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报
是由财政部委托中国财经报社主办的全国唯一一份财会专业报纸。由财政部直接指导,准确发布财会法规、权威解读财会政策、客观报道行业动态;聚业内顶级专家团队,为读者奉献最新、最实用的财会业务处理方法。刊号CN11-0271 邮发代号1-358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毒性胜砒霜!女子吃一口抢救3天,千万小心!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刚刚确认:今晚抵达浙江,做好准备... ·  昨天  
浙江市场监管矩阵  ·  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贯彻落实省委新春 ... ·  昨天  
杭州日报  ·  刚刚,他哭了!冲上热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报

先睹为快!中国会计报新版面亮相!

中国会计报  · 公众号  ·  · 2024-07-19 12:00

正文

点击左上方“ 中国会计报 ”蓝色小字,可订阅本微信。

中共中央批准:朱忠明同志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新会计法系列解读(二):加快推进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开辟会计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计文化》版来了!

文化大美,今人共守。 《中国会计报》新开设的《会计文化》版今天与大家见面了。


从“结绳记事”到资本市场“晴雨表”,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职业,不仅承载着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重任,更在引导未来、创造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悠久的会计发展历程中提炼、形成的 会计文化,蕴含着会计的初心、承载着会计的灵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了更好地弘扬会计文化、传播会计智慧, 《会计文化》版致力于挖掘会计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会计工作的独特魅力,传播会计文化的正能量。


在这里, 您将透过文物古迹和重要会计历史事件 ,找到会计发展脉络和其背后的文化力量,看到会计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如何在企业运营、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您将通过会计大师的会计思想 ,找到中国会计行业的独特会计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您将通过各地会计文化建设的实践 ,了解行业如何传承和发扬会计文化,为社会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期待《会计文化》成为一座桥梁、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 了解会计、认识会计、尊重会计 ,共同推动会计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大禹精神与会计文化

杨智杰/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29次来绍兴。他认为,大禹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大禹精神要世代传扬。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成功。他登临绍兴会稽山开创天下会计,由此被尊为会计始祖,绍兴也成为中华会计文化起源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他公而忘私,朝乾夕惕,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随山浚川,因势利导,治服水患,极大地改善了华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功盖九州,受禅封王。他定鼎九州,制置五服,建立国家财计等一系列制度。他的事功和精神对我国会计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此,绍兴大禹纪念馆将大禹精神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为政清廉、卑宫菲食的廉俭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法治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


上述八种精神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大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禹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勤勉自律,为政以德。如果从会计文化的角度考察大禹精神,其精髓在于:勤勉、担当、诚信、厚德。


事实上,这也是做好任何一个行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品格。如果说,“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化的大本大源、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那么“诚信厚德”就是中国会计文化的根本和精髓,也是中国会计文化对于人类会计事业的巨大贡献。


文化的真义与会计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多指向精神层面。优秀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对于人类集体而言,能够起到移风易俗、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作用,从而使人类走向文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意味着共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与凝聚力。对于个人而言,文化的真义则在于其个人修养的提高、价值观的塑造、性情的改善。


对于会计文化而言,其建设目标同样在于使会计走向文明。“文明”,具体而言即真、善、美、慧。


“真”,即会计信息一定要保持真实诚信;“善”,指会计必须保持利他性,以为民众、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美”,除了会计体现在技术方法方面的美,更重要的是会计的心灵之美,所谓“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要由内存好心,而外说好话、办好事;“慧”,即会计行为需要圆融的智慧,体现在会计改革方面,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与时俱进,在具体工作中则体现为定量与定性、形式与实质、原则性与灵活性等多方面的辩证统一。


整体而言,会计的文化建设最终要服务会计工作、会计行业改革与会计教育的现实需要,通过发展优秀的会计文化来促进会计走向文明。


“诚信厚德”是中华会计文化的精髓


“诚信厚德”是中华会计文化的精髓,具有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真诚是上天赋予的品德,而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做人要讲求不欺人、不自欺。


“信为道元功德母”,除了日常所说的说话算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之意,更重要的含义是信任和信仰,是对一种价值观的敬仰和持守。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于会计行业同仁而言,以诚信为本,本立而道生,明道修德,必然德才兼备,事业发达。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诚信厚德一定可以利人利己利事业、利国利民利社会,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小胜以智,大胜靠德,无德者以身发财,有德者以财发身,这些话进一步说明,利人才是最大的利自己,德本财末是真正的理财大道、至理真言。


总之,诚信是会计的心印,厚德是理财的密码,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密钥。讲道德、守诚信是会计的核心价值,也是会计文化的精髓。


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

必须改造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更加重要,也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就是当前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改造学习,做好“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具体到会计领域,当务之急是要补课,学习中国的会计历史和会计文化,不但要了解我国的会计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取得的诸多重大历史成就,更要了解重大会计事件改革的背景和来龙去脉以及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会计理财观念。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不但是因为马克思是精通会计的伟大思想家,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人民立场,具备完整理论体系与强大的实践性。


要补习中国会计史,建议学习郭道扬教授的著作《中国会计通史》。郭教授40余年穷尽毕生精力致力于会计史研究。《中国会计通史》是他耗时十年撰写出的一部300万言的鸿篇巨制。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会计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特色解析

王巨红/文


经济管理离不开量化计算。会计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借助于数学计算,用数量关系和会计指标来描述或预测特定经济活动过程,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分析、做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数学存在着本质联系。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会计在与数学结合方面和西方会计有较大差异。这种认识和模式上的差异进而形成两套会计理念和方法。


中国传统会计遵循的

“道事理数”原则


中国传统会计的核心是“计”,本义是算账、总计、计算,引申为打算、谋划等义。中国古代经济管理之“计”对应经济活动的“食货”。会计相关内容与赋役、钱法等并列,归入各部史书《食货志》。


我国传统会计理论模式与西方公理化演绎体系不同,采取国家统一制度规定与问题导向的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和发挥作用,即中国传统会计具有“理数结合”的特色。而这种“理数结合”的特色又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事理数”的认知原则和思维模式。


“理见于数,计之有多少曰数。”(《群经音辨》)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会计必然要与数学结合,但又不能限于数的层次,而要掌握事物变化发展更深层次的规律和道理,依照规律、道理计算,理财才能达到“庖丁解牛,肯綮迎刃,千汇万类,规模同一轨”之效。要达到这个水平,则需要遵循中国的为学治事体系,把“道事理数”融为一体。


从会计之道来讲,要将《大学》提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和《孟子》中提到孔子说的“会计当而已矣”合起来认识。会计之当是符合事物本末终始变化规律之“当”。


从会计之事来讲,邵雍言“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中国传统会计工作自古以来是道事合一、实事求是的工作。


从会计之理来讲,朱熹曾言“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中国传统会计工作是格物穷理、遵循事理的工作。


从会计之数来讲,“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经》),中国传统会计所计之“数”不是单纯的数字或公理化计算公式,而是“事理数”规律提炼表现的“算法”。


《九章算术》体现的

“理数结合”特色


1202年,意大利人斐波那契《计算之书》把欧洲带入了十进制,并通过其在记账、重量计算、利息、汇率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开创了欧洲数学和会计结合的历史新篇章。而中国至迟在商代时已采用十进位值制。汉朝诞生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为经济活动、国家财政管理和会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支撑。


《九章算术》全书分为9章,共246个问题,每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采取算法统率例题的体例,其算法具有机械化和构造性的特色,表现为“实际问题+机械算法+抽象说理”的表达形式。


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中说:“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这比较清晰地表述了《九章算术》这种算源于数、数源于理、理源于事,尊重事物变化规律的特色。


借助于《九章算术》体系,中国传统会计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理数结合的特色。


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

优势分析


邵雍曾言“天下之数出於理,违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於术,故失於理也”,现代西方会计与数学的结合具有“数理分离”特征。相比较而言,我国传统会计模式与《九章算术》等数学成果结合体现出来的“数理结合”优势和特征,提供了新的知识构建思路。


高水平的数学体系支撑了财会活动开展。《九章算术》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实际需求,其中,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例和比例分配算法是这类算法在世界上最早的文献记录。盈不足算法、开方法、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加减法则以及部分解勾股形方法等,都超前其他文化几百年甚至千余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成就。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果针对各类经济活动规律的提炼简洁通俗、针对性强、易学易会,可以依实践组合运用,能够直接应用于国家经济和会计管理活动。


体系完备以解决问题、服务经济管理为目标。《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汇集了近百条有关国计民生的数学公式、解法,具有长于计算、以算法为中心(与算具配合)、算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的特点。应用于工程和建筑、商业和金融、农业和水利等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服务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具体需要,具有深厚的实用色彩,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具有涵盖全面、规范统一、高效实用的优势。


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以国家制度的形式推广。《周礼》中提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后被儒家演绎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数就是算术,为国家精英人才治国理政必备技能。从汉代开始,《九章算术》就已被用作官方的数学教材,成为国家治理和经济管理的科学依据,其影响力跨越了数个世纪。


(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会计处)



来源:《中国会计报》7月19日13版

编辑:高歌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会计报APP ”!


中国会计报APP下载方式:
1. 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最方便哦!)
2. 苹果系统在AppStore搜索“中国会计报”下载




会计人都在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

会计法完成修改!

会计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订阅《中国会计报》,只需微信轻轻一点!

标准建设、行业治理与人才培养......《中国会计报》年会研讨高质量发展中的会计事业!

2023中国十大财会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财会2023大事记

请订阅《中国会计报》:会计人的良师益友 财会界的温馨家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