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商业评论
推动中国汽车向前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芝能汽车  ·  丰田2024年Q3财报:净利润“腰斩”的背后 ·  昨天  
大家车言论  ·  没来?霜倍速通车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商业评论

车型漫谈之Wagon和SUV |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5-09 19:25

正文

抛开SUV、Wagon等传统定义的困扰,是时候命名一个新的车型分类了


《汽车商业评论》专栏作家  常冰

旅行轿车一般被称为Wagon轿车,它和普通三厢Sedan轿车相比,尺寸基本相当,只有车长多了一点点,但第二排头部空间却增大了很多,行李舱空间更是增加了二到三倍,而且折叠第二排座椅后可以轻松实现与行李舱的空间大贯通,非常适合欧洲发达的城市和乡野公路环境。因此Wagon轿车一直是欧洲市场的宠儿,也衍生出具有深厚大众基础的汽车文化。


这一分支文化也影响了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许多有过欧洲留学和生活经历的人把对旅行轿车的热爱带到了中国。特别是在北京,人们还给Wagon起了个非常北方的昵称——瓦罐儿。肚子大敞亮通透,着急的时候还能装大件,走在街上让老百姓觉得卓尔不凡,让行家觉得有品有范儿——的确是一举多得。



不过这种推崇毕竟是源自外来文化,比较缺乏大众基础,其钟爱者始终都是小众群体(当然这也是其爱好者所看重的独特性)。从最早的广州标致SW5/SW8、桑塔纳旅行版,再到后来的凯越旅行版、中华骏捷Wagon都销量甚微;反倒是避开Wagon和旅行轿车传统名称的赛欧SRV、派力奥周末风销量要好一些。


当然,这都是很久远的历史了,现在的旅行轿车市场已经好了很多。拥有海量粉丝和独特工业文化拥趸的欧系品牌重新发现了旅行轿车的魅力,将其定位于有品味的个性化中产家庭用车,大众嘉旅、宝马2系正是应此运而生的新车型。



严格来说,现在某些号称Wagon的车型已经明显超过了同级三厢Sedan的车高,更应该归为紧凑级MPV而非旅行轿车。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在今天,Wagon车型仍然只是极少数人关注的,又长又矮的R36、3系5系和C级E级旅行款、欧宝英速亚才是这些专业级车迷们的标志性选择,那些高个子的短家伙们只能算似是而非,干扰不了旅行轿车的纯正。


但无论是高还是矮,在每月数十万辆的SUV车型销量面前,旅行轿车都只能是忽略不计。没错,只有SUV,才是中国市场持续火爆近十年的王者!


好几年之前,笔者也曾以简单与发达国家消费习惯的类比为依据,认为SUV在国内热销的时间比较有限——显然,当时的我忽略了现实国情条件。


第一,中国大量的首次购车人群需要更为张扬的车型体格和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高高在上的坐姿带给驾乘者的心理满足感虽然不能说的太直白,但却是真真切切的刚需。


其次,我们日新月异的道路和环境建设确保了每次出游必定会遇到修路和沟坎,雨季的城市内涝和不牢靠的窨井盖则让驾车者战战兢兢,高的吓人并且位置分布毫无标准可言的各种减速带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再次,在中国市场里SUV只比普通轿车贵一到两成,这和欧美汽车发达市场SUV明显贵出将近四五成的传统情况差别很大。他们所说的SUV是真正具备四驱性能的、用于特殊环境条件的车辆,而我们所说的只是离地间隙足够高、轮子和车内第三厢空间都足够大而已,基本定义差别也很大。


SUV令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这些优点,在旅行轿车上是找不到的,或者即使有,但远远不够。而且SUV在欧美市场备受诟病的操控稳定性问题,对于中国驾驶者来说也根本不存在——我们对尝试车子的极限性能毫无兴趣,我们也不会和那些喜欢在泥地里撒野、在巨石上攀爬的牧马人、大切玩儿——只要坐得高点儿看得远点儿、跨得了沟趟蹚得了水,便够了。

 


的确,与同级Wagon和Sedan相比,SUV几乎占据了所有优势——涉及到停车便利性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同、空间更大且座椅组合变化更多、通过性改善很多、两驱版本价格也只贵了一点点……


对于希望用一部车应对所有私人出行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自然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欧美市场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也越来越赞同我们的意见了。


以此延伸,也许我们应该抛开SUV、Wagon等传统定义的困扰,这样描述人们最需要的车型——高车身大空间,有很好的通过性和壮硕的车轮,但又不拘泥于对驱动桥锁和动力的执着,配备电子辅助和驾驶干预技术用以消除高车身带来的操控稳定性不足,舒适性设备和对外交互设施齐全便利。


嗯,是时候命名一个新的车型分类了……


END
欢迎投稿分享,[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洽曹女士,1861243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