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兴证通信
众所周知,我们的主业是挖掘通信行业牛票!团队成员:王胜/王奕红/王俊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兴证通信

5G传输网长啥样?听中移动网络所专家说,干货满满!

兴证通信  · 公众号  ·  · 2017-09-09 10: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真诚、客观、独立,提供产业的视角,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请点击“兴证通信”热链接,关注我们!

新财富请支持:兴业证券通信团队(挂名刘亮)!

5G 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目标是实现 2020 年规模商用。大家最关心的是 5G 新空口和新核心网,新空口要满足低频的、高频的、高通量的各种场景,而为了完全满足 5G 新空口的要求,还需要构建一张新的核心网。

在传输层面,国外很多运营商都在想能不能沿用 3G 4G 的网络。 3G 4G 主要是以 IP 化驱动,将以前的 SDH 时代(同步数字体系,适合非爆发性业务,如语音)的网络升级到 PTN 时代(分组传送网,适合“语音+数据”传输)。 5G 时代,中国移动是率先提出 5G 需要新的传输技术 ,引起了重要的反响。

今天我们探讨一下三个议题: 1 5G 技术新的需要,为什么用一个新的传输网络; 2 、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满足将来 5G 传输的发展,也和 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新的技术—— SPN 技术 ,包括整个的协议,技术框架等等; 3 、面向 100 倍的带宽,真正的成本还是在光这一块,如何降低光产品成本是核心。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移动整个基础网络的情况,目前已经有 9 亿多的用户,其中 4G 用户超过 6 亿, 4G 基站的数量超过 170 万个,有线宽带用户数超过了 9500 万,主要通过 GPON 技术来进行承载,管线覆盖超过 3.5 亿用户,这几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大的。

以光纤为例,中国移动2016年光纤需求超过 9600 万芯公里,全球 30% 的光纤是被中国移动购买,2017年采购更是超过 1.1 亿芯公里。 5G 之后,对光纤的要求会更大,特别是接入网, 因为 5G 将来很多采用单行方式(有单纤单向/单纤双向,此为单纤单向)来承载,并且有低频、高频,所以我预计将来整个的光纤的用量还是会大大增加的,虽然 1.1 亿芯公里又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可能将来会更多。

包括我们的 100GOTN ,前几年开始采集的时候, 2000 OTN端口 ,已经是世界纪录,后来到 5000 端、 8000 端, 目前的光 100G 已经下沉到城域网,所以今年预计 3 万端,也就是 3 万端 100G 的端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了。 所以总体来说,整个传送网,包括接入,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刚才说到 5G 需要新的传输网络,那么跟 4G 有什么具体的不同,看一下网络的具体架构。 4G 实际还是以宏站和室分为主, 4G 传输建设了超过 150 万的 PTN ,包括接入,汇聚,核心,来用于 4G 的回传, 少量 的端口采取 PON 方式回传。从站型而言,CRan(基带处理单元BBU与射频单元RRU分开部署)的 应用肯定是越来越广泛,在中国移动早期以宏站为主,但是后期 CRan 是越来越多的, 4G 基本全都是 CRan 站型,也就是 1 个BBU带多个物理站RRU,这也是未来5G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做一个基本模型的假设,进一步研究5G的站型。 从业务模型的角度,我们 4G 总体来说 100G 核心汇聚, 10G 接入 , 对于链路型的基站采用 GE 方式接入,很好的满足我们现在发展;时间同步方面的话,采用 GPS ,集中在我们的城域,能够满足要求的;从时延来说,其实是比较宽泛的,例如只要是 10 个毫秒这样的一个量级,传输方面,现网的话 PTN 单设备的时延实际是 50 微秒,端到端的话,大概 2 毫秒,包括传输,光纤的时延和节点的时延,这个就是我们现有网络情况。

下面看一下5G网络的变化,总体来说,5G 从架构、带宽、业务模型,包括对时延同步的要求,这四个方面都会发起挑战。从架构来说,Ran这一侧分成了CU,DU和RRU这样一个架构,CU主要做一些非实时的处理,主要是集中化的部署,DU是时延敏感型的处理;RRU,除了以前4G,3G时代相关的功能,还支持e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功能。在这样架构之下,3Gpp定义了逻辑的单元,结合到现网,不同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不同的站型。

分离式:1、把CU放的很高,集中起来,本来就是非实时的部分,可以虚拟化的东西,一般希望把CU放到虚拟化的局域位置;DU一般来说时延性要求比较高,我们的假设一个DU到CU之间大概是3个毫秒,DU到RRU我们希望是做到1个毫秒内,同时DU带1-10个物理站RRU,就形成一个比较经济的模型,这个是属于DU/CU分离的一个方案。

集成式方案:DU/CU也可以形成集成方案,也就说我们目前宏站RRU置于空口区,DU/CU放置在塔下,那么这个就与宏站方式一致了;

完全集成式:CU DU RRU叠加在一起,这种方式在宏站应该是不能采用的。

主要采用前两种方案,一种DU/CU分离的,一种是DU/CU合一但没与RRU合一。

从传输的角度 ,形成三种环路:

前传:我们叫做DU到RRU,采样信号带宽是非常大的;

中传与回传:DU到CU以及从CU到核心网网板的这些信号,经过调制极大的收敛。

我们认为这是两类信号,前传是一类信号,中传和回传是另一类信号。未来由于CU/DU集中以及CU/DU分离的站都很多,将来我们的传输前传、中传、回传都很重要,之前是以回传为主。

从流量需求来看 ,前传基本是1-2公里之内,那么我们希望实现光纤直驱实现。前传速率测算:100兆的频谱,下行8流,上行4流,那么假设一般下行峰值速率是3G,上行是1.5G,eCPRI的接口基本上是20G到30G左右,采用一个50G 或一个25G实现速传,前传领域希望采用简化OTN方案或者后面所提的ESP方案实现。

中传和回传这个网络挑战更大,原因有三:

1 、流量100倍增长;

2 、5G的场景多,意味着在一张网络上能提供到多重业务的承载。以前多业务承载的网络属性一致,而5G是在一个物理网络上传输完全不相同的带宽的,有不同时延的,用传统的方式是不能很不好解决的;

3 、流量模型也会发生一个变化。

目前有一个愿景:1、前传部分:希望是采用25G或者50G的灰光(单波传输)来提供,以光纤直驱为主;2、汇聚与核心层采用彩光(波分复用传输)的方式: 100G、200G甚至400相关的彩光,我目前个人认为200G比较合理的方案。

从网络模型来讲 ,在4G当中主要还是一个汇聚模型,三层非常高,就是一个大二层加一个小三层的概念;5G模型中业务可能在随时在某一个地方都会终结,三层到边缘应该会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认为PTN最大的成功是把一个二层作为了一个变相级的二层,对于运维和部署是非常方便的;未来也要把三层做成一个变相链接的三层。

从同步而言, 5G 比3G、4G更严了,目标定为正负300ns,这个目标还有一定余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

中国移动提出一个新的SPN传输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由四部分构成:

1 、网络侧采用SR技术,SRPB基于源路由变相连接技术,然后和SDN结合形成全局可规划网络。

2 、链路层:需要链入层协议,我们提出SlicingEthernet技术。

3 、物理层:接入层是灰光,核心与汇聚层彩光,将来在SE层面部分替代OTN需求,实现IP化。

那么在光这一侧,主要我们的诉求就是低成本,50G的诉求怎么做到低成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50G或者是25G能不能采用DML方式实现,DML实现10公里传输。 我们对于成本预期:目前来说25G的彩光基本在200-300美金,中国移动需要规模的部署,第一步目标25G要降到50美金以下,第二部看价格能否降到30美金以下 。这里再提一个额外的要求,因为就是在整个传输当中,在灰光侧是否可以采用单纤双向,PON是一个典型的单纤双向系统,那么将来在无线也就是RRU到DU这里的传输是否可以采用单纤双向。

总结, 5G 是需要一个全新的技术体制SPN一个新的概念,我们相关的芯片,各式仪表包括一些整个产业链的都需要努力,一起为 5G 部署做好准备。


【兴业证券通信团队】

王胜   首席分析师   手机&微信18682255712

邢军亮     分析师    手机&微信18016229989

邹杰       分析师      手机&微信15921442134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柳路36号兴业证券大厦15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