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在吗?来看看文创设计大赛你获奖了没?! ·  23 小时前  
Duncan艺术菌  ·  932 Designs&现代极简,简约而奢华 ·  6 天前  
字体设计  ·  这手得有多稳!!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港味丨在这里,像梁朝伟和张曼玉那样吃饭恋爱。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7-01 08:20

正文





香港有句俗话:

瑞士无鸡翼,星洲无炒米。

说的其实是极具香港特色的两道菜:

瑞士鸡翼,星洲炒米粉。

瑞士鸡翼是豉油西餐的招牌菜式。

而大名鼎鼎的豉油西餐,

就是以粤式食材配以西式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

香港特色融合菜。

用平价肉扒取代高级肉扒,

用中式豉油和铁板的高温弥补肉扒的不足,

豉油西餐的口感,

别有一番鲜美。

用粤式的灵魂调味品豉油烧出一道道西式美味,

这种亦中亦西的饮食文化,

更让人感觉到一份接地气的亲切感。


二战结束后,

香港传统的西餐厅消费主力依然是当时

社会地位较高的英美外籍人士,

一般香港的华人大众都负担不起

传统西餐厅的消费。

为了能在那时满足香港大众对品尝西餐的期望,

港式豉油西餐应运而生,

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香港。

即使那时,

豉油西餐已经做到尽量亲民平价,

但大部分香港人

在儿时听闻其他人吃豉油西餐,

还是羡慕不已——

对于不曾正式帮衬过酒店扒房的

草根平民来说,

到港式西餐厅锯扒依然是件大事,

只有生日庆祝或是拿了薪水

才会偶尔奢侈一下。

那时候,

吃牛扒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被端上桌的牛扒,

浓稠黑椒汁在烧热铁板上滋滋滋地跳着响,

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餐后甜点小蛋糕外面淋着层厚厚奶油,

上面还不忘放颗红樱桃,

或是插着一把小伞或小旗子,

这些都是第一次尝试

豉油西餐的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2000年的一天,

有一个戴墨镜的中年人

掀开一扇玻璃门后的薄纱窗帘,

走进了一家老豉油西餐厅。

他看着咖啡色的弹簧卡座,

绿色的桌布和墙纸,

昏黄的灯光透过花窗,

这里的一物一品仿佛被时间定了格,

瞬间穿越回了60年代的香港。

于是,

他安排张曼玉和梁朝伟在这里深情相望。

在浓浓的酱汁里,

暗藏着他们暧昧的情愫;

他们慢慢搅动咖啡,

也搅动了两个人的心。

这个人便是:王家卫。

这个地方便是《花样年华》《2046》的

重要取景地:金雀餐厅。

豉油餐厅,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岁月痕迹、

拥有无数故事的地方。

有着历史味道的餐厅更多印证了时间的偏爱,

似乎在那里遇见的每个人、

每个角落都有一段值得探究的过往。

不仅是在环境、氛围上不曾变化,

在食物的味道上,

豉油餐厅们,

也秉持着“坚持老味道一百年不动摇”。

太平馆第5代传人徐锡安谨遵爷爷们的教导,

坚持用新鲜食材,

保持原汁原味的烹调方法:

瑞士鸡翅用的是新鲜肉,

那一锅瑞士汁甚至是由三种不同的

豉油熬制多时而成;

烧乳鸽的豉油要用猪皮熬煮;

而葡国鸡一定要加的是鲜榨椰汁……

现如今,

去到扒房吃饭的,除了怀旧的粉丝们,

大多是银发一族。

伯伯们穿着笔挺西装,潇洒得不得了,

锯扒的仪态就像个英国绅士。

很多客人就像蔡澜先生所说的一样,

去吃豉油西餐只是为了那份归属感:


香港是众所周知的文化交汇的大熔炉,

中华传统智慧和百年殖民带来的西洋文化

在这里擦出迷人的火花,

这些豉油西餐厅更是将中西的交融发挥到极致。

但大批的豉油西餐厅正在倒闭,

连拥有“王家卫餐厅”光环的金雀在重新开业后,

店面也小了一半。

这些依旧残喘的豉油西餐厅,

仍在苦苦坚持着过去的气氛和味道。

这是花样年华中的台词,

也像是豉油西餐厅的写照。

浇着浓重酱汁的牛扒,

50年来都没有变过味道,

却可以帮我们找回以往的岁月,

重温过去的好时光。

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

或许正是保留有那么几个角落,

可以让我们回味过往,

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北京丨张国荣口中的“酸奶”,却是很多外地人眼里的馊泔水。

外佣,香港的现代奴隶?

戛纳丨从93部金棕榈奖电影里,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