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启超,你会想到什么?
公车上书?
一门三院士,子女个个成就不凡?
被协和错割右肾?
撞脸球星马布里?
《建党伟业》中的张家辉?
抛开这些,你要知道
梁启超,用一生贯穿了中国近代史
△ 点击购买 夏晓虹三册签名《阅读梁启超》特制函套套装
近些年梁启超的著作很多,尤其是今年,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各种关于梁启超的著作。许知远的《青年变革者》,解玺璋的《梁启超传》的畅销,都让我们感到读者对梁启超还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的。
几年前,我们就计划将夏老师关于梁启超的研究整理出版。历时一年多的编辑,终于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出版了。
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够权威解读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真实还原政治文化激荡中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这套书就是《阅读梁启超》,是夏晓虹教授梁启超研究三书全新修订再版,由《觉世与传世》《文章与性情》《政治与学术》三本书组成。
夏晓虹教授被学界誉为“梁启超研究第一人”,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阅读梁启超》《梁启超:
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等,编校有《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饮冰室合集〉集外文》等。
夏晓虹教授与梁启超研究结缘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余年!她的治学角度更适合最新的学术方法,从而使她成为一名游走于近现代文史之间的通人。她能够从梁启超的身世经历出发,解读近代中国政治史、学术史、社会史、生活史各方面的问题。
晓虹的文章,善于叙事说理,材料运用妥帖,逻辑性强,而最大特点是平实,不显山,不露水,而才华潜藏其中。……知我文章用心之所在,前后只有王瑶与夏晓虹,今生不再作第三人想。
——季镇淮
……擅长于在极细微处发现问题,然后上下左右,穷追不舍,力图出新意于“常识”之中,夏君的论述风格以细密为主,然也时见奇崛。
史学功夫只是夏君著述的表面形态,其选题之突兀、推进之奇巧,以及文章趣味的讲求,依然可见早年接受文学训练打下的深刻烙印。而这,正是其史学著述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陈平原
近代这个激烈动荡的转折年代,牺牲了却也成全了梁启超们。当年多少一心吟诗、不问世事的纯文人早已被人遗忘,多少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也已烟消云散,只成为历史家的研究对象;可是,充满矛盾的梁启超还或者,起码他的追求、他的苦难和欢乐仍萦绕在今天的文学家心中。
文学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副产品,也是中国文学自身新旧嬗变的历史产物。梁启超关于文学革命的理论倡导与建构体现了20世纪新的文学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审美理念更新的重要阶梯。
《觉世与传世》作为夏晓虹先生对于梁启超研究的发轫之作,曾多次再版,这次又进行了增补修订。系统地回顾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就是梁启超!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文章与性情》汇聚了写下的几乎所有关于梁启超的长言短语,共收录近十余年来研治梁启超的随笔、书评、序跋、论文等二十三篇,内分五辑。由文及人,由人及事,由事及史,由史及论,既有对梁启超生平与著述、事功的总体评述,包括时人与后人、师友与家人的感性印象;也有对梁启超剧曲创作、文类概念与文学史研究的专深探讨或考辨,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位近现代政治、学术大家的历史面貌。
梁任公晚年为什么只专学术,不谈政治?梁启超与胡适之间究竟有何纠葛渊源?梁启超的文学成就如何,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文学家?梁启超为何向袁世凯求讨勋位,以至被人批判“好慕虚荣”“厚颜无耻”?作为国民大孝,梁启超为何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一门三院士,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成功秘诀是什么?面对种种疑惑,夏晓虹先生在依托新史料的发现,为您解读以外一生摆荡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梁启超。
近年来关于梁启超的研究著作颇多,有些侧重其政治生涯的讲解分析,有些则更倾向于研究其学术方面之成就,《政治与学术》却高屋建瓴,对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以及文学成就进行了综合研究。《政治与学术》选取梁启超学术生活和政治生活点滴,展示了梁启超不为人知的思路细节,他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政议政,在政治活动之余不忘学术研究,在学术领域独辟一地,或变革或笔伐,或温和改良或力挽狂澜。展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时代、国家的深爱和忧虑。他的政治家身份,显著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而他的文人情怀,又时时见于他的政治活动。所谓“书生从政”,在梁氏身上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很多曾经处于时代中心的人物,已被掩埋在历史深处,不再引起今人的兴趣与关心。但梁启超不同,学术论著不必说,即使影视作品中,也不时可见其身影。起码,到现在为止,梁启超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探求个中原因,可以发现,世人对梁启超尽管有多种概括,诸如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等等,不过,若从根本而言,实在只有“启蒙者”的称号对其最适切。
——夏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