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某滨海新城实验学校工程项目,项目占地面积为5.4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77万平米。文中案例为教学楼,地上四层,结构高度18.3m,平面尺寸88m x 5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楼层中部开洞,开洞面积约1510平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Ⅲ类,按重点设防类考虑,抗震等级二级,基本风压0.75kPa。
采用PKPM-AID高级指标控制模块,调整结构整体指标:
(1)由图3可以看出,原结构周期比超限制,同时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存在一定富余度,故要求目标周期比小于等于0.87;
(2)由于结构存在大开洞,为了确保结构不超限,同时为了确保结构扭转刚度存在富余度,故要求楼层位移比小于等于1.17;
3.1 灵敏度计算:找出对指标影响大的构件,参考分析结果设置梁柱设计组
(1) 前处理-参数定义-总信息中勾选“计算整体指标对构件的灵敏度”;回到智能辅助设计模块,进行灵敏度分析;
(2) 根据目标需求查看灵敏度构件,并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自动生成梁柱设计组;
(3) 在灵敏度自动生成的梁柱设计组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实际使用功能需求以及设计习惯对梁柱设计组进行增删,如图10所示,考虑悬挑梁的安全性,故不对悬挑梁进行调整,另外部分X向梁还有一定净高空间可用来调整梁截面高度,故即使对指标影响较低,也将其加入梁设计组中;对于柱设计组,则根据建筑要求,将不能再增大的柱剔除出设计组,如图11所示;
3.2 整体指标调整:对梁柱设计组分别设置调整参数,并指定目标约束
(1)设置各梁柱设计组的调整变量:1.对柱设计组调整策略均采用宽度缩放(圆形柱为直径缩放),调整系数为0.8~1.2;2.对梁设计组调整策略均采用高度缩放,调整系数为0.8~1.2。
(2)指定目标约束:根据优化需求定义指标,即Tt/T1≤0.85(实际需求0.87),最大位移比小于等于1.17,同时为了使第二阶周期能与第一阶周期更接近,故设置Tt/T2小于等于0.9;另外定义经济性作为优化总目标;然后启动指标控制进行迭代计算。
3.3 应用效果展示
(1) 整体指标汇总:应用AID轻松消除周期比超限,且其余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结构安全性。
表1 指标对比表
(2) 经济性对比:全楼造价仅上涨0.17%。
(3) 构件变化:下表为原模型和优化模型的梁柱典型截面的变化表,图15、图16分别为第二标准层梁柱设计组典型截面对应图,如图所示与原截面相比,构件截面变化幅度并不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图17展示了最终优化模型构件与原模型构件的变化幅度,大致在0.8~1.06之间,即对设计组内构件做较小程度的调整就能调整出符合需求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