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一位央企人力资源数字化负责人交流,在谈到关于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未来发展前景时,我提到基于人员行为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例如我过去文章多次写过的组织网络分析、组织挖掘等话题(参见《
洞察流程型组织 | 流程挖掘 X 组织网络分析 = 组织挖掘
》),负责人说,他们对于获取并利用员工在职场环境下的行为数据持保守态度,担心引起员工对隐私的担忧。
这确实是人力资源数字化领域里一个敏感话题,员工在公司网络内的数字化行为被监控这事儿,前段时间在国内网上就曾经被鼓噪过一阵子,有人指责某公司监控员工的上网行为,通过侦测员工求职行为(例如浏览招聘网站、发送简历文件)来预测离职风险是侵犯员工隐私。
今天早上读到行业媒体 InfoQ这篇文章《
AI 监工软件盯梢员工太疯狂:5 秒截屏,打字慢、上网久都拿“红牌”!网友狂喷,但巨头争相使用
》,
只要网络媒体上说“网友狂喷”的事儿,那多半就是件网民政治错误,然而科学正确、有益经济的事情。
实际上这篇文章里提到的那个被“网民狂喷”的Aware公司,已经在几个月前刚被MIMECAST 收购了,具体收购金额没有披露,但是这家只有几十个员工的小创业公司最后一轮融资达六千万美元;在跨国大企业的朋友应该对MIMECAST都陌生,日常使用电子邮件时都挂着他家的电子邮件安全管理软件;Aware成为了该公司的员工协同工具的安全、合规和数据损失防范解决方案。
来源:
https://www.mimecast.com/products/aware/
我认为职场人员监视软件这个话题,是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和信息安全、合规风控等领域有交叉关系;与其公司管理层遮遮掩掩地搞,一知半解的人们偷偷地议论,“网民狂喷”,还不如摆到桌面上来光明正大的讨论,职场的员工监视究竟该不该搞,该怎么搞。
职场员工监控(workplace employee monitoring)指的是利用 AI、大数据等技术来捕捉员工活动、分析员工行为,在公司管理角度上,主要有这样一些目的:
* 监控个人工作效率,进行绩效反馈和绩效评价
* 防止数据泄露,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人员风险部分
* 观察员工的工作情绪和态度变化,提高员工工作敬业度
* 识别员工互动规律,分析和优化组织设计
* 优化业务流程,识别业务流程中的人员效率问题,从而找到业务流程的优化机会。
监控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这样一些场景:
一、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行为
在国外,电子邮件和网站是用户访问信息的主要入口,不过中国用户不太使用邮件,网站在中国也越来越少;在信息安全领域内的,监测员工的公司数据外泄风险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有意思的是,国外大公司通常采用信息安全软件来侦测和规避风险,员工还是可以对外发邮件,我发现国内很多大公司干脆就把公司网络跟外界一隔了之,在公司网络内不能对外发邮件、传文件。
二、其他计算机桌面应用程序
雇主监控桌面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可以监控人们的工作有效性、工作习惯,不仅用来进行行为分析,对用户使用生产力工具的智能监控,还是“任务挖掘”通过生成RPA来替代人的重要技术手段,参见《
从电影摄影到数字化的任务挖掘
》。
今天人们越来越多使用协同工具,例如 InfoQ 文章提到的 Aware 公司,主要员工行为数据来源就是微软 Teams和Slack 等员工协同工具(相当于中国的钉钉、企微),从中发现员工行为的风险因素。
三、键盘记录(keylogging)
跟踪用户敲击键盘的记录,这是获取用户行为最详细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用户触发预定义关键词时,捕获屏幕截图。不过这种方式也是最存在侵犯隐私争议的。
四、电话
你可能已经熟悉了 “此电话可能被录音,用于质量和培训目的。”公司电话通常都有录音,不过现在员工大多数都使用个人拥有的手机。
五、GPS跟踪
传统上,快递员、司机都有 GPS 跟踪,随着手机普及,跟踪员工的 GPS 定位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销售外勤人员、保险代理人、客户服务人员等,都通过手机进行活动路线、行为频度、活动量等监控
六、其他音视频监控和物联网侦测
人工智能视觉感知和智能视频监控(参见《
二十年前的IBM智能监控系统
》)、RFID/蓝牙/NFC 等信息传感器(例如植入员工工牌的芯片)都可以开展多种员工行为监控,例如用智能视频来监控车间里的员工摸鱼或者不安全行为,已经成为今天智能工厂里的主要应用。
员工受监视可能的确会带来不安,这些不安可能会给员工本身的工作绩效带来负面影响:
* 隐私边界:
员工在职场工作期间,仍存在部分行为或者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如何区分公司正当的信息获取和个人隐私存在挑战;
* 不被信任的感觉:
从一百年前的工业心理学研究(例如著名的霍桑实验)就发现,上级对下级的怀疑、不信任,对员工的职场绩效产生负作用;不幸的是,这些西方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似乎影响很小,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大都信奉人性本恶论,人盯人、人防人,国企讲“事事留痕”,民企万事讲考核;
* 过度的压力:
人在被监视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努力的工作,然而过度的压力反而会降低工作绩效。
在国外,在过去远程办公和在家办公就广泛存在,有些选择远程办公的职业人士会主动要求在家里的书房里装上监控摄像头以及在办公电脑上装上监控软件,以取得上级经理同意其在家办公的信任。疫情以后,远程办公和混合办公(参见《
中国式工作方式数字化转型
》)比例有很大上升,此外,合同用工、临时用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发展也需要有员工监控手段。所以近年来员工监控、员工监视软件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的品类,并且企业的工作流软件(任务管理)、办公软件或业务软件(工作内容推送)、财务管理(工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考勤、薪资)、信息安全管理软件(数据损失防范、合规)等有紧密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