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完成#
张辉:不是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但是几乎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有很严重的「拖延症」。这种拖延严重的时候会让你无法开始,并且最后成为自己不开始的借口。
我自己的一个改进方法是这样:多个版本,多次完成。比如要做一页重要的 PPT,先在 iPad Pro 上写几句话,把基本思路记录一下,作为版本1;然后再画个草图,作为版本2;拿着这个草图和其他人沟通;根据反馈意见,再细化草图,作为版本3。这样三四个版本,东西就慢慢成型。
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by 杨小米 ( 遇见小mi )
7月19日,李翔商业内参的标题是《追求完美重要,还是按时完成重要?》,其中提到了罗永浩的反思,他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过分追求细节的完美,导致产品上市比竞争对手晚了半年。
李翔评论道——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罗永浩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回到当时的语境里,顶着‘天生骄傲’的标签,罗永浩的确很难平衡个人的直觉、品味与他人的经验之间的矛盾;
平衡追求完美产品和按时发布产品之间的矛盾。对于后者,我的态度是,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
互联网产品领域有句话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之前做杂志时,老跟记者说,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往往是把剑磨残了。
细节没有底线。
微信公众号排版后,我认为不够漂亮,就开始调整格式,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依然不满意,又改回了第一版,就这样2个小时过去了。如果文章不推送,最佳时间就错过了。最后,下定决心才把文章推送了。
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我追求完美,希望任何细节万无一失。结果,这却为我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
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我总是尽量准备得充分一些,甚至会过于充分,当时间所剩无几时才开始。
这时,往往会出现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加班加点才能搞定,做出的东西即便不满意,也已经没有修改的机会了。
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我有一个上司,是公司的副总,比我大10岁。曾在济南日报、经济观察报、正和岛等地任职,理论和实践功底非常深厚,做事情非常有章法。
我经常跟着他去拜访客户,也会在他的指导下写调研报告。他一直跟我强调一件事情:“一定要把东西做出来,有东西呈现与汇报,一定要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想法了。”
当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时,我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令别人失望。拿写调研报告举例,副总周一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写了调研报告的要求。
周三,我还没有下笔,其实我准备得挺充分的,比如调研中涉及的企业,我会电话采访,把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大概也有2万字。我还是没有办法下笔,但我非常焦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是一坨屎。
“小米,你做再多的功课,如果没有最终的呈现,那么一切等于零。你得先把能写的写出来。”
就这样,周三晚上,我出了一个初稿。
“你写的东西,只是你收集材料的堆砌,没有逻辑在里面。”他提出问题后,我硬着头皮,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发现容易了很多。
第二版交给他的时候,他又提出了新的建议,但是我修改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当第三版交给他时,他只是在此基础上稍加完善,这份报告就算是成形了。
这件事情,让我挺受触动的。当接到一个任务时,并不是为了赶进度马上去做,而是先理清楚思路。思路清晰后,就不要犹豫了。无论多么难,一定要开始做第一版,并且给自己一个deadline。
第一版做好之后,接下来一点点修改,都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拿着已经做好的东西去讨论,去征求意见,你会发现事情变得容易多了。
在工作中,我和这位副总合作过一段日子。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接到任何任务,我先利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出来。
在拜访客户之前,我会做一个简报发给他。
这时,他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似乎没有那么友好。但是在他提出的基础上,我马上完善,等到出发前,准备工作已经很充分了。
拜访客户回来之后,我会写大概3000-4000字的客户拜访纪要,有时候,写完已经深夜了。总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但我还是会发给他;第二天,他会告诉我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大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事情做到80分,但是想做到95分以上,肯定要花费比之前多几倍的时间。如果时间很紧急的话,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错过了这个时间,很多机会就没有了。
我刚去这家公司时,看到副总做的很多东西,我感觉挺简单的,我想着如果让我做,可能做得比他好。事实证明,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会太容易。
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公司10点上班,他每天8:30就到了,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呈现与产出,想必也是这样一版版修订的。
一段时间后,他会在1.0版本上,出2.0版本,还有一点很触动我。拜访完客户后,他会给对方写反馈邮件,总结拜访过程,达成的共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每一步沟通,都会把合作推进一步。
最近,我把这一点用在了生活上。中介把贷款买房需要的材料发我邮箱后,我针对几个问题,先和他电话沟通。然后把沟通的要点总结出来,把我的部分疑惑,再附上了我们的一些材料,写成邮件发给他。
一天后,当他咨询完毕时,就给我们回了邮件,告诉我们的担心都不是问题。这样沟通效率非常好。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把事情做好,用了太多的时间头脑风暴,征求别人的意见,甚至思考,准备材料,最终发现对任务的推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完美的想法,去做事情。
就拿写作这件事情,我给很多人提出了一点建议:写成品,就是写完整的作品,哪怕写得非常吃力,也一定要把一篇完整的作品写完。
然后,自己可以修改,也可以找别人提意见。这样比你前期构思很久,看很多写作的书,甚至听很多人的建议重要得多。
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或许是告别拖延最好的一种办法。
杨小米:女,永远18岁,天秤座。山东人在上海。四年心理学科班出身,市场总监。新浪微博:@杨小米1988。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 (id:yujianxiaomi2015)
封面图 by Laura Sabourdy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我上周的会员专属语音的主题是「积累财富的三个引擎」。在这篇语音中我想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在忙碌的追求一些不会给我们带来财务自由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必须有「第二职业」(注意是打引号的「第二职业」,不是与本职工作有利益冲突「副业」,也不是单纯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你必须投资理财但又不能「全职」做投资理财?下面是精选的会员语音反馈:
@会员 Seki
从头到尾整整听了三遍,今天下班回家路上还打算听第四遍。关于本职工作我很同意辉哥所说,是保证自己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保证自己能不靠他人活下来的最基本保障。第二工作并不是兴趣这一点,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对于增加单位时间的边际成本(是这个词吧)很是赞同,也在摸索着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二职业。对于投资我还是个小白,准备入手音频中介绍的书学习一下。但我还没有明白的是:
1.当本职工作和第二工作在时间,精力上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会觉得本职工作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不是还会在两者之间做出唯一选择。
2.把兴趣做成第二职业是否也是一种选择。我想,这会是我在今年要边思考边摸索的两个问题。有时候我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开关,比如办公桌上的工作手帐和手机。上班的时候手机都放在包包里。当我上班时候不小心走神想起今晚回家要为自己运营的电台做什么素材准备的时候,摸一下手帐就提醒我赶紧回到工作中来。而当我出差累倒在酒店的时候,打开手机就能让我有想录制节目的灵感。不知道这样的转换其他人有没有。而就像辉哥语音中所说,兴趣还不是第二职业,所以对我来讲寻找第二职业还是个首要问题。
ps,我现在需要摸一下我的工作手帐去了。。。。。。
张辉: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语音中提到的「第二职业」并非一定是已知的兴趣点,因为人们会因为可以做好一件事情而对它产生兴趣,而并非因为感兴趣所以才做好了。
@会员 吴小丹
谢谢辉哥的分享,听完语音真的非常有收获,特别是对工作的四个认识,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毕业五年,换了三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每份工作都像是在谈一场结不了婚的恋爱:都是自己选择的,开始都想像的比较好。慢慢的,有过挑剔不满,也有过热爱与疯狂,但最终还是觉得不合适,无法长久,哈哈。这四个观点,让我意识到“对象”并没有错,是自己的误解造成了眼界狭隘,认识不足,导致纠结不已。重新看待工作,重新看待人生,感谢辉哥!
张辉:再次强调一下,也同时传递给所有「改变自己」的读者 - 单纯的为了加薪跳槽或者因为在本职工作不爽辞职,都是对自己时间的极大浪费。
@会员 贺书霞
辉哥也提到了如何提高第二职业的边际收益,这给了我启发。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要财富自由,怎么缩短自己付出的时间成本,还能再造一个财富池。看《富爸爸穷爸爸》里,自由职业者不算财务自由,有一天我们能躺着赚钱,才算是找到了财富自由。而要有财富自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有一个系统,有一个团队为你赚钱。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工作的原因,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在自己所从事的第一职业里做到极致。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把第二职业做得好,那样才是牛人。我想做这样的人。
谢谢辉哥今天的分析,让我的思维有了别的视角,看到了别的可能性。
张辉:嗯,我愿意做一个启发者,这也是我在很多多年(好几个十年以上的)老朋友心中的印象。
@会员 卡夫卡
听完辉哥的语音,触动很大。「改变自己」的每一期语音,我都会做成思维导图。
投资理财,让自己增值,让财务增值,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什么加入「改变自己」的原因,让自己不断变好。
我原来以为,财务自由就是「自己的投资性收入大于开支」即可。听了辉哥上一期和这一期的语音,让我感觉到,「投资性收入大于开支还是不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的欲望也是会增长的,开支也会扩大。而且如果因为财务自由了而不再工作,人的价值感也会降低,生活未必会幸福。」
从去年毕业开始,每个月会存下工资的40%左右的钱,用于投资理财。从开始的货币基金、P2P,到现在主要投资基金和股票,十分认同辉哥的价值投资的观念。从投资基金和股票开始,按照选准基金和股票,按期定投的方式进行投资。因为做的工作是财富管理相关(做财富管理公司的互联网产品方面的工作),所以在研究基金和股票的同时,也把「基金从业资格证」考了,目前正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一方面,扩展自己专业外的知识,另一方面,增加未来职业的可能性。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谢谢辉哥的分享。
关于会员语音:本周末的会员语音,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职场秘籍 - 「图示」- 主题暂定为:如何用示意图照亮自己的职场?
在职场,很多影响你升职加薪的事情是你不在意的细节。比如「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1. 运用概念(抽象思维的关键);2. 建立思维框架(查理芒格的核心思想之一);3. 以示意图来表达想法(一图胜千言);4. 用文字概括 - 包括一句话概括以及电梯测试。每一项能力,如果运用得到,都会给自己在各种会议场合加分不少。这些话题,我可以穿插着讲一个系列。本周末,就让我先来和大家分享有关「图示」能力的话题。讲讲我的经历,我如何受益,大家又如何来培养自己的「图示」能力。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相信我,拿钱换时间,拿钱换经验是非常划算的。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