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班轮公司提升名次的途径主要是依赖于订造大船,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司已经意识到市场上有太多的运力,因此,提升名次的途径就变成了收购与兼并。但是,达飞出手收购东方海外却多少有点情理之外。最靠谱的解释是两家公司同属于即将于4月1日生效的OCEAN联盟,为了维护联盟的稳定性,达飞有优先选择权,而同样有优先选择权的公司还有中远海运集运和长荣海运。但缺乏政府支持的长荣家族显然有心无力,不太可能进入竞标圈子。此外,最终买方的较量不在于联盟关系,而在于市场力量。
达飞收购东方海外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年来,已被达飞收购并成功消化的新加坡海皇集团和东方海外一直被业界看作是规模相称、架构相似、文化相近的两家公司,是最适合合并的公司。如果达飞再把东方海外纳入麾下,不仅可以扩大达飞在亚欧航线和跨太平洋航线上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在亚洲区域市场和支线市场上向马士基航运旗下的亚洲区域内支线子公司MCC发起挑战。
此外,众所周知,达飞一直没有放弃上市的打算。如果收购成功,通过东方海外母公司东方海外国际(OOIL),达飞可以成功地在香港上市。
然而,达飞收购东方海外的最大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没钱。据业界人士估计,东方海外的成交价不会低于新加坡海皇集团。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由于收购传闻,东方海外国际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0%。但已有迹象表明,东方海外不可能接受非现金交易。而且为了偿付新加坡海皇集团交易的24亿美元价款,达飞已经举债17亿美元,并且打算在2018年底以前通过出售资产,尤其是优质的码头资产再筹集至少10亿美元。在2016年底汉堡南美挂牌出售时,达飞也曾试图收购,但最终由于缺少现金,被财大气粗的马士基航运标中收购。
马士基曾多次声称,手持115亿美元现金准备用于收购公司。去年年底宣布收购汉堡南美的交易,最多花掉40亿美元,剩下的现金再收购两家公司都绰绰有余。也许,东方海外已经在马士基航运收购雷达的照射之下。
然而,就像中国的银行界人士说的那样,很难想象中国政府会允许一家外国公司收购香港的标志性航运公司。据估计,政治力量将对并购东方海外的交易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最后形成马士基航运与中远海运集运对决的局面,那么,结局不言而喻——再强大的家族企业都不可能是一个主权国家基金的对手。
不管怎么说,东方海外的出售,将使以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衡量的集运业集中度提升几十个点。三家日本公司合并、马士基航运收购汉堡南美完成后,行业的HHI指数值约为855。以马士基航运、达飞轮船和中远海运集运分别为假设收购方,收购完成后的行业集中度将分别提升110、60或45,即达到965、915或890。虽然仍处竞争型行业区间,但是集运业离寡占型(HII=1000)又近了一大步。
此外,如果阳明海运和现代商船都被兼并,那么集运业必然会进入寡占型行业之列。届时,整个行业只剩下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市场份额在5.6%至20%的6-7家全球承运商,和市场份额在2%以下的100多家区域承运商,中间梯队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