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png/L74RXJGu4aqicNAEkyIichFjZVMNvoumXia5iavTINzlcc9H7lbia1Cbcaz348ZsxKExXS7FjwgzOLL3fEveQKxRl7w/640?wx_fmt=jpeg)
来源| 咚咚癌友圈
近日,ASCO更新了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指南,文章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JCO上。指南纳入了九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讨论了晚期HCC患者的多种治疗方案,最终为患者提供了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的推荐方案。根据指南的推荐结果,小编整理了指南的一线、二线、三线推荐治疗选择。从下图可以发现,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都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即使是三线治疗,我们的患者也是有多靶点的TKI抑制剂可以选择,可谓是全线开花。然而,时间如果倒退回2017年以前,我们会发现,晚期肝癌领域曾经有长达10年的时间,只有索拉非尼一款靶向药。而在2007年索拉非尼问世前,晚期肝癌患者则只有化疗一个选择。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是长期低于10%,进展缓慢。这样的僵局,一直到2017年,才开始被逐渐打破。随着更多靶向药和免疫药物的陆续问世,晚期肝癌患者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使得国内外指南陆续更新。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在指南中,有3种推荐方案,分别是阿替利珠单抗(T)+贝伐珠单抗(A),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其中,T+A方案是本次指南在一线治疗中的首选推荐,这主要是基于IMbrave150的研究结果。而仑伐替尼凭借出色的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数据,也牢牢占据了一线治疗的推荐地位。那么,针对这3种治疗选择,都有哪些临床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呢?一起来看一下。IMbrave150研究:这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T+A方案和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情况。最终T+A组取得了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双终点改善的结果。
中位OS:T+A组暂未达到,索拉非尼组为13.2个月;
中位PFS:T+A组6.8个月,索拉非尼组为4.3个月;
另外T+A组的ORR高达27.3%,DCR为73.6%。
REFLECT研究
:这是一项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情况。
SHARP试验:这是一项在欧美地区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索拉非尼和安慰剂在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的情况。
ORIENTAL试验:而另一项有关索拉非尼的研究,是在亚太地区开展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iaQP7ATicJUoXIp2obYFxnRGUI6mmxXf7OvIthhwnHcbnicYykgkFRCFqXbFjXnU4D9VOE82TUuwiatg/640?wx_fmt=png)
基于指南纳入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一线治疗中,T+A方案凭借确凿的生存期数据,疗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
但在真实世界中,患者情况更为复杂,难免会有副作用或者是不适用的情况出现。所以指南也特别强调,患者如果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等副作用,应给予相应管理。
如果患者是T+A方案的禁忌人群,还有TKI抑制剂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这两种治疗方案可以使用。
另外,T+A方案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仑伐替尼有高血压风险,而索拉非尼有更多的手足皮肤反应(HFSR)发生率,但它们均有改善疾病进展时间和稳定病情的作用,对OS和PFS有一定的延长效果。
3
二线治疗:患者人群分层
有望向精准治疗迈进
而在二线治疗中,治疗方案也是有很多选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瑞戈非尼,雷莫芦单抗,T+A,K或O。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现,治疗方案的排列组合,有望给更能获益的人群找到对的治疗选择。
对于一线治疗使用了T+A方案的患者而言,在二线治疗中,指南推荐使用TKI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和瑞戈非尼。但因为目前缺乏T+A方案耐药后的方案数据,所以指南专家小组,推荐最好选择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而选择卡博替尼或瑞戈非尼也是合理的。
对于一线治疗选择索拉非尼方案的患者而言,二线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卡博替尼、瑞戈非尼。对于不能接受索拉非尼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而言,卡博替尼的治疗选择是合理的。另外,瑞戈非尼和索拉非尼的分子结构相似,因此,适用于肝功能A级的患者使用。如果患者甲胎蛋白≥400 ng/mL,则选择雷莫芦单抗(二线应用患者中,发现有明显生存获益)。或者是一线无法使用T+A方案的患者,可以在此时使用。
对于使用TKI不耐受或者是禁忌人群,则可以在二线治疗中选择K药或O药。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TKIs的患者,可能是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的特殊人群。
除了ASCO指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批准国产PD-1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化疗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