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在ofo透露融资时泼冷水,深意难以揣摩。但如今,ofo确实遵循着朱“不那么喜欢”的竞争方式:增量市场烧钱火并。“禁投令”封死天花板,也打乱了朱的计划:投放数量已定,烧钱只是运维,对估值再无帮助。
新芽NewSeed(ID:pelink)消息9月25日,两则有关ofo的新闻相继刷屏:
在莫斯科的展示会上,
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表示:公司拟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路透社7月就曾爆料,ofo拟融资10亿美元,将由日本软银领投。路透社还表示,融资后ofo估值可能接近30亿美元,而摩拜的估值目前为27到30亿美元。此次重提融资,可能意味着消息宣布已在近日。
另一则消息则与
朱啸虎
有关。他在“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
表示:目前共享单车格局已定,前两家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然而他们每个月仍要投入大量资金运营,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对于“谁合并谁”,“这对资本来说并不重要。”
朱啸虎选择这一时点发声,背后深意难以揣摩。依据微信公众号接招梳理的朱啸虎的投资逻辑:当年投滴滴,是因为他“把风口的顺序想明白了”:先从出租车的存量市场教育用户,然后打通支付,最后席卷专车。
若非如此,直接在专车增量市场竞争,很可能陷入烧钱火并。如今,ofo可能就遵循朱“不那么喜欢”的竞争方式
:在增量市场玩命烧钱。这一模式想持续,只有两个条件:要么不停有人投钱,要么迅速开始赚钱。后者显然不满足,前者正对应这一融资消息。
此外,
朱啸虎认为“合并的时候到了”,可能与两家“烧钱铺量”再难以为继有关。
《共享单车新规》后,北上广深杭等相继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现有厂商只能在已投车辆上升级。这意味着要维持力量平衡,只需维护、升级智能锁的钱,打死对手基本已无可能。
国内天花板被封死,两家不约而同转向“海外战略”,但这也可能违背了投资人的初衷。今年7月,ofo融资7亿美元后,宣布将在年底前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此前刚融资6亿美元的摩拜也宣布“进军全球200城”。可以说,共享单车估值高,极大仰仗其数据对AT两家“大数据、移动支付”的价值。而
海外布局,数据变现将难得多,AT更不愿意为这部分接盘。这正是投资人不愿看到的。
最后,
我们梳理了摩拜、ofo两方阵营对“合并”态度的转变。
共享单车战况起伏皆在其中:
2016年9月,金沙江
朱啸虎作为ofo投资人发声:ofo、摩拜将在90天内结束战斗。
两天后,摩拜投资方之一“熊猫资本”表示:如果90天内ofo超过摩拜,我们合伙人就在国贸裸骑。
朱啸虎“速战速决”的依据是:摩拜铺一辆,我们能铺10辆。其竞争处在“低成本造车铺满街道”阶段。
同月,有腾讯背景的“滴滴出行”以数千万美元投资ofo单车的B+轮。
2016年10月,腾讯参与投资摩拜5500万美元C+轮融资。自此两家皆有腾讯系参投。
2016年12月,摩拜、ofo铺车转向二线城市:摩拜进军宁波、厦门、佛山、武汉;ofo则开拓了广州、深圳之外的厦门、成都、昆明等。
2017年1月,腾讯继续跟投摩拜的2.15亿美元D轮融资。
2017年3月,摩拜宣布进军新加坡,ofo也宣布进驻新加坡、伦敦、硅谷等地。海外战争正式打响。
2017年4月,蚂蚁金服以数以美元投资ofo的D+轮,标志着阿里正式参战。
同月,ofo戴威的创始团队“被架空”流言传出。
同月,摩拜生日一周年,ofo自认“老大哥”调侃“小弟”,被呛声“机械锁换个密码好吗?”ofo低价机械锁劣势渐现,此时正拼命改换智能锁。
“共享单车之战”已变为“锁之战”
。
2017年6月20日,马化腾、朱啸虎在朋友圈对喷两个半小时,互相质疑数据。朱啸虎称“数据说明一切,一年后看”,马化腾则直言:“实时数据现在就有”。马化腾称ofo是哑终端,锁不够智能,对数据变现毫无价值。
4天后,朱啸虎在“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首次直接回应“合并”:目前来说并无可能,因为双方投资人认知差距较大。同时他也表示:“
合并不是投资人今年关注的焦点,焦点是先清场
,合并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比如大家说三八线要合并,但你
只有打到三六线、三七线,才有可能谈三八线的问题。
”
如今来看,《新规》下打到三八线已无希望,这可能是朱啸虎转变态度的直接原因。
同年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也直言不希望合并:
“两方产品效率、生命周期都不同步,收购没有意义。
”其关键是,摩拜、ofo都涉及线下重资产,合并十分困难。此外摩拜认为自己有全产业链能力,配备智能锁,单车生命周期更长,言语间透露出对ofo浓浓的鄙视。
同日,
ofo戴威、摩拜胡玮炜合照曝出
,“情侣照”调侃纷至沓来。随后两人在朋友圈分别辟谣。狗血的是,两人发的照片、文案完全一样。
同月,阿里巴巴参投了ofo的7亿美元E轮融资。腾讯则参投了摩拜6亿美元E轮融资。
2017年7月,路透社曝出ofo或启动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由日本软银领投。Ofo未予置评。
2017年8月,
《共享单车新规》发布
,规定了共享单车运营的最低门槛,同时赋予各城市自行管理共享单车的权利。这直接促成后面
“雪崩式”的“禁投令”,逼迫摩拜、ofo两大玩家转变战略出海
,小玩家则奔赴三四线或直接退出。
自此,共享单车竞争从“拼数量”正式转变为“国内拼质量+海外拼数量”。
2017年9月,ofo联合创始人自己宣布,ofo在谈判1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同月朱啸虎表示两家还在玩命烧钱,“可以合并了”。
更多新闻请打开投资界小程序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阅读
独家|5年100亿投出近100家企业,华盖资本许小林揭秘双百业绩背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