
一旦被贴上了这个病的标签,很多女性她自己就先觉得矮人一头。
其实,宫颈糜烂跟性生活关系不大,与雌激素水平关系更为密切,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改变。
与此类似,还有“黑木耳”、“紫葡萄”这些词,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女性以此为标准自我审视。
“这种偏见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女性自己也不自觉地一代一代传播和延续它。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除了和传统观念对抗,书里也点破了许多我们本以为正确的日常操作错误。
比如广告里经常放的私处洗液,它其实可以分为妆字号、消字号、药准字号这几类。
妆字号的洗液:没有任何治疗成分,跟一般的沐浴露差不多,清洁作用还不如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