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华人在新加坡有特权?李显龙:毫无根据 ·  14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在新加坡偶遇家乡父母官,而且还是副国级 ·  2 天前  
新加坡眼  ·  949新币!iPhon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新一轮变相裁员?OYO的艰难“下沉”路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8-11 19:59

正文



来源: Tech星球(ID: tech618)
作者: 贾宁宇

疯狂的烧钱模式真的可以持续吗?


近日,OYO中国方面公布了公司的最新运营数据,上线2.0模式三个月内,已经签约酒店1500家,总房间数超过了5万。此外,OYO还创下酒店行业的最高交易纪录——单日签约172家。

截至目前,这家2013年在印度成立,并于2017年11月入驻中国市场的公司,仅用了一年零9个月,就在中国拥有了超1万家酒店,超50万间客房,成为国内最大的单品牌酒店之一。

作为对比,国内酒店品牌7天经过13年的发展,门店数量只有2300多家;汉庭经过13年的发展,门店数量只有2200多家;如家做了16年,门店数量只有2300多家,OYO的发展速度可谓“疯狂”。


然而,OYO疯狂发展表象,无法掩盖这家公司仍在漩涡中挣扎的实情。


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了解到的消息,距离6月裁员仅过去了一个多月,今日(8月9日),OYO又开始“变相裁员”。与上次直接进行裁员不同的是,本次由HR在钉钉上单独与一些一线运营员工沟通,要求其签署薪资调整通知单,且必须在今天签署完毕,如果不签,只能离职。


对此,Tech星球向OYO中国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正式回复


启动2.0模式后,OYO在中国市场仍待考验。 疯狂的烧钱模式是否可以持续?OYO在下沉市场遇到了哪些问题?近日,Tech星球分别与OYO的前员工、加盟业主聊了聊,试图还原这家公司当下遇到的困境。

2.0模式,保底价格难达成


来华的第一年,抓住中国市场三四线城市单体酒店标准化程度差的机遇,OYO采用1.0模式,通过“免加盟费”、“免费帮加盟酒店进行标准化改造”、“不高于5%的佣金”等政策,吸引了下沉市场中数量庞大的单体酒店,从而得以在规模上实现了飞跃。

然而,快速开店带来了重重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业主的续签率不高。

OYO合伙人兼CFO李维曾对外透露,“单体酒店加盟OYO三个月后,入住率平均增长了20%-30%。”但据了解,入住率没有得到提升,正是加盟OYO的业主解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华北地区加盟的业主对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OYO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都是以任务为标准,相当于来了一个驻店店长,还得我自己给他开工资,对于入住率等问题没有多大改变。”

另据一位与业主有过接触的OYO员工称,很多业主签约OYO是因为自己知道酒店没什么希望了,甚至已经想要转让了。他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模式,帮他们解决问题,提升入住率。但因为OYO强调效率,一个运营需要负责5-6个店,很难针对每家店的情况为他们单独做提升。“OYO因为补贴力度大,对于酒店提升业绩肯定有帮助,但是依旧很难帮他们做到长期盈利。”



或许是意识到了1.0模式的问题所在,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发布会上,OYO酒店首席收益官朱磊宣布今后将采用2.0模式。朱磊表示,“‘OYO酒店2.0’的最大亮点在于,单体酒店的品牌化模式将从‘支付加盟费、简单抽成’的方式,转变为品牌方与业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简单来说,相较于1.0模式而言,2.0模式最核心的亮点是全渠道价格控制和店方营业额保底。

然而,2个多月过去了,情况究竟如何?

根据OYO方面披露的消息,在人工智能动态调价系统的运作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提升至80%,其中将近一半酒店入住率绝对值提升超过50%。

但据Tech星球了解到的消息,2.0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位OYO离职员工表示,通常来说是一名管理层的领导和运营同事一同去签约,他们即便给出业主不错的保底价格,但业主还是会期望要到更高。这种情况下,为了签约量,管理层的领导通常会同意,但这种做法会招致运营的不满。
另外,2.0模式中,OYO会根据酒店的历史入住率和综合收益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给出酒店业主一个提升的目标值。但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业主拿不出同期数据,或者干脆造假数据。

速度与规模: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速度与规模是OYO的核心武器。有人称,OYO的模式类似瑞幸,快速扩张的代价是大量烧钱。据不完全统计,OYO已经完成了8轮总计近16.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日本软银、红杉资本、光速创投、滴滴、腾讯、Airbnb等一线公司和机构。

同时,速度与规模也造成OYO内在问题颇多。多名OYO员工都对公司过于追求速度的现象不满,他们表示,“欲速则不达”,“去年的时候,势头还是很好的,结果沉迷于数据,沉迷于SRN(单间房数)指标”......

有业内人士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OYO之所以在下沉市场遇到难题,问题的症结正是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不能为下沉市场酒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没有沉淀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更没有做精细化的运营。

一个例证是,为员工设立过高的KPI,让很多人疲于应付。比如,在很多运营人员眼中,假设OYO印度高管心里预期的入住率为30%,可能就会把入住率的KPI设置为50%。事实上,最后入住率达到40%,就已经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但是 拿不到入住率这部分考评分数会影响绩效。

另外,在一切为了数据的时候,很多事情开始变得畸形。比如,为了完成签约指标,BD在签约时可能就会隐瞒了一些店的隐形问题,而就算是运营发现了此类的问题,也不能卡着不上线。“因为这关乎到一个城市的考核。”



一面是为员工制定过高的KPI,另一面是开始大量裁员,这是OYO当下困境的真实写照。

此前,据界面报道,OYO中国公司正经历一轮大规模裁员,一线团队裁员人数可能接近一半。对此,OYO回应中暗指此次裁员涉及的为不讲诚信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并称年底员工会升至10000人。

如今又一轮薪资调整,涉及到的员工如难以接受,只能被迫辞职。“员工连工作都保不住,你觉得他们还为公司考虑吗?”一名OYO的员工感叹道。

下沉不易,酒店行业尤其难


向下沉市场要流量要市场,依旧是2019年互联网领域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巨头们纷纷开始下沉,阿里重启聚划算,苏宁零售云店欲在3年扩至12000家,京东拼购将在9月份开放微信发现-购物入口。另一方面,一些创业公司也开始去到下沉市场寻找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