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轻松读书人
让我们用轻松、简单的方式,一起共读好书,共同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真正的治愈,是活得接地气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对谈梁宁:结婚,找能给你兜底的人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正在消失的中国火腿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轻松读书人

工作不开心,换工作管用吗?

轻松读书人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10-22 18:27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

公众号:非非马FM

ID:feifeima-uk


夏秋之交,人心易动。这段时间,好几位读者都和我诉说了工作中的困扰,有想换工作的意思。


他们遭遇的工作问题各不相同,但换工作的心却是一样的。似乎,换了工作,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殊不知, 很多时候,不是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认识工作的角度有问题。


我自己也是一个换过几次工作的人,今天就来说说我对选择工作的几点认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



先来说说,什么情况下,这工作是必须要换、或者很值得考虑要换。



老板不对


比如读者A和我说,所在公司目前还挺有实力,自己作为中层收入也不错,但今年60岁的老板,思维明显老化,无论是战略还是知识结构,都不能跟得上时代了。因为老板的战略出现问题,公司管理架构也跟着出现问题,给她的工作带来不小麻烦。


我听后当即给她做了建议,如果真觉得老板思维已经不能跟上时代,恐怕公司发展前景不大,不妨居安思危,考虑跳槽。


在职场,跟对人很重要。跟的boss对了,一是能和boss学本领、受器重;二是,boss对,公司才有前途有发展。毕竟, 他的天花板,就是你的天花板。



但识别老板,很考验眼光。


不用很“势利”地盯着现在就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跟这样的boss虽然眼下的风险会小一点,可你进这样的企业,直接接触大boss学习的机会也几乎为零,你们之间那是隔着人山人海。再者,倘若老板有明显短板,怎知他未来会在哪条沟里翻船?想想东哥。


其实,你选择的boss并不必现在就很牛,但ta一定得是你内心欣赏、愿跟从的人。这个欣赏和认可,其前提就是ta的人品和业务能力。



企业文化不对


读者B和我说,她在一个小地方的国企工作,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可他们公司企业文化特别糟,大家都不想出业绩,只想不犯错,同事之间互相推诿多,有事无事就搞办公室政治。她呆着苦闷憋屈,感觉四面都是墙。


好,先从企业角度分析。 这样企业文化的国企,在体制的保护伞下,不至于说倒就倒,目前算稳定,可谁又能说得清未来呢?一旦放到残酷、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里,这种企业是没前途的。


其次,从自身角度分析。 一个想活出尊严的人,终究不是只为了找一口饭吃而活着,不是吗?如此憋屈苦闷地工作,要能有尊严地活下去,要么能力强大到谁也不能阻挡我发光发热,要么心态强大到可以无视周遭的污泥。


你能做到吗?怕是不容易。



工作中,有些问题,是要靠换工作来解决的;可以我的经验与观察, 能通过换工作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小”问题,真正严重危险的问题,是那些换工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更多出在自己身上,而却不自知。 这些问题不解决,换再多工作,也是无用。



“这个工作我很不喜欢”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代太浮躁,现代人越来越容易三分钟热度。说喜欢或厌憎,都可以很容易。可以因为一个原因就喜欢一个职业,也可以因为某个原因就开始厌憎。可凡事不都是一体两面吗?完美无瑕的职业(或人),都不存在。


有数据说,现在90后中,有超过65%的人最想做的职业是网红。可做网红除了光鲜那面之外,还包含比如高强度的工作——可能是好多个小时枯坐码字赶一篇稿子,可能是长期时差、作息混乱,空中飞人的生活节奏。


再者,谁也不是一上来就立刻爆红的,即便是人尽皆知的咪蒙和PAPI酱。


看着光鲜一面而一时兴起想入行,入行了却发现承受不了“蓄势待发期”的艰辛付出,以及不一定成名的risk,随即便心生退意。


很多喜欢或不喜欢,其实并非简单个人兴趣,背后是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




判断自己是否真喜欢一项工作,最靠谱的,还是交给时间。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爱好,时间最能验出真心。 你是否,愿意为了最打动你的那部分,承受那些必须要付出的price。


那些干一行厌一行的人,恐怕换再多工作也找不到“真爱”。



“这个工作太琐碎”


只想做大事,不想或懒得做小事,进而对眼下工作生出无限挑剔,恐怕是很多人、尤其是职场新人的另一个认识误区。


“我现在做的工作太琐碎了,都是边边角角,不能锻炼我的核心技能,我不能获得快速成长。”大学毕业两年的读者C如此跟我说。


好吧,以我为国企、为自己两度创业的个人经验讲,任何工作本质上都包含了无数琐细的小事儿,完成一个项目向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很多人觉得做国际文化交流很有趣、很有逼格,可事实是,它除了创意idea的那部分,还有大量琐碎的event management。


哪个环节上掉链子,都会影响项目的完成度。


以我这些年带人、看人的经验讲,那些做不好小事情、对小事有抵触情绪、缺乏对细节精益求精精神的人,也不可能做得好大事。 优秀、对工作的完美主义,是一种习惯。


乔布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做大事当然需要非凡的战略眼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但他们更是细节控,不允许自己在细节上掉链子。老话“细节决定成败”,是真理。


不安于做小事的人,通常容易急躁,怎么还没被派上大单儿?可信誉度是要靠一件一件的小工作积累的。你的工作习惯、工作经验,都是在一桩桩具体的工作中建立的。


不安于做所谓小事的人,本质上其实是有些短视、眼界狭窄,看事物只看到表层。 他们没悟到各种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



Paul Smith看建筑、听音乐都会迸发服装设计的灵感;姜文当演员时就特别爱观察导演的工作,他,并不是从亲执导筒才开始学习怎么做导演的。


就以我们自媒体工作为例,有心的编辑,会在为博主排版文章的过程中用心学习、体会关于选题操作、写作的技巧;每一次主编和团队成员的业务交流,也是自己学习的机会。如果偏狭地认为只有亲自上手写了一篇文章才算是锻炼了核心技能,那不过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路径千千万。


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所有的感官、知觉都开启,能辨别出、抓得住一切养分来源。




“这个工作总要加班”


谁都不愿做活多钱少的工作,这很正常。但一味幻想“钱多活少”,能完全的朝九晚五,一点班不加,恐怕也是不切实际。除非,永远只做最基础的工作岗位。


讲真,我还没见过哪个单位的业务骨干、中高管不加班的。就算是很多人认为的“很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也不时有加班的。前两天,我的一位公务员朋友还在群里感慨,夜里一点了,还在加班呢。


时间花在哪,成绩就出在哪。要想业务突出,除非天赋极高,大体都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而还有一种加班,则可能是自己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不够所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十点读书  ·  真正的治愈,是活得接地气
3 天前
十点读书  ·  正在消失的中国火腿肠
4 天前
力美科技  ·  致敬9.10教师节,致敬广告前辈
8 年前
马哥Linux运维  ·  昨晚公开课,中奖名单,请注意查看
8 年前
哎咆科技  ·  iPhone这些功能藏得够深!
8 年前
军事机密  ·  惊 艳 新 照 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