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众旁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本期的十三姨说事:
去年这个时候,即将参加《演员的诞生》的欧阳娜娜自己也不知道,
她再次到来的热度巅峰,只是因为在节目里演了招娣,还把台词念成了“蚂蚁竞走了十年”,就被做成刷屏爆款。
也让她处于群嘲巅峰。
那时候谁都觉得欧阳娜娜也就这样了吧:
“00后女明星”
流量是高,但“天才大提琴少女”的口碑消耗的完完的,不过是娱乐圈里又一朵昙花,玩吧玩吧,等玩完了就知道了。
没人care她只有十七岁。
今年这个时候,她十八岁了。
十八岁的女孩,又是富养长大,很重仪式感的,18岁生日,
列了三个愿望:
要学开车。
要一个人旅行。
要剪短发。
还举办了2018年欧阳娜娜成人礼音乐会。
给80岁的自己写了一封信:
“
我猜如果你能给我写一封信,一定会告诉我,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也一定会跟我说,多多陪伴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
可是我想,你未来会跟我说什么,是由现在的我产生的。
我想和你说说话,不是想让你告诉我未来会发生什么,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自己去经历吧...
”
这几档事搞下来,
你有无发现,她不再是我们习惯的那个演技差、炒CP、机场街拍、时尚活动里黑着红的欧阳娜娜了。
她是小部分是明星,大部分是自己的欧阳娜娜。
上个月宣布暂别娱乐圈,去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深造。
来娱乐圈做女明星,保持曝光量是第一要紧。一次留学深造,不亚于小型息影,曝光量肯定会chuachua下去。
但落到18岁的欧阳娜娜身上呢?
她不仅依然很火
而且留学深造+vlog日常分享
让大家对她黑转路、路转粉
从宣布暂别娱乐圈开始,欧阳娜娜已经开始口碑逆转,刷屏的“世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就是为她写的
(零距离感受群众的耐心与呵护)
这还只是个小开始。
更大的是,当她的
留学日常vlog定期周五更后,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像盼连续剧更新一样盼着她?
来波士顿的第一餐blingbling闪。
奥!要去Target买下洗发精、卷纸等日用品。
家具也要自己搞定。去宜家买家具,床一定试到最舒服的那个为止。
说好给大家做咖喱饭,结果对着鸡肉不知如何下手然后自己笑自己,还劝退围观的两个长辈嫌压力大。
揉搓着睁开朦胧睡眼,再赖会儿床。
做早餐、吃早餐、练琴、化妆,出门一条龙over。
这拆快递的开心和身边的猪猪女孩差不多。
看的根本停不下来。
几乎每条下面都是上千评论,上万转发和点赞。
还涨粉嘞。
就在一年前,别提鹿小葵和“蚂蚁竞走了十年”,就是她去NASA颁奖礼演奏大提琴,我都觉得NASA也太势利了吧,她也配不上。毫不冤枉她。
一年后,再看到播放量上千万的vlog,我又一次喜欢上了她。
是因为她没有人设、毫不做作,还是因为她是别人家那个才貌兼备、会打扮会穿衣、会吃喝玩乐、会生活、都这样宛若公主女神了,还那么上进的天才少女。
更是因为她让我看到95、00后明星给娱乐圈带来的风向转变。
如果说,还好欧阳娜娜没被毁掉,那也是她没让自己被毁掉。
从欧阳娜娜到蔡徐坤
这批95、00后的明星,太应该被看好
有多少人看厌了baby的烂剧烂演技;看厌了杨幂换汤不换药的抖机灵演技?
又有多少人也厌倦了只能在70后老戏骨批评数字小姐、流量小生时拍手叫好。
但是坦白说,杨幂、baby都是80、90年代明星的典型代表,也是这代娱乐圈的牺牲品,被畸形的资本、流量、畸形的观众喜好控制。
我们了解的杨幂,说话滴水不漏、扑朔迷离的婚姻、机场带货王、三生三世、扶摇大女主,也只有这些了。
而我们了解的欧阳娜娜,不只是鹿小葵、招娣,还有这样日常vlog里的她。
杨幂baby们很难一直火。
该95、00后登场了,TA们太应该被看好。
80、90后明星做的很乖,拉拢资本、拉拢观众;明星做的也很刻意,炒作、热搜、人设,招数使尽。
这批95后、00后,既不照着前辈们的明星样做明星,也没有过度清高自我,仿佛都开始对自己明星生涯有了掌控力。
欧阳娜娜的很多采访里,她都是个有主见的人:
不得不承认,16岁的欧阳娜娜着实吓了我们一跳。
“她太有主见了。”
采访结束后,和记者一起来的同事这样评价她。
她会对采访提纲提出自己的质疑和修改意见、会在拍照时对摄影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欧阳娜娜比很多记者见过的20多岁的成年女艺人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主见,丝毫不因她的明星身身份而收敛。
看她的采访,甚至有着比一些成熟女艺人说的话还有干货。
被问到为什么要进娱乐圈:
“
...就连“为什么要进娱乐圈”这件事本身都不重要, 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
但以我善变的个性,随时我就撒手不干了。
”
当然看得出来,vlog里她没有彻底告别娱乐圈,还在与粉丝互动,保持曝光。
但这未必不是与娱乐圈、粉丝最舒服、最合适的
距离。
这样的95、00后,欧阳娜娜算一个,蔡徐坤也算一个。
“
艾漫数据发布的9月商业价值榜中...还未通过大众作品“出圈”的蔡徐坤则已经悄悄上升至第十。”
基本取代鹿晗成为新一代流量王,但他不急着上真人秀、也不急着拍戏。
8月份的时候,首张EP《1》诞生,凌晨五点醒来,从微博文案、上线宣传,到发布会流程,一一check了将近8小时。发布会现场没安排什么粉丝与偶像做游戏环节的亲密环节。就是单纯的播放新歌、秀DJ打碟,只聊音乐。
“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我的音乐,这才是我能回馈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专攻音乐作品、制作专辑,专心维护自己的粉丝,这个曾经穿着镂空网纱上衣、化着浓妆的男孩,已经变被动为主动,知道了要
避免快速消耗自己。
这也是他们和80、90后流量明星的不同之处,说起来是对明星生涯的掌控力,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一代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越来越强。
这对目前乌烟瘴气的娱乐圈,一定是个好的开始,我们都看到了,玩法正在改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