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高中生随便出手,做了个折叠手机?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被章子怡轰下台,他犯了哪些面试大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社会有多残酷,生个娃就知道了!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4-03 21:21

正文

本文来源公众号视觉志

(ID:iiidaily)


最近,小拇哥的一位女性朋友抱怨生活压力很大。


她是位离异的单亲妈妈,有个2岁的宝宝,独自来到杭州打拼,刚来杭州的一个月,每天晚上和孩子视频,都会哭的稀里哗啦。(心里更多的是愧疚。)


她也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但自己的努力才能给到孩子一个未来。她想租个大房子,安顿孩子和母亲。


但是 房租:4000元/月(两室一厅)+学费:3000元/月+生活费:3000元/月= 1万元/月


1万块不算多,但对一个普通的非技术员工来说,还是很难的。


刚好看到了这部片子的预告, 深感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小拇哥



这部印度影片不仅在上映时,本土票房力压《神秘巨星》。


更刚刚拿下有着“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电影观众奖(Filmfare Awards)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 两项大奖。


这部影片就是在4月4日即将上映的 《起跑线》 Hindi Medium


有网友说它比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要搞笑,影片确实梗多料足。


演员演技都高水准在线,就连个小配角都演出表情三连包。



最佳男主伊尔凡·可汗是印度的“国际汗”。


好莱坞大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超凡蜘蛛侠》《但丁密码》。


都有他的身影。


2008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饰演派出所所长


2012年李安指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饰演成年的Pi


但《起跑线》成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爆款,不仅仅在于比《三傻》更幽默,而是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


它在印度掀起了激烈的争论: “社会到底有多残酷,生个娃就知道了!”


这家人给娃入学报名的经历揭露了:为人父母的血泪史。


《起跑线》Hindi Medium原名其实直译为“印度的中产家庭”,这也是一个关于 中产家庭的真实故事。


影片一闪而过的拉吉的一生其实是个感人的励志故事:穷小子拉吉用心、肯吃苦,最后娶了高雅大方的米塔,还成了时装店的大老板,加上可爱的女儿皮雅,三人俨然是让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但他们遇到了能够改变许多人一生的问题。


女儿皮雅要上学了。


年轻时的拉吉和米塔


爸爸拉吉,女儿皮雅,妻子米塔

难的不是能不能给孩子报上名,而是能不能报上最好的学校,因为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未来。


他们想要女儿能够进入更好的 上流社会或者说富人阶级 达到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 通过教育。


但问题来了。最好的学校,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


什么 市区户口,学区房 资格,拉吉和米塔的纠结我们都能够秒懂。



推荐信、捐助费、学校门口深夜排队 之类的套路也被直接搬到银幕上,引起许多网友的共鸣。



预告


两人为寻找女儿名字在人群中挤的焦头烂额的样子,让许多中国人仿佛看到自己。



老公力MAX的拉吉,不仅豪爽的买了学区房,熬夜排队报名,还积极的融入这里的“上流社会”。


两个人更是摇身一变,全身上下都写着 “我们是有钱人家”


预告


但这些操作也没能给女儿换来名校资格,换来的只有四个字 “你们不配”


因为学校不仅考核孩子,还从 家庭背景、经济实力、谈吐思维 来“考核”父母。


在学校眼中,开门店的拉吉一家就是没受过良好教育的商人,教育意识远远不够。


预告

装富这条路走不通,在顾问的建议下,这一家又开始扮穷,为的是去抢那 25% 的穷人名额。


预告

为了骗过学校的上门检查,他们全家搬去贫民窟。


面对缺水断电的清苦生活,为了孩子,两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也经历了不一样的生活。


不要以为25%的名额是给穷人多大的机会,在穷人比富人多的世界里,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作为世界人口第二的国家,印度有着13亿人,贫困人口占了 3成 ,约为 4亿


就算被证明是穷人,你还要经历买房摇号一样的 抓阄


而课程之外仅仅约合人民币不到2400元的花销也成为贫苦家庭巨大的负担。


没钱怎么办?


热心的邻居几乎用生命去筹钱,当他用鲜血淋淋的手臂把钱递给拉吉时,拉吉脸上是感动、是惊愕、是无奈更是悲哀。



经历了 富的排挤、穷的洗礼 ,最后皮雅有没有顺利的走进所谓的“名校”,还要在影院揭晓。


《起跑线》成为印度的年度话题电影,是因为它用滑稽的形式把教育中最具争议的话题搬上银幕: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讨论起起跑线,我们似乎比印度更专业。



《起跑线》口碑宣传视频


给孩子报名深夜排队,带着尿壶和椅子就已经很让人崩溃?


现实中家长为孩子报名排队的场面更加壮观:


家长深夜在学校门口搭帐篷守候,图片来自网络


某地家长深夜在学校门口就寝守候,图片来自网络


板凳也排起长龙,图片来自网络


影片还没提让家长抓狂,让孩子叫苦连天的课外辅导班:


《起跑线》口碑预告


《起跑线》直戳无数家长的痛点,而片子能够获得印度的奥斯卡,并不简单,在轻松愉快的笑声里,教育界的可怕和悲哀被披露的淋漓尽致。


教育是为了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但有些父母为了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原本崇高的教育,也变了味道。


预告

传说中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牵动一家人的小升初?一二年级就开始的让人头疼的辅导班?还是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的早教?



如果还这么想,孩子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预告

有些父母早在孩子出生之前,要上哪一所幼儿园,考哪所高中,进哪所大学计划好。如果你感觉到可怕和不可能,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那样的资本。


因为,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没错。


到这里你才会知道, 对教育的讽刺和批判仅仅是《起跑线》最外层的故事,在这场入学报名的闹剧中反射出的社会残酷才是核心。


这部喜剧中隐藏着让人心寒的社会悲剧:贫富差距、阶级固化、别人脸上的有色眼镜……


2014年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的统计显示: 印度1%的人口掌握着全国一半以上的财富, 5%最富的印度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


在2016年最新的财富报告中表明,全世界0.7%的人口,掌握着接近全球一半的财富。



图片来自瑞士信贷银行官网credit-suisse.com


除了财富,语言也成为阶级的象征。


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国家,英语作为外来语却堂而皇之成为其官方语言,而印度的识字率至今还在74%左右(中国约为94%)。


预告


学会了普通话,背井离乡到大城市闯荡的你,似乎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


而当你把 狗蛋儿、二花、根生 的名字改成 Charles、Jessica、William 的时候,你是否忘记父母用方言叫你小名时的宠溺,又是否注意到他人眼里的不屑。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在现实中,这命运分明就是“阶级”。


身边的一些人,总喜欢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用几个标签,就否定了人的一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