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梨园精舍
以科学和求是的态度,发自内心的欢喜与热忱,立足文献、关注田野、重视口述,点滴积累、持之以恒,收集整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以奠基于将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是...... ·  昨天  
兵团零距离  ·  新疆公布10起安全生产举报案例 ...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文!涉及乌鲁木齐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取消限制!新疆本月起实行→ ·  3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3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梨园精舍

京剧“真爱粉”三大注意事项

梨园精舍  · 公众号  ·  · 2017-07-04 17:54

正文

玩票须知


京剧表演的门槛很高,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喜欢京剧,却最终无缘登上舞台。于是,有些人选择了从事跟戏曲相关的其他工作,有的人成为票友、爱好者、京剧传播者……今天,跟大家分享京剧评论家苏少卿先生的一篇文章,他用自己的实际经验传授给京剧的“真爱粉”三大注意事项,一起来看吧~~

戏剧之价值,近已为社会人士共晓,无庸赘述。今以经验所得,研究戏之方法,略举其犖犖大者,为同志吿。吾人如欲研究戏剧,先注意三事:


一、不必急急登台


盖戏剧唱做之难,不亚于书法绘画,无长时间之练习,往往手不应心,而眼高手生者,尤居多数,台上之表演,唱白并重,做表尤难,故须有多年舞台经验,始能平安,犹不敢保精彩,吾辈业余家,偶一为之,举动自必生疏,手足亦觉无措,一有错误,更无法收拾,一曲未终,汗流浃背,透气无法,窒闷欲绝,本为寻快乐而结果反得苦恼,皆修养不足而冒然登台之过也。故曰真有志于研究者,须先除急急登台之念,按部就班,循序而进,功夫一到,自不难脱颖而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也。


二、不必全学唱做


若有天才,自以唱做为佳,然天才难得,天赋难全,有扮像而无嗓子,有嗓子而无扮像者,盖比比也。夫嗓子者,即声带也,人非哑子,何得云无,盖嗓子调门低而不润,高而不调者,即名爲无,嗓子既无,不必学唱,身材太高太低,面部太短太板,即不必学做,因天赋不佳,徒费工夫,而不能出人头地也,虽不宜学唱做做主角,然可以学文武场,或编戏本,做曲词,讲韵学,戏剧各部皆有趣味焉。


三、不必人人做主角


戏中之主角,如政界之大官,风头足,声名大,然荣辱范围甚大,非有天才不可强为,今研究戏者,皆欲做主角,正如人人欲做大官,但非其才而强为之,未有不竭蹶者,不知主角固好,配角亦甚重要,若天赋稍次之人,正宜学配角,配角责任较轻,唱做较少,比主角容易成名,故予主张票友串戏,配角皆应自己为之,不应雇用班底,费用大而成绩不佳,即有天才,程度高深者亦宜学配角,与人互为正配,对于戏瘾大者,更多过瘾机会,何乐而不为哉,彼伶人因卖钱吃饭问题,故欲做主角,若业余家根本不同,不必效尤也。


苏少卿,戏剧评论家。徐州市人。生于1890年,逝世于1971年,享年81岁。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苏少卿由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即被聘为徐州第一小学教师,不久即辞职赴北京学唱京剧,父母力劝不从,断其经济来源,幸得教师王玉芳和书法家张伯英资助。3年学业完成,却因身高一米八〇,衣帽皆不合身,未能正式登台演唱……


1913年,苏少卿东渡日本考察戏剧。数年后回国,再度在北平、天津定居,拜陈彦衡为师。专攻谭派须生,并钻研音韵学。在天津期间就职于《天津时报》社,在北平、天津各报刊经常发表戏剧评论文章。1926年,应邀返回徐州主持徐州民众教育馆事宜,同时教授京剧和京胡,学员有刘仲秋、徐筱汀等人。1927年,再度去上海,任职于高亭唱片公司。来往于上海、北平、天津之间,录制唱片,主持票房,进行演出活动。此后的数十年间,为《申报》、《文汇报》、《戏剧月刊(大东版)》等报刊撰写戏剧评论、考证、梨园掌故等方面文章。


1932年,得家庭工业社资助。创办“无敌播室”于李树德堂电台每晚黄金时间播出三四个小时,自教老生戏,兼播讲剧坛评论、梨园掌故等,并于每周末邀请名伶名票会唱,开电台教戏及伶票会唱特别节目之先声。此后20余年。始终在沪各电台继续播音。其间还出版了《戏剧月刊》十数期,并先后在俭德会、港务局、暨南大学、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业余京剧组织担任指导。同时还自办票房,一为“国剧研究会”、一为“苏声社”。每日有数十人参加,名演员程砚秋、杨宝忠亦经常亲临登场。


新中国成立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主持京剧讲座,1953年进上海市文史馆。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中国戏曲学校任教,1964年因病回沪休养,次年退休。


作者介绍

作者:苏少卿

标题:研究戏之方法

出处:戏剧旬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