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土宗宣法小站
佛法净土宗法义学习、交流为主。其他文章发布、分享为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山顶积雪症 ·  11 小时前  
丁香园  ·  高热 40℃ ... ·  昨天  
NaturePortfolio  ·  盘点2024年在Nature发文Top ... ·  5 天前  
研之成理  ·  大连理工大学曲振平课题组ACS ... ·  4 天前  
科研大匠  ·  给导师拜年的详细指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土宗宣法小站

“观佛本愿力”这首偈子的典据

净土宗宣法小站  · 公众号  ·  · 2019-01-27 09:43

正文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现在我们来看“观佛本愿力”这首偈子的典据是净土三部经里的哪些经文。

第一处经证是“本愿成就偈”,《圣教集》96页: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两首偈子对照起来看,几乎差不多,一个是“其佛本愿力”,一个是“观佛本愿力”。

“其佛本愿力”,“其”是指代词,“那”。“观佛本愿力”的“观”,是观这尊佛的本愿力,是讲观察门。

“闻名欲往生”,就是“遇无空过者”中的“遇”。什么叫遇到了佛呢?如果依这首偈子来看,“闻名欲往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遇”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这是很简单的。

“皆悉到彼国”,这就是“无空过”。只要遇到了,“闻名欲往生”,通通都往生,这是“遇无空过者”。

“自致不退转”,这句就是“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到了极乐世界就不退转,快速成佛。如果有退转,就遥遥无期了。

这两首偈子从意义、文句来看,都非常类似。

第二处经证是“念佛大利”,《圣教集》133页,“付嘱弥勒文”: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意思很相近。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闻佛名号,欢喜踊跃,称佛名号,这是“遇”。闻信,欢喜,就是遇到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闻到名号,乃至一念就得大利了,还有比这更速的吗?“则是具足无上功德”,“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一个是“满足”,一个是“具足”;一个是“功德大宝海”,一个是“无上功德”,也就是“功德大宝海”。所以,第二个经文的来源就是这首偈子。

第三处经证,《圣教集》65页,第十一愿、第十八愿和第二十二愿,这三愿也是这首偈子的来源。

为什么这么判断?因为昙鸾大师在说明“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就引用了这三条愿。很显然,这三条愿的愿文就是这首偈子的典据,不然引用到这里就没有意义了,这是非常明显的。

第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因为有这一愿,所以速得成佛,“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就是“遇”;“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无空过”。

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这就是“遇”,遇佛本愿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就是“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第二十二愿,“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这就是“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第四处经证,《无量寿经》异译本中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只要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通通到我的净土来”,这是“遇无空过者”,也是典据。

第五处经证,《圣教集》72页,《无量寿经》“三誓偈”中的一偈: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作大施主布施什么呢?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偈中说“功德大宝海”,这里说“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很显然,是阿弥陀佛布施功德大宝给我们,让我们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这有两种解释:阿弥陀佛名号在十方世界普遍流行,震动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说法师子吼”,阿弥陀佛的口业功德就是弥陀名号;当然,佛的种种妙音、妙辩言辞,一切法门,都是“说法师子吼”。

大家不要以为“说法师子吼”就一定是声音很大,或者讲无量无边法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被众生听到了,就是“说法师子吼”。

以上都是典据的来源。

——《往生论注讲记》


· 南无阿弥陀佛 ·


净土宗宗旨: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净土宗特色: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念佛生活化 · 生活念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