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显示技术而言,无论是OLED还是量子点,抑或是激光、ULED+量子点等,还很难说在2017年就能占据明显的领先地位。但是,各个技术阵营都在不断的增强,特别是OLED。
今年初,钉科技针对30位资深主编进行的调查来看,OLED的支持率高于量子点等显示技术,彩电大厂对OLED显示技术的积极性也暗示了OLED在下一步的争夺战中占优。
盟友纷至OLED迎来爆发
OLED究竟是不是未来,一方面,业界权威研究机构给出了乐观的预测;另一方面,面板厂商和电视企业都已经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以中国市场为例,从OLED未来发展趋势上,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在2016与2017年将保持400%的增长速度。调研机构INS也指出,2018年,中国OLED电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稳定在20%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OLED第一大市场。
另外,从彩电大厂的参与度方面,去年的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就已经感受到了OLED阵营的不断壮大。欧美厂商飞利浦、美兹、Vestel、Loewe、Grundig,中国的创维、长虹,日本的松下等共计9个品牌力挺OLED电视并展出新品。
昔日的彩电巨头索尼,去年也宣布重新回归OLED电视产业,并且在2017年1月初举行的CES2017上展出了最新OLED电视。同时松下也在CES2017上展出旗下首款具有HDR功能的OLED电视。LG在CES2017上展示了一款可以贴在墙上的LG Signature 4K OLED W电视。紧接着,东芝在日本发布了旗下首款4K OLED电视。从国际到国内,OLED阵营的扩大势头没有减弱。
特别是以创维为代表的国内彩电企业,更是加大了对OLED显示技术的投入。去年,创维联合京东方、海思发布首台中国自主研发M1系列OLED电视,打破了OLED面板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中国最为关键的OLED显示屏体和“核高基”芯片快速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今年1月份,多次参加CES的创维,在CES2017上展示了S9D系、S9-I系打造的4K OLED电视墙,并首次曝光了G9系OLED电视,掀起了OLED热潮。
钉科技认为,有LG、创维等彩电巨头的引领,也有盟友的积极推进以及产业链的日渐成熟,OLED的发展步伐将更加迅速。而中国OLED市场的崛起,创维有得天独厚的本地化优势。
站在高端化风口
2016年底,彩电行业杀声震天的“价格战”似乎已经画上了句号。潮退后,尚存的彩电企业开始转型,无论是技术多元化、超高清化,还是大尺寸化,彩电产品结构剑指高端化。
不过,这似乎进入了创维等传统电视品牌的套路,他们有技术底蕴、有制造能力、有供应链掌控能力。显然,在电视产业格局趋于稳定后,高端化突围将掀起下一波浪潮。
据中国电子商会调查办新近发布的《2016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及2017年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55英寸和65英寸的HDR电视占整个市场的70%以上,凭借高端产品的优异表现,传统电视品牌在国内的销量占比达到了80%。彩电市场高端产品份额的持续增长,使高品质产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在钉科技看来,混乱的低价时代让消费者对不少互联网电视品牌产生质疑,高端化不仅是重新树立消费者口碑的重要举措,也是彩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特别是中国进入存量市场,换机潮已经开始,高端化迎来风口。
实际上,从去年底开始,面板价格连续上涨,价格战已经难以为继,电视涨价已经开始,低利润甚至负利润让彩电企业叫苦不迭,陷入了卖彩电不如卖白菜的尴尬。因此,迎合消费者需求,推出高端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彩电产品的价格,也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为研发创新蓄能。
高端化并非新瓶装旧酒,要有切实的技术创新为支撑。比如,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高画质,去年12月发布的创维55G7,采用4色HDR技术来提升画质,搭载了HDR芯片解码,拥有4色屏控芯片处理能力,成为行业顶级HDR技术。另外,创维OLED S9D首次将AR技术和电视大屏融合,增强了实时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体验。
由此来看,在一波智能化、互联网化浪潮之后,智能电视已经成为电视产品的标配,对于技术底蕴不足,善于借题发挥的企业来说,营销的噱头已经不在,未来迫切需要借助OLED、HDR、AR/VR等技术创新,推动电视产品持续高端化进程,谋求新出路。
软硬一体化变革未来
高端化的产品如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感?软、硬一体化的产品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线下强体验式营销,体验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