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聪物联资讯
HC安防平台致力于为安防行业的生产商、代理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及行业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性市场推广服务。传播行业动态,聆听行业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塔罗牌解忧馆  ·  解忧塔罗店日历 | ... ·  2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这几大星座还未行动就已退缩,最擅长打退堂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1207:狮子克制购物欲望 天蝎轻松快乐聚会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最最绝情的星座,往往带着温柔面具示人 ·  6 天前  
塔罗牌解忧馆  ·  解忧塔罗店日历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聪物联资讯

胡瑞敏:物理社会和网络三元空间的协同防范,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慧聪物联资讯  · 公众号  ·  · 2017-09-20 23:56

正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我们近几年在大数据和安防领域的工作和大家做个分享。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安防行业走过的历程。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胡瑞敏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警察制度的国家,早在公元900年中国辽金时期,警察制度就已经存在了。而现代警察制度是在1829年建立的,罗伯特比尔组建的伦敦大都市警察标志着现代警察的诞生。19世纪末的上海,中国有了最初的现代警察,在180多年的现代警察发展历史上,我们来看看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警务改革。


最初的现代警察以站立值守保护建筑物的安全为主,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方法效率不高。于是,出现了第二次警务改革,从原来的固定执勤改为区域巡逻,后来随着电话技术的发展,电话出警代替了步巡。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社区警务,当时大家认为城市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人们对社区的情况不能有效地掌控,社区警务是第四次警务工作的改革。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我们正处在第五次警务革命运动中。这次变革是以警务信息化为基础,以网络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为标准的变革,这是这次变革跟过去最大的区别,今天我们谈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我们引领未来,离不开前瞻性的思考,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过去一百年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跨区域流动犯罪成为国际犯罪的主要形式

1876年,意大利犯罪学家罗伯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犯罪舆论》,这个传统的犯罪式巨著激励了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和现代犯罪学的研究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这部著作并没有预测到整个犯罪的形式是以跨区域、跨境、全国区域犯罪为主的,甚至可以说,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占到各地犯罪总数的70%到90%。这就使得我们安防的监控工作采集范围必须扩大,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信息的整体获取。


  第二个变化是,犯罪规模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现在网络犯罪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这标志着整个犯罪产业的链条和过去相比更长了,那么,它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这就使得,可信的身份、信用的指数、危险的指数,将成为公共信息安全化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变化是网络空间犯罪将逐渐成为犯罪的主要形式

公安部去年有一个统计,网络空间的犯罪增长得非常快,美国2016年网络犯罪成为第一大犯罪行业。过去犯罪主要集中在物理空间,而未来就未必了,在我看来,未来网络犯罪必将超过实体空间的犯罪。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各自为政的安防模式将受到高纬空间犯罪的极大挑战。物理社会、网络三元空间的协同防范,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也将导致公安业务架构和组织形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三个变化是过去一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最近在一项制度方面的工作,就是可信制度的大数据痕迹管理和安全态势预警。


其中包含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未来我们的安防系统怎么样建立?我们觉得它必须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是基于物联网的痕迹数据采集,视频数据是其中之一,在拿到大数据以后,我们需要建立以身份为基础的数据分析,之后通过数据对每一个身份建立模式分析,最后我们才能够做到态势的预警和感知。


第二、监控数据的采集和高效的表达,我们拿到数据之后必须要高效的表达,举个例子,如何进行身份辨别?首先我们要对身份的属性进行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辨识可信的身份。


第三、安全行为的共同分析和事件的感知,这个是基于个体、群体事件以及多维空间的要求,研究安全行为和安全事件的多维分析和检测的技术。


第四、做安全风险的协同度量和态势的预警,在完成了数据采集、身份辨别、和事件感知之后,我们最后要将其变成一个完整的大数据综合运用系统。


这个系统涉及到哪些技术呢?

第一个是可信身份辨识技术。前几年我看到一个报道,有专家说生物识别技术不能用,这个说法是不严谨的,应该说单纯靠生物识别技术而不考虑防伪是不能用的。因此,如何利用防伪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


二是行为痕迹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痕迹数据去辨识一个人、一个群体,以及他们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


三是利用身份属性计算的人物画像,可以对我们的群体或个体进行标识。比如说,我们知道靠刷脸和刷身份证可以把门禁打开,或者使用被录入系统的身份证信息,也可以通过。那如果他戴了一个口罩会是怎样呢?这时候,刷脸就行不通了,所以还是得靠身份属性信息。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拿一个手机,上面有录入系统的人脸照片,同时再拿着这个人的身份证,他能通过门禁吗?肯定可以。那如果他从微信上下载了照片,他能通过吗?肯定不行,别说照片,就算是戴上3D面具,都不能通过,现在的人脸识别已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了。以上这些就是这个多维系统涉及到的一些技术。

   

我们总在说未来,未来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有一张网,这个可以说是天罗地网,进行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痕迹监管。


第二个是要有一个大数据中心,从业务独立分析到支持大数据协同都能实现。


第三个是我们需要一个智慧的大脑,从“查的清”到“管得住”。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据中心,我们的智慧大脑要服务于我们的安防业务,要服务于我们的一线从业者。


总的来说,现在我们可以提供身份的认证,其次是人物画像,包括生理特征、运动特征、宗教特征、危险特征等等。在联网的情况下,你对任何一个人感兴趣,马上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给出类似的反馈。然后是关联分析,你关注的对象最近跟谁联系了,他跟哪些群体在联系,彼此是什么关系,这些都可以进行关联分析。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提升安防的核心能力,这样的工作必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我们希望在一些重要区域做一些试点,通过业务体制机制的创新,凸显我们智慧安防标准模式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