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R人
国内PR行业第一大号,旗下还有国内领先的市场公关总监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马斯克查出了美国“吸血鬼”,这帮“老不死的” ... ·  10 小时前  
科技美学  ·  小鹏M03如何开启哨兵模式 ·  10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欠薪停办?深圳一DSE学校开学前网传爆雷,办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事关100万留学家庭,中央发布《教育强国建设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R人

透支沈腾

PR人  · 公众号  ·  · 2021-03-25 10:12

正文


■来源:毒眸(ID:DomoreDumou)

■作者:毒眸编辑部


3月21日凌晨,电影《日不落酒店》的导演之一刘峻萌在微博上公开发布道歉信,随后又将其删除。


这封道歉信的前情是,《日不落酒店》在上映前的宣发物料中,屡次将友情客串的沈腾重点突出。在影片上映后,观众发现沈腾本人仅仅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引发了对电影的攻击。

据道歉信中所言,沈腾是基于与主创团队的感情前来客串,本来想以彩蛋的形式展现,但影片宣发方却一意孤行,使观众误认为沈腾是主演。该影片虽使用开心麻花演员,但并非开心麻花影业出品,也不能代表开心麻花喜剧水准。

电影崩盘的口碑,某种程度上误伤了 沈腾与开心麻花。 该片获得了豆瓣开分3.0,“好于0%的喜剧片”的评价。 截至 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 发稿前,影片上映6天票房仅有1906.6万元。

在社交媒体愈加发达的今天,试图打观众信息差、带有欺骗性的宣发方式已经不能如从前奏效。 观众甚至发明了“含腾量”这样的计量单位,来精确判断电影和沈腾的真正联系。 在大盘已冷到冰点的3月,这样的宣发方式更无疑于竭泽而渔。

而位于漩涡中央的沈腾,在多个渠道的长期经营中,已经成为了中国喜剧界的一个符号。出于短期的商业利益过度消耗这个符号的品牌价值,损害的是喜剧电影和沈腾长远的发展前景。


截至目前,沈腾本人尚未对此事公开表态,但苦心经营起来的演员形象,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棋出险招的《日不落酒店》

在这次宣发风波前, 《日不落酒店》已经经过前后4次改档。

《日不落酒店》首次定档在2018年秋天,当时本想借着国庆档《李茶的姑妈》的热度,但在《李茶的姑妈》口碑崩盘后,《日不落酒店》也宣布临时改档。

去年9月,电影再次宣布定档2020年12月12日,但在上映前三天改至2021年1月16日上映。结果临上映前两天的3月14日,电影又改为3月19日上映。



影片推出的几个档期,2019年春节档有《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20年12月同期在映影片有《沐浴之王》《神奇女侠1984》,之 后定档的1月16日,又撞上《送你一朵小红花》,以及类型相近的“麻花系”电影《温暖的抱抱》。

多次改档对观众的观感造成了一定影响。 有观众在豆瓣留言: “影片经历了4次撤档和换档……可想而知片方对影片有多么不自信。


从制作班底来看,《日不落酒店》三家出品方,华文风泽(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杭州云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都不是知名电影公司 整部电影最有卖点的, 当数主演 开心麻花旗下艺人黄才伦,以及“谋女郎”张慧雯。


综合多方因素,电影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但却因为沈腾的“加入”,而有了转机。

3月11日,片方发布一张“多米诺”效应海报,海报上出现男女主及沈腾三人,此后的海报如法炮制,且在演员列表中沈腾同样位列三番,使得观众很难不认为沈腾就是主演之一。



对喜剧电影片方来说,沈腾已经是一棵摇钱树。 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冲着沈腾买的票”“看到沈腾的名字立刻选座无脑买的。 ”等评价随处可见。

但事实上,沈腾在《日不落酒店》只是友情客串,甚至是没有出现真人的客串。豆瓣网友在评论中提到,“沈腾居然只演了一个纸片人”“沈腾这个特别出演,竟然只是人形立牌出镜,对话都是靠p字完成!”



观众们感觉得自己受到欺骗。 这种愤怒情绪,也很快反应到了对电影及主创的评价上。

目前电影上映5天,豆瓣评分只有3分,连一向较为宽容的猫淘用户也给电影打出了3.2、4.1的评分。 有网友发长文影评,指责“黄才伦发明了新的碰瓷方式。”

这样的宣发方式也不会真正帮助电影票房成功。 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被欺骗的观众走出电影院,票房直线跳水也就不可避免。


《日不落酒店》日票房 数据来源:灯塔


3月20日,《日不落酒店》官博还发布过一张海报,庆祝“首映日预售综合票房冠军”“票房过千万”。根据 灯塔专业版,《日不落酒店》前三天的票房分别是664万,715万,402万。

3月22日,#沈腾重新定义特别演出#的话题登上热搜,事件随之发酵。影片第二天的票房大跳水至58万,并且仍有下滑趋势。

类似的宣发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8年,《爱情公寓》电影宣传以“十年回归”“原班人马”引发网友集体怀旧。 电影上映时,才发现是“爱情公寓”加“盗墓笔记”IP乱炖。


影片上映 首日 拿到 38.2%的排片以及3亿的票房, 4 跳水 2 00 0 豆瓣开分只有 2.6, 在豆瓣评论中,不乏“借壳电影”“欺骗”的字眼,和《日不落酒店》的遭遇如出一辙。

对于电影宣发,若森数字副总裁杨磊曾经发表过观点,即 “从商业角度讲,电影是你用几年做了一部作品,然后这个市场给你三天时间‘抢钱’。”
《日不落酒店》在经历多次撤档后, 定档在票房冷淡的三月, 在宣发动作有限的情况下, 将重点放在 “碰瓷”沈腾上。 片方应该清楚“诈骗式营销”带来的口碑影响,但似乎也是“保住”票房的一种手段。
以往国产喜剧电影的宣发都比较依赖“喜剧人”效应。不论是徐峥的“囧”系列,开心麻花厂牌电影, 靠的都是影片或主创的IP效应。 过往“麻花系”电影,也一直以明星IP+话剧改编的组合方式进行电影宣传。

《温暖的抱抱》海报 图源豆瓣
其他没有“喜剧人”加持的国产喜剧电影,宣发更多时候要靠碰瓷和“软色情”引起关注。例如《前任攻略》《大红包》等国产喜剧电影中,在预告片中释出“擦边”情节,带“性感标签”的克拉拉到直男社区宣传,都是常见的宣传方式。
这次《日不落酒店》的“欺骗式营销”,直接受害方则是开心麻花以及友情客串的沈腾。
因为黄才伦的参与,以及沈腾的“客串”,《日不落酒店》被看作开心麻花出品,但实际上与开心麻花并无关系。片方的碰瓷行为发生后,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将矛头对准 近几年作品 口碑一般 开心麻花
更严重的是,“欺诈式宣发”可能已经触及法律层面。 据上海法制报援引律师詹德强的发言,如果沈腾本人没有实际出演,而宣传本人出演,那么电影出品方则涉嫌不实宣传, 应按广告法规定进行处理。
沈腾很忙
沈腾被蹭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换句话说,在中国喜剧电影界,不蹭沈腾蹭谁呢?
沈腾第一次为公众所熟知,是2012年登陆央视春晚,在小品《今天的幸福》中塑造了家喻户晓的“郝建”。自那之后,“郝建”成为往后几年春晚大家翘首以盼的角色,沈腾与马丽的这对王牌喜剧搭档,也在观众当中打下了口碑基础。

小品《今天的幸福2》 图源微博@央视文艺

春晚成名的喜剧演员,转战电影来捞金是常规操作。参加春晚后,小沈阳曾疯狂接拍各类电影, 对自身品牌造成了快速消耗 。据他本人所说:“一年最多的时候拍9部,根本没法进入角色,我怨我自己当时那么多大导演找我,我没有提升自己。”
沈腾则对进入电影更加谨慎。直到2015年夏天,他主演的《夏洛特烦恼》以小成本喜剧片揽下14.48亿票房,成为年度票房第五。这部影片进一步巩固了沈腾马丽黄金搭档的地位,也打响了背后的喜剧厂牌开心麻花。

从2015年之后,一直到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沈腾才再度担纲主演。他本人也在采访当中表示, “没达到我标准的电影我不会拍,多少钱都没砸动我。”
这种谨慎有利于维持沈腾的喜剧IP。即便离开了开心麻花,在主演的电影《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当中,沈腾依然是可靠的笑点担当。不少网友们在评论区表示,“沈腾光站在那我就想笑”。
《飞驰人生》豆瓣短评

沈腾喜剧品牌的积累也在电影之外。 在《王牌对王牌》中,他的临场反应经常登上微博热搜,一度有观众表示“沈腾与贾玲两个人扛起了这档节目”。在平时的微博互动中,沈腾的接梗能力也时常出圈。

甚至于在注册一家新公司时,取名字都能为大家贡献笑料。据媒体报道,2020年8月沈腾在海南注册了“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有网友评论道,“甚至能脑补出来沈腾念公司名字时的语气。”
多方位的结合完善了沈腾的喜剧人设。现在的沈腾, 已经成为了内地喜剧片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诚如成龙之于动作片一般,沈腾正在建立起和喜剧某种坚固的联系。
但过多的“友情客串”,或许正在透支这个新兴的符号。
沈腾没少在电影中以客串的身份出现。尽管在诸如《羞羞的铁拳》等电影的客串段落中,仍然留下了不少名场面。
但也有如《李茶的姑妈》这类随影片口碑一同翻车的案例出现。当时豆瓣热度最高的一条短评写道:“开心麻花出品,凡是沈腾主演的,就可以一看,别的暂时不用。”

客串即烂片的“沈腾定律”,在《你好!李焕英》出现前成为一部分人的共识。

《李茶的姑妈》豆瓣短评

如前文所述,如果砸动沈腾的不是钱,那么就只能是人情了,友情客串正是回应人情的最好方式。
事实上, “人情债”的困扰是知名演员普遍面临的难题。 一度被诟病挑剧本眼光差的黄晓明就曾在采访当中表示,“90%都是因为人家求我帮忙,我抹不下这个面子。”

沈腾也是一样。《日不落酒店》导演的道歉信中就阐明了与沈腾的合作是“建立在多年的友谊之上”。沈腾甚至还曾在综艺节目上公开对贾玲表示,“你有需要我就去帮你串戏。”
细数沈腾自2015年来客串过的影片, 评分不高并且经常在宣发当中强调沈腾的例子比比皆是。
图源:犀牛娱乐
这样的电影逐渐泛滥 ,容易让部分观众产生“就算沈腾幽默,但他演的片子也很可能是智商税”的印象,这对沈腾本人是一种品牌影响力的消耗。

成龙从票房神话到票房毒药的转变还历历在目。 毒眸曾在 成龙老矣 》中 分析过,在积累了《绝地逃亡》、《铁道飞虎》、《功夫瑜伽》等一系列低分作品后,从 2017年的《机器之血》开始,成龙电影似乎突然失去了“魔力”。 不仅票房成绩不佳,连上映前的“想看指数”都不如同档期的其他电影。

但这并不意味着友情客串是一份天然的损耗,《你好!李焕英》就是正面的范例。贾玲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自己的态度:“你找别人帮忙的时候,我就不说能给他加分吧,因为我刚起步,但我就感觉,这部电影我要做到不给腾哥减分。”
据媒体报道,在确定邀请沈腾加入之后,贾玲主动大改剧本,加重沈腾戏份。而电影中不少名场面,也来自沈腾与贾玲的化学反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