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够在不同微环境信号的刺激下呈现多种表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和抗炎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细胞外基质的物理特性,尤其是基质刚度,被发现对巨噬细胞的极化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基质刚度如何与生物化学信号协同作用,通过细胞核的力学感受和染色质重塑机制,促进M2巨噬细胞的激活。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巨噬细胞极化的新机制,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背景知识
研究目的
关键发现
-
基质刚度与M2巨噬细胞激活的协同作用
:研究表明,较高的基质刚度能够增强M2巨噬细胞的激活,这种激活与IL4/13等生物化学信号协同作用。在刚性基质上,巨噬细胞表现出更大的细胞面积、增强的M2标志物表达(如Arg1、Mrc1)以及更高的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如IL10),同时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的表达降低。
图1
.高基质刚度促进IL4/13介导的M2巨噬细胞激活
-
细胞核变形与染色质可及性增加
:刚性基质通过促进细胞骨架的重排和收缩性,导致细胞核变形和核孔开放,从而增加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可及性,特别是M2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可及性。这种染色质重塑使得关键转录因子(如STAT6)能够更容易地结合到目标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M2巨噬细胞的转录激活。
-
细胞骨架介导的核力学感受机制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在刚性基质上会形成类似足状的肌动蛋白结构,这些结构通过细胞骨架介导的力传递至细胞核,引起核变形和核内压力增加。这种核力学感受机制对于M2巨噬细胞的激活至关重要。
图2.
核变形和通过细胞骨架介导的核机械传感的刚性基质上的表面张力增加
实验方法
-
细胞培养与处理
:使用不同刚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细胞培养基质,将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接种于其上,并在有无IL4/13等生物化学信号刺激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
转录组测序与染色质可及性分析
:通过QuantSeq 3' mRNA测序和ATAC-seq技术,分析不同条件下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染色质可及性变化,以确定基质刚度和生物化学信号对巨噬细胞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状态的影响。
-
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巨噬细胞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如STAT6的磷酸化水平及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分布。
-
计算建模与模拟
:利用有限元方法(FEM)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细胞核在不同基质刚度条件下的力学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模拟,以揭示细胞核力学感受的机制。
临床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左下角“
阅读原文
”可查看原文献;长按扫码或点击图片可跳转
试用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