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直立行走带来了膝盖和背部问题,下颌结构和饮食变化带来了牙齿问题,人类大脑在演化中的快速膨胀也给脑细胞造成了挑战,研究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Alex Pollen说,“我们之前推断可能发生了相同的过程,这些多巴胺神经元或许象征着脆弱的关节。”
Pollen和他的同事利用一种成像工具发现,两个很需要多巴胺的脑区在人体内的体积比猕猴的更大——前额皮质大了18倍,纹状体大了近7倍。
然而,Pollen说,人类的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只有他们灵长类表亲的两倍左右。因此,在更大、更复杂的人类大脑中,这些神经元的任务更加繁重——每个神经元要形成超过200万个突触。
“这些多巴胺神经元是真正的健儿,”美国耶鲁大学发育神经科学家Nenad Sestan说,“它们一直处于激活状态。”
为了理解人类多巴胺神经元如何适应和满足一个更大的大脑,Pollen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培养了这些细胞。
他们综合了来自8个人、7个黑猩猩、3个猕猴和1个红毛猩猩的干细胞(能发育成多种细胞类型),培养出了名为类器官的迷你类脑结构。30天后,这些结构开始产生多巴胺,模拟发育中的大脑。
研究团队随后对多巴胺神经元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了哪些基因被激活以及如何受到调控。
团队在分析了人类和黑猩猩的神经元后发现,人类神经元会表达更高水平的能管理氧化应激的基因——氧化应激是由产生多巴胺的高能耗过程导致的一类细胞损伤。这些基因编码的酶能分解和中和会损伤细胞的有毒物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为了研究人类多巴胺神经元是否演化出了独特的应激反应,作者向类器官施加了一种会导致氧化应激的杀虫剂。他们发现,从人体细胞发育而来的神经元会增加BDNF分子的产量,这类分子在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体内的产量会下降。他们在黑猩猩的神经元中没有看到这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