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高校假学历风波持续发酵,
影响范围已蔓延至澳门
。
澳门司法警察局发布消息称,24名内地学生
通过伪造香港文凭试(DSE)成绩入读澳门科技大学
,
案件涉及的学生分别来自河北、深圳、浙江及江西,
其中
4人被捕,20人闻讯逃离
。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
中介的保录骗局
,还折射出
家长的焦虑心态
,同时
暴露了港澳高校招生体系的漏洞
。
澳门司警11月18日下午举行发布会表示,上月29日本澳某大学代表前来检举,报称早前接获香港考评局通知,
怀疑有学生利用香港的不实学历申请报读本澳学士学位课程。
案中发现
24名内地学生(13男、11女)
已成功入读大学一年级的不同学科课程,而因为需前往香港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并提交相关学历证明,然而,发现相关申请学历存在不真实情况,怀疑涉及伪造文件行为。
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警察局经调查,
10月31日在学校宿舍拘捕了4名内地学生,分别18岁、19岁(两男两女)
,来自河北、深圳、浙江及江西。被抓的这4名学生涉伪造文件,并移交检察院处理。
其余20名“造假学生”闻风而遁
,在校方报案前早已逃离澳门,澳门司警称会继续与香港及内地警方合作追查其余20人。
澳门司警经查怀疑这些涉案的学生家长,早前透过内地中介以相关假学历、假成绩成功申请升学,并就事件通报内地协助调查。
目前,澳门10所高校的大部分申请者以香港文凭试作为学历认证。
9月10日,澳门教青局召开学历核查交流会,
向10所澳门高校介绍学历文件查核途径及资料库,并鼓励采用面试或笔试加强审查。
校方向香港考评局核查成绩后,发现24人使用虚假资料报读入学。
今年十月,
一名24岁内地女子承认为取得香港入境许可证而作出虚假陈述,
获刑17周,并被遣返内地
。
据悉,被告此前讹称自己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学士,并以假学历报读香港大学金融硕士课程。
另一内地生则因企图以虚假成绩入读香港教育大学硕士课程,被判监3个月。
香港东区法院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明确表示,对假学历问题采取
“零容忍”态度
,警方与教育机构正加强合作,守护高等教育的诚信。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
香港大学
也曾曝出硕士生以假学历入学的丑闻,预计最终或会
涉及80至100名学生
。
香港中文大学同年招生期间就堵截了十宗疑似造假案例。
这些接连发生的事件揭示了学历造假背后
已形成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
近年来,部分中介机构
打着“保录取”的旗号
,以
伪造学历文件牟取暴利。
他们利用
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的高期望值
,甚至钻防伪机制的
漏洞
。
申请造假的风仍在继续,紧随其后的就是
香港中介大本营被曝光
。
据《香港01》调查记者爆料出一家名为
“中港升学中心”
的留学中介公司,
在学校和警方严查学历造假事件的时候,胆子大到仍继续提供造假学历服务。
据说花190万元人民币就能“买通”内地国际考试考场,“保送”学生进入港大等名校。
包括换假学历背景,做成假的海外国际背景,参加假考试,打点好就可以包过的那种,更不用出国去读书。
还有线上作弊服务,向学生提供答案,口语考试照着念......
简直令人咂舌!
尽管香港考评局已推出防伪水印和成绩核证服务,但某些高校对文件核实不足,
仍然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
。
对于
伪造成绩的惩戒力度也显不足。
澳门相关法律规定“伪造文件罪”最高刑期为
3年
,而香港对类似案件的判刑更为宽松,
一些案例仅判数月
。
这种轻微处罚未能有效震慑犯罪行为,反而助长了
造假者的侥幸心理
。
假学历风波对内地留学生群体的形象造成了
严重损害
。
在国际教育中,诚信始终是申请者的基本要求,
而学历造假无疑是对这一原则的公然挑战
。
这不仅对诚实申请的学生不公平,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
对内地留学生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