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瑞 包连娣|文 王进杰|影
自从去年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采访后,记者就成为了一个准巴友。现场结识的小伙伴们会时不时地通过手机为记者展示卡拉奇工程发生的点滴变化。
鸡年除夕当天,记者接到了来自卡拉奇工程现场的手机视频连线。对方的画面里,是几位熟悉的年轻面孔,原来大家正在准备一起过春节。互相问候之后,我有了一个疑问:现场的网络信号不是一直都很不稳定吗?怎么现在好了?
“这是现场项目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大家做的实事。我刚刚和北京的家人视频了,畅通无阻。”镜头对面的一位小伙伴一脸幸福地说道。
“中核集团一直高度重视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一线项目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卡拉奇工程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桥头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直都在进行,我们通过主动亮明身份、联合各参建单位开展学习、成立青年突击队等多种形式,已将学习教育融入到了海外工程现场每一个角落。”2017年中核集团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滨在经验交流时这样表示。
为员工办好事
卡拉奇核电工程是中国在巴基斯坦建设的第二个核电基地。从卡拉奇市到现场,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道路崎岖不平。这里天气炎热、风沙大,缺水、缺电。许多来到这里的中国人,都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戈壁荒滩。
“员工的切身问题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据中原公司副总经理、项目部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宋丰伟介绍。
缺水缺电,自2013年入驻工程现场开始,就成为摆在卡拉奇现场工作人员面前的大难题。对于项目来说,解决水电难题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员工能否安心生活的前提保障,这也是施工部的陈波进场后的第一项工作。
“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底子薄,这里又是沙漠气候,电线和输水管道都比较容易老化。”皮肤已经晒得和“老巴”一样黝黑的陈波回忆,当时现场工程任务非常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一边想办法用水车拉水,一边排查电线和输水管道的一个又一个老化点,最终多方协调,基本确保了工程和生活用水用电。
网络真差,是所有到过卡拉奇现场的人的共同感受。“刚到现场工作,根本不能和家人视频。因为网络时断时续,也由于时差关系,晚上下班后国内的亲人都休息了。”从事核岛土建的周寅告诉记者。
“现在好了。前一段时间中方专门协调巴方,大大改善了网速。”项目部卫生所的巴方翻译康宝(音译)说,“现在我和在中国留学时的同学都联系上了。”
“其实,中原公司项目部在现场为大家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中国核建华兴公司卡拉奇项目部总经理马铁刚告诉记者,自工程开建以来,中原公司就一直和各承建单位共同为几千名职工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为华兴的兄弟们专门修建厕所、设置吸烟点、开设购物便利店,并为大家往返探亲不厌其烦地与巴方安保负责人进行沟通。这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后续工作也有了动力。”
为工程干实事
除了员工的切身问题,解决工程进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是项目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关心的问题。
宋丰伟告诉记者:“卡拉奇项目的中国人有20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项目现场成立多个青年突击队来实地解决工程难题,充分发挥了青年人敢闯敢拼和党员干部带头的先锋作用。”
卡拉奇核电项目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也是“一带一路”上首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工程解决工程难题的方式一样,卡拉奇工程也采用了TOP10风险管理方式。但和国内“华龙”不同的是,由于地处海外,距离遥远,很多具体问题的解决任务就落到了一个个青年人身上。
同是“80后”的施工管理部员工王磊(女)和周寅直到现在也忘不了卡拉奇3号核电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灌时的场景。
“8900立方混凝土、69.5个小时,三天三夜不眠不休,28天连续养护。”据周寅介绍,当时现场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了50多摄氏度,而工程要求的温度要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因此如何降温成为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原公司现场项目部成立了包括周寅、王磊在内的联合青年突击队。
为水泥搭凉棚、用制冰机制作冰水作搅拌、一小时一测温度、给整个核岛搭设防护保温棚……回想起这些曾经的“患难与共”,小伙伴们都觉得对“华龙一号”就像对待情人一般。“进行了十几次试验后,我们开始了混凝土浇灌,后续28天的养护期里,突击队成员分两班倒,日夜守护在现场。”
“干工程的过程就是流汗水的过程,也是付出心血的过程。”28天以后,当看到试验数据一切正常时,这帮年轻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洗个澡、睡一觉。
在卡拉奇,像混凝土浇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据宋丰伟介绍,干国际工程要讲契约精神,质量和工期都要双确保。但首堆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和不可控因素,这就需要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创新建造方法。比如,和国内核电工程的常规做法不同,卡拉奇工程的堆芯水池、环吊大梁、钢衬里等大型设备的安装,是通过所有承建单位成立联合突击队一同努力、一次性实现模块化吊装实现的。
“这些创新举措,使很多工作深度交叉,既保证了质量,还确保了工期。我们将来还要联合其他参建单位成立更多的青年突击队,解决更多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宋丰伟表示,“每天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感受他们年轻的脉动,对海外‘华龙’更有信心了。”
建好海外工程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建设好‘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中核梦’助推‘中国梦’的切实行动。”在一次海外现场学习活动中,刘滨代表中原公司党委与卡拉奇现场党员这样倾心交谈。
曾经在秦山核电、福清核电、恰希玛核电工作过的毕宏达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在这位中原公司副总工程师、卡拉奇项目部副总经理的眼中,“就是要卯足劲儿把‘华龙’干成。”
为了这个信念,当接到调派任务时,毕宏达80多岁的母亲刚在医院做了腿骨骨折治疗手术,这位快50岁的汉子是红着眼踏上前往巴基斯坦的航班的。
“出国干工程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毕宏达看来,卡拉奇项目中每一个人都在奉献,而他能做的就是和团队一起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工程安全。“特别是在核电建设期,我们要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保证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交出一座让中巴人民放心的核电站。”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提升安全和质量的一个培训站。在这个培训站,一切在工程建设现场可能会遇到的突发安全事件都会被模拟——从到劳保用品的正确佩戴,到如何避免脚手架跌落等等。而最有意思的是,现场的培训师竟是一名巴基斯坦的工人。据介绍,这位巴方工作人员是在一线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现在每天都会对中巴两国的工人进行安全和质量方面的培训。
“我们还对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了一岗双责教育,将生产建设和党建工作统筹安排,每一次学习都要重温安全质量文化,每一次工作部署都要强调安全质量工作和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宋丰伟表示,干核电就是要确保安全,“质量创造效益,质量成就品牌,我们只有百分之百做对事,才能建设好海外‘华龙一号’,真正让中国核电享誉全球。”
微信号:cnnc2017
QQ:348871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