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在咨询室里,经常会听见:
站在讲台上演讲时,如果有人在底下窃窃私语或突然笑了,忍不住冒出“他们在嘲笑我”
男/女朋友稍稍将手机偏过去一点,就是“出轨“在和别人聊天;
“和共同的朋友出去玩,其他两人多说了几句话,就觉得自己被排挤了”
很多东西
下意识地
往坏处想,明明情况还不算糟糕,但却感觉已经无可挽回了,这其实是
负性自动化思维
在作祟。
负性自动思维(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在脑海当中的消极想法、观点或推理。
这些想法往往是
模糊跳跃的,仿佛是无意识中
突然涌现。由于它们来得快也去得快,通常难以被感知到。
即使偶尔人们敏感的捕捉到了它们的存在,注意也会立刻被与它相继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占据。
这种注意被快速占据的结果,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深信不疑,连带着不加反驳的相信情绪反应背后的负性自动思维。
最终
负性思维诱发负面情绪反应,甚至是不良行为
。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坚定不移的相信“我的原生家庭太糟糕,导致我是不够优秀的”,那么一旦ta受到了批评,ta就会想“我的想法果然是正确的,我果然很糟糕,什么都做不好”;
即使ta受到了赞赏,ta也会想“一看就是在羞辱我的出身”,然后脑海中不断地围绕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对ta。
比如,如果我能有个很好的家庭,那么他们就会认为我是优秀的,就不会羞辱我了。
这个想法一旦形成,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有个很好的家庭”这个要求没能实现,那么糟糕的情绪体验就会被激活,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就会产生。
想要调控负性自动思维,我们就需要去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
想要调控负性自动思维的前提是找到它,这需要人们有意识的监控自己的思维。
首先要花一些时间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感受。
有些时候,对于一些人来说,想要准确的表述自己情绪感受,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浮现在头脑中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情景让你想起了什么?想到时你有什么感觉?身体有什么反应?”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逐渐对那些自动跳出的思维更加敏感。不过,仅仅意识到它们还不够,还得客观理性的判断这个想法是否合理。
尝试探索新的可能性,在原本的思维上构建一个更合适的想法。
当遇到相似的情境或情绪时,用这些新的、给自己加油的思考方式去替换那些旧的、让自己泄气的想法,直到这种思维转换变得自然流畅,甚至不需刻意去想。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新旧想法的反复斗争,或者那些旧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找到替代方案等等。
此时就需要
结合CBT的其他技术,协同合作
。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方案设计,专业的咨询技术彻底的解决问题。
当前,我们邀请到了醉心于学习CBT、拥有近3000个案经验、杨发辉团队讲师【吴秀蕊】老师,打造3天CBT案例拆解营。
CBT咨询中快速起效的关键:需要对
来访者的【不合理思维】
进行干预跟工作: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
加入
【咨询师
入行】
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
想成为咨询师
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