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街,是不是感觉特别有年味儿?
不管走到哪里,
你
都躲不开那些超high、超喜庆的新年歌曲。
尤其是超市里,无论什么时候去,永远都在循环那几首歌!
不是“财神到”、就是“恭喜你发财”,小鲜肉都唱成了老腊肉,这些新年歌曲还是坚挺地出现在每一个新年。
然而,在众多洗脑的贺岁歌中,有一首从60年前火到了现在,堪称“中国第一首贺岁歌”。
它陪伴了四代人,从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你,甚至是你的孩子,都听着它过年。以至于现在只要一听到它,就有种马上要收红包的错觉。
它就是
《恭喜恭喜》
。
听名字可能有点陌生,
看看歌词...你就唱起来了: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
♪
此处自动循环100遍)
对,就是我们在超市里听到烦、听到腻的这首歌。但是因为它的喜庆,不仅国内过年听它,连海外华人过年也离不开这首歌的陪伴。
似乎没有这首歌,就少了喜庆,少了过年该有的年味儿。
但是其实,现在听到的《恭喜恭喜》已经被改了N遍,根本不是它原来的样子。
这首歌,最早
根本不是用来庆贺新年的,或者说,
它和过年压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最为颠覆的是,
在
原版的《恭喜恭喜》里,你听不到
一丝的喜庆,只有满满的压抑和悲凉。
那么,这首歌《恭喜恭喜》最开始为什么会这么悲情?之后,又为什么会变成我们今天耳中喜庆的洗脑贺岁歌呢?
先来看看歌词。
可能是被“恭喜恭喜”洗脑,听了这首歌十几年,我们全却都没有发现,这首貌似喜庆的歌里,
真读起来,
根本一点喜庆的味道都没有。
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
慢慢花也活络/听到一声鸡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经过多少困难/历经多少磨练
多少心儿盼望/春天的消息
其实,这首歌是一首抗战歌。在1945年“歌仙”
陈歌辛
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而作的,由“银嗓子”
姚莉
和她的孪生哥哥
姚敏
合唱的。
姚敏
姚莉
说是庆祝抗战胜利,但是原版的《恭喜恭喜》不论从歌词还是曲调都没有一丝的喜庆,反而多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凄惨、悲凉。
1945年的一个晚上,陈歌辛突然接到一个brief,要他两天之内为抗日胜利写一首歌曲,来传达抗战胜利的喜悦与兴奋。
是呀,战争结束了,整整八年的时间,终于熬到头了。陈歌辛把喜悦都写进了歌里,八年抗战便是“寒冬冰雪”,胜利到来便是“春暖花开”。
但是真的结束了吗?生活会因此好吗?这个世界会好吗?
整整八年的时间,所有中国人都在
战乱带来的苦痛中挣扎。亲人因为战争离去,留下的人在枪林弹雨中衣不裹体、食不果腹、苟且生活。
歌词写的是苦尽甘来,曲调里透露着满满的忧郁和悲伤。
我们现在听到的大部分贺岁歌都是用大调,而这首歌却用了小调。它俩最大的区别在于:
大调明快,而小调阴柔。
小调式也是中国民歌题材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早期用小调作为体裁的歌,都比较“惨”,一般都是旧时代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故事,比如像《孟姜女》、《长工歌》之类的。
早期上海老唱片
你会发现,在旋律上,
我们熟悉的那些贺岁歌“好运来”、“恭喜你发财”都是往上走的,越听越high。
这首歌里的“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的旋律不断往下的,用音乐一点点把人的情绪带入低谷。
除此之外,这首歌还请了嗓音特别的”银嗓子”姚莉作为主唱。
姚莉的声线尖且细,特别适合表现小调委婉曲折的阴柔情绪,再加上吉他和弦作为伴奏,
战胜的喜悦、失去亲人的悲痛、对未来的质疑、对新生活的期待...所有的复杂情绪都包含在这首歌里。
是呀,八年的忍耐,这一切终于过去,活了下来。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千疮百孔的人民,终于等来了春暖花开的一天。
市井小民们走上街头,没有预想中的狂喜,百感交集,难以言喻,只是简单地互相道声“恭喜恭喜”。
这段经历,我们不能感同身受,甚至没有文字、语言,能够准确地描述当时人们的复杂心情。
但是音乐可以。
陈歌辛用这首《恭喜恭喜》,似乎让我们回到爷爷奶奶们经历过的那个
千疮百孔、被阳光重新照耀的世界。
▼
那么,这首听起来有点惨的《恭喜恭喜》,究竟是如何变成现在我们耳中喜气洋洋的洗脑贺岁歌呢?
这首歌在60+年来,经过了无数人的改编。
其中第一个扭转了它抗战属性,成为新年歌的,其实是美腻的邓丽君姐姐。
1968年,邓丽君发行《圣诞快乐·敬贺新禧》专辑,收录了《恭喜恭喜》。
(在QQ音乐库里找不到,欢迎大家自行百度)
除包装标题明显突出节庆气氛外,乐器改成摇摆风格的爵士大乐队,铜管、萨克斯风,再加上邓丽君招牌的甜蜜音色,让原本有点忧桑的的抗战胜利歌,成为了百姓喜闻乐见的过年歌。
不过这时候的《恭喜恭喜》,听起来也不是那么喜庆,一点儿也不洗脑。
那么,我们现在听到的洗脑贺岁歌,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拿我们现在最为熟悉的版本举例:
中国娃娃版的《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