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敦煌这张PPT美爆了!竟然是国产AI做的!! ·  2 天前  
跟我学个P  ·  用DeepSeek为《哪吒2》做了份PP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一个简单的思路,帮助我们理清他人的行为动机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7-04-06 22:33

正文


(一)


在做网络课程上,我一直很佩服秋叶大叔。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产品的打磨,二是对运营的理解。

就第二点举个例子。


他会通过一些方法让学员将自己学到的作品分享出去,刚开始,我只从传播的角度去理解,毕竟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但他给了另一层理由:对大多数学员而言,微博和朋友圈的关注者都是自己的朋友。他们资历一般相当,水平也基本相近,所以当看到这个之前差不多的人,突然在某个领域上有了进步,内心中势必产生微妙的波澜,具体来说就是:

不行,我不能输。

当然,这种情绪只会藏在心里,表面上还是点赞感叹。但私下里,会产生一种压迫感,这促使自己也去学习。

如此,便达到了推广的目的,刺激购买行为。


(二)

人的行为动机是个很有意思的主题。

我们再来一例:一个人为什么要通过他人的好友申请?

在面对好友申请时,我们一般会面临两种打招呼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型 ,按照微信提供的原始方式:「我是」+「微信名」。例如:

  • 我是如风

  • 我是 Sunshine

第二种是友好型 ,说明自己到底是谁:「我是」+「公司」+「职位」+「真实姓名」,或者「我是」+「标签」+「真实姓名」。例如:

  • 我是保利地产研究分析师蒋志超

  • 我是《PPT炼成记》作者曹将

一般来说,后者更容易得到通过。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信息更对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息背后呈现出的倾向: 以后你可以找我帮忙,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三)

这两个例子分别代表着刺激人做事的两种模式:

  • 一类是「大棒」,让人产生恐慌。

  • 一类是「胡萝卜」,让人产生期望。

对于经管类专业背景的朋友,这个理论应该十分熟悉。

在具体运用中,它又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 一个是相关度,也就是这个刺激与自己是否相关。

  • 一个是强度,也就是这个刺激是否足够强让人感知到。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关于面试。

面试的基本诉求是: 我的能力可以帮助到贵公司和团队,换句话说就是,我是你们的胡萝卜。

为了让面试官提起兴趣,那么可以强调两方面内容:

  • 相关性: 我之前的经历能运用到目标岗位上,这与业务部门高度相关,毕竟他们就是要人来干活。

  • 强度: 我的经历含金量足够,这时候可以用数据论证,比如多少天实现多少业绩。

一般来说,如果这两者符合,基本问题不大。


(四)

其实,只要涉及到沟通,特别是希望某人做某事,基本可以套用这个逻辑。

推销某件商品:

1.【胡萝卜】这件商品好棒哦,大家用了都说好!

2.【大棒】你不用就惨了,你看你掉发多严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