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绿水印背面图
说到背绿水印壹角,相信各位藏友并不陌生。了解过背绿水印壹角的藏友,也肯定对其居高不下的价格印象深刻。
但不少人因其大幅升值而认为背绿水印的价格是炒高虚高与炒作投机造成,这种说法无疑是对背绿水印升值的误解,很多人将币市与股市视为同等市场,币市中虽也存在与股市相同的炒作手段,但不等于纸币的升值幅度太大就与股市一样存在炒作投机,因为币市就是币市,它与股市存在根本的不同。从纸币表面的升值率与升值幅度去理解纸币的升值是投机炒作更是很肤浅的行为,如果无法认识到纸币升值的真正因素,也就永远无法理解纸币市场为什么与股市的不同。
纸币的升值或市价是否存在投机炒作或泡沫虚高,不能依靠其表面的价格高低与升值的幅度大小来认定是否存在炒作投机与价格虚高的现象,只有真正深入纸币收藏与纸币市场才能了解到纸币升值的真正因素,否则用短浅无知的眼光去评论背绿水印的升值现象是一种无知,更是一种无能的行为。
1. 背绿水印一角刊行布景
“背绿水印一角”是在自给自足、厉行节约的旗号降落生。出产新版一角币换纸有其一定性。背绿一角的刊行前后历尽五年艰苦,1960年,第一张无水印钞票纸试制的胜利,辞别了新一角券出产的“无米之炊”。央行于1959年6月6日将点窜后的一角券及其他角券、元券设想稿一并地方并得到赞成。1963年,新版一角券起头出产。票面主景由地方美术学院专家侯一民设想,仿照照旧由吴彭越大家雕镂。除票面主景、图案粉饰产生很大转变外,民族文字也由反面移至后背,冠字号码由后背移至反面,主色调由红棕色(俗称“枣红”)改为浅棕色,后背为深绿色、棕色,“背绿”由此得名。印制工艺是反面为凹版印刷、后背为胶版印刷,出产效率得以提高。改版后的一角券于1966年1月起头刊行。
2. 因容易混淆而收受接管
“背绿”在流通中碰到了难题。此前,新二角券已于1964年4月刊行面世。因为新二角券正、后背的主色调均为绿色,后背汉语拼音行名、国徽、民族文字的与新一角券差异不大,面额数字四周的图案极其类似,因而在一角券“背绿”和新二角券夹杂流通中,部门群众反应二者的颜色近似,难以分辩,有的处所还曾为此惹起过辩论。加上第二套人民币的一角、二角券还在畅通,市场上票面多且乱,人民群众反应较大。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对此十分注重,几回会商并制订多项办法,此中就有:恰当收回一部门新二角券,以和缓新一、二角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而发生的矛盾;当即动手转变新一角券后背的颜色。央行的印制办理局实时点窜了一角券,人民银行将票样报国务院财办,副总理指挥赞成,并要求“当即预备,必需办妥。”
“背绿”遏制了出产。印钞厂转入了第三个一角券的出产。新的一角券正、后背主景、花团、粉饰、文字均未产生变迁,只是后背的颜色由深绿色改为棕色,印制工艺改为正、后背胶版印刷,出产效率获得大大提高。该券于1967年12月刊行,不断流通到八十年代末期。
中国人民银行从1967年12月起头对“背绿”一角券只收不付,从1971年11月起头对“枣红”色一角券只收不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印制数量较小、银行较早地“枣红”、“背绿”的流通,却成就了它们今日在钱币市场上的辉煌,成为集币市场上的珍稀币种。以致有些人听到“枣红”、“背绿”就会竖起耳朵,就会两眼放光。
3. 存世量极少
背绿水印的存世量约在一万张左右,或二万张以内,其中大多数是旧品,全新的估计不足够千张,而背绿水印的特点特征是空心星水印,一些较旧品及差品基本上已无法分辨水印,虽然从编码上可以反映出,但如果区别背绿水印最重要的特征反而失去或无法分辨的话,就失去背绿水印应有的收藏价值,因此真正值得收藏的背绿水印可能不会超过一万张,这反映出背绿水印未来的升值空间依然很大。
背绿水印一角评级币
3. 背绿水印一角在钱币市场上的历程
从九十年代开始,第三套纸币就与炒作投机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套纸币并曾因为炒作投机造就了曾经的历史大涨。经过约十年的发展,第三套纸币得
益于收藏的发展对纸币市场所形成的影响已经大于当年,这也是第四套纸币无法超越的,因为第三套纸币所承载起的历史责任与市场的期待实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