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思想是能够穿透时间的。以下是2011年“安全边际之父”,塞斯·卡拉曼的至投资者信。回头看,许多语言依然很深刻,能够穿透到几年后的今天。
关于金融危机:
1. 目前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可持续的短期刺激和失控的政府补贴项目。但是恢复正常的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不好。财政官员和政客都不希望在复苏确定前就把流动性的水龙头关掉。大量受益于政府补助的人们(我们总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会在刺激政策结束的时候对着政府叫骂。所以,我们会听到很多次类似“还没到”的措施。
其实我们在一些专栏文章中已经有所观察到了,比如关于终结两房破产保护的问题,许多人说还没到时候呢,现在做会损伤还很疲软的地产市场。永远不会有一个好的时间来结束房屋补助项目,量化宽松项目,财政刺激,或者减少大量的财政赤字。因为这么做会限制经济增长,打压股价。也不会有一个好的时间减少政府补贴,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资金不足。所有人都会同意刺激政策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问他们何时终结时,他们总会说“现在,还不是时候”。
2.政策制定者解决2008年金融危机的办法,就是通过流动性创造另一个更大的泡沫。他们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解决债务问题,更多的消费和更少的存款来解决过度消费问题。盖特纳很自信美国AAA的信用等级永远不会被降级,但是穆迪已经警告我们了,或许马上就会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
3. 我们的父母,祖父母从大萧条中学到那种长期的恐惧,和小心翼翼。而我们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学到了什么?有那么非常糟糕的几周,除此之外,大家已经对危机淡忘了。因为政府永远会站出来,成为最坚强的防线。讽刺的是,带领2009年股市大反弹的并不是工作和经济的好转,而是预期。
4.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对于整个经济体也非常适用。今天,我们的经济体没有任何的安全边际。政府有巨大的债务,承诺更本无法实现的补助计划,依靠外国人不断买我们的国债,这一切终有一天会破灭,可能不是马上。希腊和爱尔兰就是很好的例子。
5. 所以很明显,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政府的政策,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些长期的思考。金融危机只是给我们揭示了问题,但并没有教会我们什么。
关于做空
1.我们很少做空,一方面交易起来比较麻烦,另一方面下行的风险是无限的。但是我还是很敬佩市场的那些做空者。他们能够发现泡沫的所在。其实做空者并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他们只是让这一切发生的更快而已。现在许多投资者根本不了解估值,越少的人了解估值,越多的人把高估的泡沫看作一顿免费的午餐,并从中赚钱短期的利润,但事实上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
2. 从我的经验发现,大部分只看多的分析是过于简单,高度乐观和粗心的。而做空者需要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周期对立,有杠杆的风险,而且很不受欢迎。所以他们的研究工作往往是一流的,他们必须这样。我并不认为做空应该被禁止。他们是市场的警察。
3. 更重要的是,一旦做空者看错了,做空了被低估的股票,那么他们一定会赔钱,甚至破产。我认为做空者对于社会的帮助大于损害。实际上他们唯一危害社会的时候是通过传播虚假的谣言,取得做空的收益。
关于成功投资的框架:
1. 对于长期的成功投资需要拥有两个元素。首先,问自己我的优势在哪里?每天都和最聪明,最勤奋的人竞争,要取得超额收益,我们的“工具箱”很重要。
我们需要有真正长期可以投入的资本,对各个行业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非常出众的估值准则。但是投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零和游戏。我们的回报是建立在别人的失误上,所以我们需要有第二个元素“揣摩其他人的心理学”。当观察我们的竞争对手时,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
太在意短期的波动会让许多投资者最后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带着尊敬的眼光去看我们的对手,而不是嫉妒。我们要专注在别人忽视的机会上面。
2. 对于专注相对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跟随大众至少会取得中等的投资回报。而逆向投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相对损伤。但是我们要记住,唯一取得大幅相对收益的办法是和大家站在不同的地方,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3.价格可能是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股票在特定的价格是买入,高一点的价格是持有,更高的价格是卖出。但是大部分投资者都喜欢简化的评级。投资者更喜欢目前表现好的股票,而不是跑输大盘的公司,无论他们的股价已经低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因为大家不会因为做“正常的事情”而被惩罚,虽然一直这么做的话就意味根本不会有很高的超额表现。
4.最后,大部分投资者都喜欢长期满仓操作。这样就会把自己的风险都暴露出来,而且无法在股价更低的将来买入。投资者总是担心踏空,但是忘记这样做也会保留出大量的下行风险。为什么?因为市场永远更关注的是回报,而不是风险。
5.是什么驱动长期投资的回报?一个很周密的投资过程,一个真诚的思考想法,通过团体的合作,在每一个角度都有详细的思考,或许能让我们的投资回报和别人不一样。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信息太多了,重要的是如何选取信息。每个人都会提问,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提出正确的问题。
2008年后期,所有的股票都在折价卖出,即使用很保守的模型,许多证券都比合理估值低了不少。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有钱,买入这些廉价证券,到了2010年的后期,会获得非常巨大的回报。但是有多少人做到了?
6.许多投资者更愿意在舒服的,平稳向上的市场中去赚取回报,大幅波动的市场会造成投资者的恐慌。是的,当市场平静,股价不断上升的时候,或许多数人感觉安全,但是这个时候反而是需要了解危险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极少数投资者会担心风险。相反,当大家都恐慌的时候,或许最坏的已经被价格所预期,这个时候应该感到安全的买入。成功的投资需要我们脱离大部分人在玩的短期的波动,相对收益的游戏。
7. 成功的投资还需要记住,证券报价并不是彭博终端上跳动的字符。他反映的是公司的基本面,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信息。
8.即使对于最有纪律的投资者来说,政府的介入是一个不确定性(原文是Wild Card,不知道怎么翻译)。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介入市场,当经济基本面转差的时候,降低利率达到推升股价的作用。今天美国的数量宽松和财政刺激不但推升了股价,也让经济真正的基本面变得模糊。所以今天,对于那些有纪律的投资者需要更大的安全边际来做他们的投资。
9.当然还有一个长期的风险需要我们关注。终有一天,政府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消除,带来的后果是高升的通胀和货币的奔溃。对于那些自下而上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的盈利预期很可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些灾难对冲。由于货币奔溃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做多黄金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来源:点拾投资(deepinsightapp) 作者:朱昂
延伸阅读:
作者:钟伟(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饱受困扰的中国中产,是中国从储蓄大国转向资产大国的群体焦虑。
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波动之后,我被许多读者朋友反复问及的一个问题是,每年的等值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究竟是兑还是不兑?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算账,然后才知道怎样做算是理性。
当人们关注换汇额度时,其潜台词并不是有境外真实的留学、旅游、探亲访友的用汇需求,而仅仅是担心人民币贬值,以兑换外币的方式来求得增值保值。算经济账才能说清是否值得兑换。
这轮人民币汇率波动,始于2014年1月份以来,当时美元兑人民币大约是6.04,至今约为6.90,三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大约贬值了15%,如果不在当初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获得怎样的收益率?
兑换黄金?伦敦金大约在2012年上半年创下近年新高的1920美元/盎司,然后走出贬值通道,从2014年1季度至今,黄金大约在1000-1360美元/盎司这个区间,现在的金价1250美元/盎司比2014年初还下跌了约9%,因此过去三年拿着人民币兑黄金,大致是不合算的。
投资A股?许多人可能会心惊胆战,股市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了股灾,在2016年开年持续熔断,让人惊魂不已。事实上如果你是个有定力的投资者,主要投资于沪市指数,那么2014年初和当下的沪市指数分别约为2100点和3300点,你竟然能获得超过50%的收益率!当然如果你介入赌性更大的中小创,则是另外一回事情。创业板指数在2014年初和当下的点位大致分别为1250点和2000点,上涨了60%之多,只是其波动率过大。即便以当下的沪深和港股指数看,也并不算贵,有其投资价值。
投资楼市?过去3年中国楼市的波澜壮阔,大家都看得见,2014年初,一些官员和学者在热议楼市的“断崖式下跌”,因此三年来炒房大概有4成到1倍的收益率。
或者,你不炒金炒股炒房,最保守地做储蓄做理财?2014年初,1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25%和4.65%,和兑美元相比,3年定存不亏,1年定存略亏。当然,如果在过去三年,你比较用心地选择银行理财或者信托优先级产品,那么三年累计收益超过15%并不困难。
投资境外?是的,在过去3年,美股上涨了不少,道琼斯从2014年初的14000的平台上升到当下的2万点的平台,上升了40%以上;北美主要大城市的房产也上涨了25%以上。拿人民币兑外汇,然后投资于海外股市楼市也赚钱,但这未必合法。
因此,一个简要的总结是,过去3年,你如果幸运地在2014年初以大约6.04的价格兑换了美元,三年来,你的兑换收益,其实和银行储蓄差不多,不如银行理财或者信托,不如投资沪市指数或者楼市。只是比买入不断下跌的黄金稍好。
如果你仔细算账,那么必须承认,就算你精明地在2014年换汇换在了最高点,过去三年你也未必是聪明和多赚的。那将来三年还换不换外汇?
未来三年,是继续每年兑足5万美元,还是另做他谋?这仍然需要预测和算账,而预测比回顾要困难得多。一个人手头的人民币,如果没兑换成美元,将来会贬值多少?这就需要我们理解经济大势。
过去三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15%,以当下约6.9计,未来再贬15%就是接近8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最惊险的下行期已是尾声,未来很可能从GDP年均增10%+CPI年均增3%的平台,逐渐进入GDP年均增6%-7%,CPI年均为2%-3%的新平台和新周期。今明两年,人民币兑美元大致稳定,甚至可能微升。再看贬15%可能太悲观了。
将来用人民币或者美元能投资什么?这就需要不与自己为敌,理解自身能力。
看国内,楼市巅峰接近极致。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当国人逐渐建立了房价永远上涨的信仰时,当凡事都考虑在哪儿哪儿能不能炒房时,房价神话就很可疑了。任志强声称在其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这显然是一个用生命和房价做对赌的坏局。总体而言地产泡沫已成整治重点,炒房不宜。
炒股?看起来在经历股灾和熔断之后,股市进入了休养生息期,不少估值便宜,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确实具有投资价值。但炒股者有多少耐心,令人生疑。
炒金?当下的金价不算贵,随着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黄金的避险需求将持续低迷,黄金虽好,爆炒不宜。除非欧洲、中东或者东亚局势生变。
以银行储蓄、理财为主?我看还可以,随着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泡沫的依次破灭,出表的非标资产面临持续调整压力。加上流动性量紧价升,选择好的理财和信托优先级产品,未来3年累计获得15%以上的收益并不难。
看海外,能投资点什么?北美楼市买不了,许多人也可能低估了海外房产的持有的税费成本。投美股?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美股波动率偏低,似乎让人很不安。
因此答案很简单:
一是再赌人民币在未来三年继续贬值15%,胜算很低;
二是未来三年,拿人民币投资A股蓝筹,或者购买银行理财,都还不错;
三是对中国中产阶级而言,海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在增加,收益在下降。
如此看来,未来三年,非得要兑换5万美元外汇的必要性不大,算算经济账也不合算。作为个体,需要理解大趋势,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兑了美元闲置不动,拿一点点接近于零的利息,殊非明智之举。人民币?外币?究竟投资什么?饱受困扰的中国中产,是中国从储蓄大国转向资产大国的群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