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聪明投资者
走近最优秀的投资人,聆听客观表达的理性声音,只做最好的原创财富资讯,洞见独立思想,回归资本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定投养鸡场  ·  低开高走,V型反转,本周基金小结 ·  2 天前  
定投养鸡场  ·  低开高走,V型反转,本周基金小结 ·  2 天前  
寻势价投  ·  明确告诉你!反弹仍然持续! ·  2 天前  
寻势价投  ·  明确告诉你!反弹仍然持续! ·  2 天前  
水木纪要  ·  水木Alpha-知识星球社群来了,新会员加入 ... ·  3 天前  
水木纪要  ·  水木Alpha-知识星球社群来了,新会员加入 ... ·  3 天前  
白日梦想家大A  ·  陈小群:赚钱走的!今天格局加仓! ·  3 天前  
白日梦想家大A  ·  陈小群:赚钱走的!今天格局加仓! ·  3 天前  
低吸波段王  ·  1月16日 神行午盘 ·  3 天前  
低吸波段王  ·  1月16日 神行午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聪明投资者

深夜食堂特别季|国泰量化团队眼中最重要的事:专业、创新和陪伴

聪明投资者  · 公众号  · 投资  · 2025-01-16 15:00

正文

20世纪90年代,灵感源于太阳系行星运行结构,“核心-卫星”策略开始兴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成熟市场资产配置的主流策略之一。

在昨天(1月15日)的深夜食堂特别季上,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量化投资部总监梁杏也谈到了自己看好“核心+卫星”策略。

她给出的“核心资产”就是国泰基金量化团队的宽基头牌——中证A500ETF(159338)。其去年10月15日上市之后一直保持了行业领头羊位置,最新规模接近300亿元。

“首战告捷”的梁杏感慨“从管理层团队,到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广泛的协同合作,让我非常感动。”

一样暖心惬意的氛围,只是这次的深夜食堂有点不一样。没了烟火晚餐,但多了很多面孔。

本次深夜食堂的对话人是梁杏领衔的国泰基金量化团队,一个在业内都是比较特别的团队,集产品、投资、研究、销售、做市、宣传等职能于一体。

身负不同职能的艾小军、黄岳、吴中昊、胡译丹、罗莎、翁子奕、韩飞扬到场交流。

此前我们曾与国泰量化投资团队的全部核心成员,做了很多场次一对一的深入访谈(点此查看《当被动投资有一颗自驱“芯”……解码国泰量化团队的内核》)。

这场交流有点像,把团队齐齐呈现出来,内在结构、运行机理都打开给我们看,高效和无间配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想起一句话,在一个很卷的环境中,一个内部不“卷”的团队。不卷是不做内耗和无用功。

中证A500ETF只是一个获得行业最高关注的样本案例,其实十年来在行业ETF上的深度耕耘,国泰已经把量化投资团队这套架构机制运行的非常精纯。

比如负责做市业务的胡译丹谈到,在很早的时候就获得了“粮草支持”,关键协议的签署和采购工作早就准备稳妥。

在产品上市后,基金经理黄岳每天进行很多精细化操作以保证PCF清单可以尽可能准确反映基金持仓;韩飞扬则准备齐对冲、择时、网格等多种策略,为市场环节的两位同事罗莎与翁子奕提供丰富的子弹。

用老将艾小军的话来说“国泰专业的ETF运作流程在中证A500ETF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了“深夜食堂”一贯暖心、轻松的氛围,这场本来内容硬核的交流也有很多掏心之话。

“当我们有了绝对渴望时,就会自上而下调动所有的资源,去促成这件事儿。”

“大家看到的成交额结果并非完全来自我们合作的做市商,里面不乏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也有全市场的交易型客户。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呼朋引伴的过程。”

“专业性的体现,同行也有。差异化就在于如何解决‘投资最后一公里’。”

“其实过去在我们认为市场出现较大风险的时候,都会去提示。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是一个‘管杀管理’的团队’。”

“给客户更好的陪伴”、“优化持有体验”……类似这样的表达,几乎大家谈到细节时不经意地表达。

站在艰难开局的岁末年初,和聪明投资者一起听听这场国泰基金量化团队的真诚讲述,尤其是2025年ETF的投资机会,值得mark。

行业ETF专家如何在宽基头牌上做到领先

 主持人  请杏总给大家介绍一下国泰量化团队的结构,有怎样的职能和分工?

 梁杏  我们部门是2014年开始成军的,人数最少的时候是不到10个人,现在有接近30个人,我们的职能比其他基金公司的量化部要更完整。

产品线主要有两条,即被动与主动。

主动分为两个板块,一个以多因子为核心是指增团队;一个是主动量化团队,以行业轮动、事件驱动、期权期货策略等等为主。

被动这条线里,除了传统的被动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我们还有产品研究员、宣传组、销售组的同事。

券商业务也在我们团队,包括了做市的职能。

完整的部门结构使得我们在做决策时链条比较短,反应速度非常快,这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优势。

当然,被动和主动的业务线之间有非常多的交互,一起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让客户和我们一起在ETF投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主持人  2024年对于指数投资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证A500指数自诞生起,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国泰基金发行的相关产品中证A500ETF,代码159338,作为第一批上市的产品,上市第一天,场内交易量、换手率、规模均遥遥领先。

国泰基金是以行业ETF指数出名,过去在宽基的布局上相对较少,在当下这么卷的宽基大厂里,怎样让这个产品突出重围的?

 梁杏  我觉得一个产品能做好,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首先是天时,在2023年年底,国泰非货ETF规模排名第四,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直线滑落到第七。

原因就是在大资金的持续买入下,宽基ETF的规模节节攀升。这还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焦虑的。

当中证A500出现,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定要去好好把握住的重点项目。

当我们有了绝对渴望时,就会自上而下调动所有的资源,去促成这件事儿。

我记得以前微博上有一句非常鸡汤的话:“当你在用尽全力渴望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更容易成功。”

地利就是我们职能更加完整的组织架构,这使得我们的资源调动更快,决策效率更高。

人和,团队非常团结,协作效率非常高,全公司的同事都在这个项目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我加入国泰基金已经超过10年了,这次项目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国泰基金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从董事长、总经理,到管理层团队,再到部门内外广泛的协同合作,让我非常感动。

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在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公司平台里,我们应该能在后续的竞争中,能够保持相对优势。

 主持人  中证A500ETF已经成立三个多月,作为基金经理,你觉得这个产品跟同批成立的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

 黄岳  第一,目前产品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排在同类产品的前列,尤其是我们的流动性,在上市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天的成交额都比较高,这和我们注重流动性管理有很大关系。

流动性是ETF的生命线,客户在选择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产品时,更多会考量产品的规模、流动性。其他跟踪误差、新股申购等带来的超额收益,在上市之初很难体现。

第二,产品的简称正好是中证500ETF,我们还是很幸运的,拿到了这样一个和指数简称一致的产品简称。

另外,产品代码159338的谐音类似“升升发”,听起来比较吉利好记。

第三,可以每个月评估是否进行分红。

 主持人  中证A500ETF上市第一天的交易量超过30亿,在首批上市的10只产品里遥遥领先,这是怎么做到的?

 梁杏  我们经常说打一场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上市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在不断与做市团队沟通,应该准备什么样的流动性去应对市场。

 胡译丹  做市服务的实质是,通过提供持续的买卖双边报价,使得ETF的价格能够尽可能紧密追踪其底层资产的实际价值。

与此同时,提供足够的体量,即流动性,使得想要参与或者卖出该产品的客户,能够以比较高效、公允的价值进行成交。

对于中证A500ETF这只产品,我工作最大的保障就是公司的战略和决策,在很早的时候就获得了“粮草支持”,且领导的战略和决心非常坚定。

在中证A500上市前,我们做市协议的签署和采购工作已经完成了。

当我们的合作伙伴拿到了确定性之后,他们愿意跟我们站在一起,有一致的预期和目标,大家都在用最大诚意和最大决心去做这件事。

另一方面,国泰基金在ETF的流动性管理上,非常注重打造更多元的生态。

所以,大家看到的成交额结果并非完全来自我们合作的做市商,里面不乏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也有全市场的交易型客户。

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呼朋引伴的过程。

所以,高成交额是一个结果,但不是我们做流动性管理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首先是希望国泰基金能有一个旗舰的宽基产品,其次更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打造一个趁手的投资工具。

国泰量化团队眼中最重要的事:专业、创新和陪伴

 主持人  自从2004年行业第一只ETF发行以来,到现在已经迈入第21年,目前全市场有1000多只产品,总共的规模超过3.7万亿。

泰的量化团队一直强调“把产品养大比生出来更重要”,想问梁总,你认为做ETF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梁杏  我觉得做ETF首先要先从产品出发。

ETF有“生”和“养”两个大动作。

“生”主要由两个部分,即产品设计、首发。

产品设计是以行业主题ETF为主,将首发放到“生”的环节,是我们在埋下火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做设计和思考了。

我们产品的灵感来源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主动判断,还有客户的反馈,以及我们权益基金经理出身的分管总对于资本市场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他有时也会给我们一些想法或灵感,是很多人支持的结果。

发行的时候我们并不追求大的首发,但我们一定会去追求客户数,客户数是相同规模下质量更好的表现。当然大宽基是有意义的,但行业主题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支持。

“养”的两个环节是客户导入、流动性。这两条线应齐头并进,伴随着客户导入,流动性的资源花费才有意义。

从产品的角度,我们需要有专业性,还要有创新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主持人  艾总是指数研究业务的老兵,从2001年开始从事量化研究工作,管理规模目前接近千亿,对于专业和创新你是怎么理解的?

 艾小军  我们的所有产品与市场发展、公司的资源禀赋息息相关。

早期的市场条件并不完备,每个标的(指数)的玩家都比较少,产品也具有排他性,市场的标的是以宽基为主,行业分级基金是国泰经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后,选择的差异化道路。

到了2015年以后,国泰开始寻求在指数化投资上的二次创业道路。

据我个人研究,美国市场中宽基占比在百分之六七十,行业占比并不小,国内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跟美国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结合美国市场和中国本土经验,尤其是有分级市场的经验后,将二次创业的出路锚定在行业ETF时,我们认为这可能成为一个蓝海。

我们是先行者。是基于早期经验有了专业的认知,重视前瞻的视角,最后才有了对产品的不断创新。

时至今日,国泰的行业ETF一直在创新。

举个例子,我们是最早推出的军工ETF和证券ETF的,科技类的ETF也在很早进行了布局,当时我们对国内市场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也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投资机会。

我们现在是拿着我们在分级基金、行业ETF上赚的第一、第二桶金,来打造中证A500ETF。大家知道宽基有多么卷了(笑)。

 主持人  在中证A500ETF(159338)这个产品上,专业跟创新是怎么体现的?

 艾小军  国泰专业的ETF运作流程在中证A500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挖掘产品优势,中证A500ETF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产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可制定的策略非常丰富。

其次,提供全方位的客户服务,积极沟通交流,根据客户类别或者资金性质,提供不同的策略。

在产品发行环节力求完美,在实际投资阶段,从流动性的维护,到投资策略的打造推荐,一直在积极跟进。

尤其是近期的市场,让大家感受到了压力,但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点,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做出提示,也是我们专业性的体现。

 梁杏  中证A500ETF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大宽基项目,要从专业和陪伴上去做更多的文章。

我们储备了非常多的策略,希望可以列出一个“策略菜单”,让客户来到“国泰ETF食堂”,可以自己点餐。

比如,首发时我们就开始给有需求的客户对冲方案,但当时市场上没有中证A500的期货或期权等标的,这就需要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对市场中的对冲工具相关性进行测算,做出一个成本可控且准确的对冲方案。

帮助客户在市场表现不那么理想的情况下,通过ETF投资策略的叠加使用,获取更好的投资体验。

但是,我们专业性的体现,同行他们没有吗?他们也有。

差异化就在于如何解决“投资最后一公里”,即如何把这些策略内容输送给个人投资者,让他们充分理解。

这也是我们在未来更长时间里继续加强的功课,给客户提供更好的陪伴。

其实过去在我们认为市场出现较大风险的时候,都会去提示风险,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是一个‘管杀管理’的团队”(笑)。

举个例子,我们的芯片ETF是2019年6月12日上市,在2020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净值上涨特别快,大概两个月涨超60%,但分析师对芯片行业的业绩预期最高是翻倍,但当时的涨势,一年至少得涨四五百,所以我们在2月18日开始提示风险,直到2月25日开始暴跌。

还有去年的游戏ETF,阶段性涨幅是超过100%,我们也是一路提示一路涨,至少提示了十几次,我们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件事。

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相互陪伴,在无情的股市里一起深情地活下去。

 主持人  国泰基金旗下的ETF个人占比相对比较高,你是怎么做到去跟这些个人投资者进行沟通和陪伴的呢?

 罗莎  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个人投资者在哪里?怎么跟他们沟通?

“9·24”行情以来,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增加,这些客户来自蚂蚁、同花顺、抖音这些头部的流量平台,也有来自雪球等较为精准的股民聚集地,这些平台是我们需要重点运维的,并且进一步下沉到更加精准的券商平台。

随着投资者年轻化,大家对内容和方式的偏好也不同,需要做一些针对性产出。

比如,梁总经常要求我们要“说人话”,用投资者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达我们的专业观点;内容输出要突出重点,不要拐弯抹角等等。

 主持人  中证A500ETF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罗莎  我们更侧重上市以后的这段时间。

新发阶段主要依靠券商渠道,上市以后会集中做一些推广,跟各个平台去预约一些资源,提前在一些重点平台上做好资源排布。

除此之外,也会动态调整我们的策略,比如产品上市当天当看到规模和成交额遥遥领先的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去跟一些券商的线上平台做一些沟通,他们也给到我们一些针对性的资源支持。

另外,也跟品牌部通力合作,做了很多针对大众层面的传播。

总结来说,是多方协作的结果。但这场战役还没有结束,而且还卷得很厉害,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国泰量化团队:像GPU一样协作与决策

 主持人  量化团队里其实不仅有投资有研究、有销售,想问一问我们这样的一个团队又是怎么样去协作的?

 梁杏  我是总管几条业务线,长期跟客户合作的同时也知道团队同事们有什么技能可以输出。

所以在刚开始大家没那么熟的时候,需要团队之间协作大家会来找我,我来进行组织分配,彼此熟悉之后,团队之间会自己进行工作分解。

 主持人  翁子奕是负责券商的销售,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和哪些同事打交道是最多的?

 翁子奕  日常工作中跟各个团队的交流都非常频繁,频率高一点是投研团队。

我有一个印象非常深的故事,发行中证A500ETF之前,我跟券商会有预沟通。

我们去券商总部路演完之后,对方告诉我,我们的材料是最全的,这让我很自豪,说明我们的团队非常专业,为我们在前线跑业务的同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主持人  如果标准化服务很难满足对方需要时,你会怎么处理?

 翁子奕  其实在绝大部分合理的情况下,我相信量化投资部基本能完成。

举个例子,一家券商曾推一个资方过来,对方想做一个专户,我们反馈给基金经理跟研究员,他们听完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一定是客户最真实、最完整的需求。

我们第二天再次约了资方,带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亲自上门去了解他最真实的需求,包括回撤、收益、投资范围等等,资方很惊讶我们这么快就给了反馈,虽然他现在还在观察我们的业绩,但我相信我们的第一次登门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比较超前的需求。

比如说有些券商计划给投资者做春节的海报跟长图,在春节期间可能会有哪些投资机会,我们会提前跟研究员、宣传老师反馈,准备好材料,一旦时间到了,投资者在券商端能立刻看到我们公司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整个团队协调非常好的地方。

 主持人  韩飞扬为机构客户其实提供了比较多的策略方面的支持,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

 韩飞扬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量化策略的研究与开发,像这次是为中证A500的项目提供策略支持。

首先是对冲策略,刚刚梁总有提到,这类策略主要服务交易商或做市商的客户,也有一些私募,怎么去降低他们的做市成本和交易磨损。

第二个是择时策略,主要是使用数学模型去预测指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多空走势,也就是机会或风险提示,给客户更好的投资陪伴。

第三个是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中证A500指数是一个可以反映中国核心资产的指数,但单一指数的波动较大,可以通过引入债券资产、商品资产,或者美股、港股等等,通过组合的力量去熨平波动,从而去优化持有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高抛低吸的网格策略,分散买入的定投策略,在低位进行分散买入从而累积仓位的策略等等。

在ETF大厂做“增强”的体验

 主持人  国泰的行业ETF名气很响,但国泰的指数增强业务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市场上最大的指数增强ETF就是国泰基金旗下的300增强ETF,请吴中昊老师介绍一下产品的大致情况,尤其是超额回报的业绩表现?

 吴中昊  增强ETF是2021年交易所推出的一系列创新型的ETF产品,在沪深300增强ETF以外,我们还布局了中证1000增强ETF、上证综指ETF。

三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超额收益排名都不错,沪深300增强ETF排在同类第二,上证综指排在同类第一。

 主持人  指数增强产品主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型和策略,如何做到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提升收益表现,未来策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吴中昊  我们的指数增强主要采用中低频的多因子选股策略,从不同的数据提供商中获取不同的数据,然后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可能对于未来股票定价有影响的信息挖掘,即单因子。

再通过约束回归、树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一系列手段对单因子进行整合,生成我们对于股票未来收益率的预测。

然后,结合我们的风险模型进行组合优化,控制组合中个股、行业、风格的偏离程度,也会调整我们对于波动的惩罚系数,以达到产品对跟踪误差的投资要求。

 主持人  提到量化增强,私募基金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么和广泛存在的这些私募量化相比,公募的指数增强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个问题我们想听听杏总怎么说。

 梁杏  两者各有优缺点,在过去很多年,私募量化是资本市场里非常耀眼的一道风景线,超额收益非常高,对冲产品回撤特别小。

公募量化的天花板比较低,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公私募制度不同。

在交易制度上,公募基金受到的约束更多一些,而私募可以做T+0、转融通、两融加杠杆等策略,比公募更加丰富,对超额收益的捕捉和获取也比公募基金更强,但公募量化基金透明度非常高。

此外,公募基金不太可能会有收摊跑路的风险。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要、资金属性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2025年ETF配置建议

 主持人  2025年哪些ETF产品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黄岳  2025年全年还可以,上半年可能是震荡市,向下有来自政策的托底,但向上看不到很高的空间,因为基本面还没有实质性的复苏,下半年如果经济实质性复苏,就是一轮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

上半年确定性比较强的还是红利,随着利率水平下降,红利的比较价值提升;科技可以做波段,因为没有2019-2021年那么强的产业趋势,现在更多还在初期。

下半年如果经济真正复苏了,那就回到顺周期的,包括消费品,包括医药,包括新能源,可能就会有大的贝塔的机会,可能大概这么一个思路。

 艾小军  杠铃策略大家的认同比较高,即一边红利,一边科技。

红利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是相对长期资金的必配品种,虽然市场调整压力比较大,但我认为也给了他们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科技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也是第四次科技变革。

从应用端来看,去年底开始,一些现象级的应用已经开始出现,比如豆包的用户日活已经到全球同类的第二名。

回顾过去的中国市场,我们在应用端从来没有落后过,这种应用的崛起也在为大家树立信心。

未来大家还是会炒算力,但应用方面更值得关注,AI应用跟过往不太一样,它的影响范畴会更广。

最后,消费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低谷,可能在2025年迎来筑底反弹的机会。

 梁杏  我们对2025年的展望是上证综指年线收红的概率依然很大。

因为从基本面来看,政策从开始推出到真正落地,从而影响经济出现有起色,需要时间,最快可能2025年一季度能看到边际改善,慢一点可能到下半年,但今年应该能看到经济边际上好转,这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提升有一定帮助。

在流动性持续释放的背景之下,中证A500ETF作为核心配置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比较支持“核心+卫星”策略,卫星方面可以叠成一个哑铃型策略,即科技与红利。

科技方面人工智能依然是2025年的主线,从确定性的角度可以更多关注半导体设备 ETF等既由于卡脖子受自主可控驱动,又受到人工智能驱动,这类双驱动的行业是比较好的选择。

红利方面可以关注我们的红利国企ETF,成立以来每个月都做到了给大家分红,持有体验也非常好,这是A股投资。

如果想要再稍微降低一点风险,可以把其他类别的资产适当配一些。

黄金和债券经过这一两年的狂飙,在2025年的波动可能比前两年更大,但其配置价值大于它的收益可能性,美股也如此。

港股资产中的红利比A股在2024年涨得多,科技的弹性也比A股高,如果觉得A股的科技和红利不够刺激可以调成港股,只要控制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就可以。

可承受范围很重要,这几年有很多投资者说是可以承受一点波动,但背后的意愿是最好不要跌,如果一定要跌2%-3%就可以了,但最好能涨百分之十几。

所以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市场,一起深情地活下去,活得久一点。

风险提示: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依据。基金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标的指数的过往表现亦不代表未来。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文中提及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编辑:关鹤九
责编:艾暄
 




 - 小彩蛋 - 
转载开白,请联系小编微信【fanxiaocom】,添加备注“转载+新媒体名+姓名”,按顺序邀请加入媒体转载群

商务合作,请添加聪明牛牛【微信congmingtzz1/ 手机13262200706 】,添加备注“合作+机构名+姓名具体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