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6日 ...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这款“成人玩具”火了!犹如躺在「猫肚皮」之上 ... ·  2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以为晕碳水,其实晕脂肪

也谈钱  · 公众号  · 美食  · 2024-09-09 14: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探讨了关于饭后犯困的误解,并指出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实际上可能是脂肪摄入过多的原因。文章提到,提高碳水供能比并不会导致饭后困倦,反而是摄入大量脂肪会促进困意。同时,文章也指出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对甜点供能比的误解,并提醒人们要养成动手查询的习惯,避免错误共识。最后,文章提到了财务自由、投资笔记、保险推荐等话题,但这些内容与主题不是主要关联。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饭后犯困可能与脂肪摄入有关,而非单纯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文章指出,摄入大量脂肪会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进而促进大脑产生困意。因此,一些人饭后困倦的原因可能是摄入了过多的脂肪。

关键观点2: 提高碳水供能比不一定导致饭后困倦。

文章作者提到,自己将每天的碳水供能比提高到膳食指南建议的50~55%后,反而不再感到饭后困倦。

关键观点3: 常见的甜点可能并非碳水盛宴,而是高脂肪饮食。

文章指出,一些常见的甜点实际上脂肪供能比很高,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不一定高。因此,人们在摄入这些甜点后可能会感到困倦。

关键观点4: 养成动手查询的习惯有助于避免错误共识。

文章作者鼓励人们养成查询食物成分的习惯,通过数据来打破错误共识。同时,每当我们得到类似“要多/少做……”的建议时,应该多一点定量思考。


正文

许久没聊吃饭了,给大家分享个反直觉的发现,对容易饭后犯困的小伙伴可能会有帮助~

很多人把饭后犯困称为「晕碳水」,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这么以为的。确实有研究证明,血糖升高可以让人犯困。

但我注意到很反直觉的是,从我把每天的碳水供能比 提高 到膳食指南建议的 50~55% 以后,至今一年多了,反而不再“晕碳水”。

倒是有几次想着放纵一把,在面包里夹了太多黄油,吃完困劲立马就上来了 🥱

后来才偶然读到, 摄入大量脂肪会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胆汁来消化脂肪。胆囊收缩素也会促进大脑产生困意

我以前晕的,一直是脂肪。

……

最近跟也太一起看《柳舟记》,剧里女二是吃货设定。有次女二的糕点上来 👇 很多人刷弹幕「碳水盛宴」

但是,我记录饮食以后才发现, 很多甜点不但不是碳水盛宴,甚至可能是低碳饮食

各国膳食指南——包括地中海饮食——的普遍建议,我们姑且称为标准饮食,碳蛋脂供能比是,50~55% 碳水,15~20% 蛋白质,25~35% 脂肪。

相比之下,碳水供能比在 40~45% 以下属于低碳饮食,生酮会到更极端的 10% 以下。

碳水和蛋白质,每 g 供能 4 kcal,脂肪每 g 供能 9 kcal。所以看供能比的话,1g 脂肪相当于 2g 多碳水和蛋白质。

剧里被大家刷“碳水盛宴”的月饼 👇 我看过几份营养成分表,发现 月饼的碳水比例其实是合理的,倒是脂肪超太多,实际是脂肪盛宴 。这张截图是豆沙馅,糖(碳水)已经算多了。

苏式月饼豆沙馅:高脂饮食

这是我买到的「非油炸」的大麦爆米花 👇 说是非油炸,却没说不放油,其实脂肪供能比高达 50% 😂

「非油炸」爆米花:高脂饮食

我从国内背回来的鲜花饼,记录以后人都傻了 👇 看完成分表才发现放了这么多猪油,瞬间就不香了……没想到 鲜花饼属于低碳饮食

鲜花饼:低碳、高脂饮食

也包括黄油比较多的甜点,比如可颂 👇 也是妥妥的低碳饮食

可颂:低碳、高脂饮食

是不是,还挺意外的。

如果大伙和我一样是吃完甜点容易困,那晕的很可能不是碳水,是脂肪 。很多人认为的碳水盛宴,其实是脂肪盛宴。想要减少饭后犯困,就要注意控制这些隐藏的脂肪炸弹, 一味减碳水会更糟,这样脂肪供能比反而更高了

……

也是个挺值得思考的现象,我发现生活里很多错误共识,其实只要稍微动手查数据,就能打破。但偏偏这个共识看起来太有道理,太符合第一印象,反而少有人亲自验证。

人不能活在电子表格里,数据不是唯一正解。但养成动手查询的习惯,确实能帮我们避免一些错误共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