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福建科普
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
51好读  ›  专栏  ›  福建科普

时光记忆 | 70、80、90后的儿时玩具,可不仅只有电子游戏

福建科普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5-31 11:07

正文



玩具不光是为了打发时间,它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激发人的想法,让我们脑洞大开。下面这几种儿时的玩具,你还有印象吗?


铁皮跳跳蛙,玩过吗?   图片来自:全景网

鲁班大师:智商两百五

说起益智类玩具,鲁班锁一定首当其冲。


摄影:唐志远


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烦人锁、七号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曾作为玩具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相传由木匠鲁班发明,也有一种说法是孔明发明。


鲁班锁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原创为木质结构,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孔明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它有利于开发大脑,灵活手指,是一种很好的益智玩具。

 

从外观上看,鲁班锁是一个十字立方体,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把它拆开,不过要是想重新组装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拆开的鲁班锁


一个小小的玩具竟然这么需要智商,完全是因为它的高端组合方式——榫卯

 

几千年前,条件比现在差多了,盖房子的时候没有钢筋水泥,只是用纯木材。所以要想让两块独立的木材固定在一起,就得给它们弄出凸起和凹槽,这样才能互相咬合住,这就是“榫卯”。


榫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大到殿堂的斗拱,小到家具的把手,都是这样连接的。而鲁班锁正是把建筑中的榫卯提炼出来,变成了一种经典玩具。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榫卯”    图片来自:全景网

竹蜻蜓:手搓版直升机


说到竹蜻蜓,你可能会想到他只存在于动画片机器猫中,虽然竹蜻蜓无法带人上天,但竹蜻蜓自己单独上天,还是很容易的。比哆啦a梦要早得多——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开始玩竹蜻蜓了。


竹蜻蜓的“叶片”前面圆钝后面尖锐,上表面略圆拱,下表面平直。   摄影:唐志远


竹蜻蜓是中国民间古老的儿童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减弱时才落到地面。在制作和玩耍竹蜻蜒的过程中,可以领略中国古老儿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学技术的奥妙。

 

图片来自:新浪网



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九连环:手动版“递归数列”

小时候的玩具好多都属于益智类,其中最虐人的非九连环莫属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