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被crush一万遍的绝美中古风,这电影感我真 ... ·  昨天  
厦门市消保委  ·  划重点!@想买家具的你,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即 ... ·  23 小时前  
PChouse家居APP  ·  白墙+原木,法式自热风美到我不敢认! ·  3 天前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微信,说什么大话?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2-09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从长沙自驾到云南昆明的经历,并对微信新推出的语音朗读模型进行了体验和评价。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微信团队的迭代方式和产品文化,以及微信的一个内测功能双向删除好友的功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自驾云南的体验

作者连开两天车一路从长沙自驾到昆明,感受到了从冬天重返秋天的气息。作者推荐选择自驾游,因为可以随时开窗赏景。接下来还有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旅行计划。

关键观点2: 微信语音朗读模型的体验

作者体验了微信新推出的语音朗读模型,觉得已经趋近于真人声音。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朗读速度不稳定和一些特定字符的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关键观点3: 微信团队的迭代方式和产品文化

作者认为微信团队在文化上非常成功,他们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广产品,没有宏大叙事和夸大宣传。微信团队的每个产品经理、研发和测试都在默默运营产品,为用户解决问题。

关键观点4: 微信内测功能双向删除好友

作者提到微信的双向删除好友功能已经内测,但并不是以大多数人想象的方式出现。只有在好友数量达到上限时才会触发这个功能,让用户看见谁已经删了他们,同时他们也可以回删。


正文

我到云南了,连开两天车一路从长沙自驾到昆明,有一种从冬天重返秋天的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来云南,天气和温度都刚刚好,天很蓝、云很低、风很暖。


听我劝,来云南尽量选择自驾游,因为这是一个可以随时开窗赏景的地方。


这次计划以昆明为起点,然后到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过程中还会路过一些其他城市和景点。


没有特别的计划,随遇而安。


我也会在接下来一些文章最后的「安可时刻」跟你们分享这次长途自驾游的攻略和经验分享。


今天跟你们聊一个关于微信的话题。


微信团队的同学跟我说,他们调整后的语音朗读模型已经发布到线上版本中了,于是我又反复听了很多篇自己的文章。


如果现在打分,我觉得九成以上已经趋近于我的声音了。


这里说的声音,主要是指发音、语气、语调。如果不刻意细听,我觉得一般人可能分不出来我和 AI 声音谁是谁。


上次我体验后写了一篇文章,微信团队的同学很快就进行了迭代,还单独发了几段我的声音切片给我,比最初的效果要好不少。


现在这个经过优化的模型已经是线上版本了,你们可以直接点击标题下方那个蓝色的耳机听到我的声音。


对比一下,看是不是和上次有了不小的提升?


尤其是听过我真人说话的同学,你们也可以对比下,看这次的表现怎么样?


很多人说微信的产品迭代慢,但有时候他们也挺快的。


只不过,有些迭代是不可见的,是微观层面的,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


我让几个熟悉的朋友听了下这次调整后的 AI 声音,他们大多数觉得跟我真人声音非常接近,但也有一些破绽。


比如,AI 朗读的速度有时候忽慢忽快,慢的时候像个机器人,快的时候又很拟人化。


还有,AI 在一些特定字符的朗读方式上并不贴合实际。


比如,我在文章里留过我的个人微信号是 tangren0517,结果 AI 版的唐韧读成了「探戈润0517」。


我很确信,英文单词里没有 tangren 这个单词,所以发音成英文读法显然不是很合理。


至少,也可以按照拼音读法发音。


除此之外,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破绽。


讨论时一个朋友说,微信迭代产品时总这么悄无声息,自己也从来不发声,都是靠其他人帮他们说话。


尤其是一些大话,比如革命性、颠覆性、改变局面之类的大话,基本都是别人说出来然后给微信冠名。


就好比我这种公众号作者,恰巧还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每当发现这种更新都会十分兴奋,立马变成一个大喇叭广而告之。


唯一不同的是,我不是微信的产品蝗虫,不是来了又走。


我也想了想,同时也搜了搜,微信似乎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大话,几乎都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推广自己的产品。


有人好奇,微信团队有运营么?


就我的了解来看,我觉得微信团队每一个产品经理、每一个研发、每一个测试,或许都是他们的运营。


在一些内测群里,出来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都是微信团队的产品和研发,没有什么官方发言人,也没有什么用户调研师。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


很多产品喜欢说大话,宏大叙事可以让观众们感受到一种虚幻感,认为这就是未来的钥匙。


可冷静过后,数据和用户的行动会揭示真相。


像微信这种不说大话的团队,从来不承诺什么,也从来不否认什么,一种神秘感下又带着一些期望。


只要微信更新,留言区一定会有人说,双向删除好友功能什么时候上线?


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功能似乎已经被呼唤有些年头了。


然而,这个功能最终还是内测了,只不过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出现。


因为,只有当你的好友数量达到上限再继续添加好友时才会触发这个功能。


那时候,你就会看见谁已经把你删了,同时你也可以回删。


就这样,微信满足了这个需求,但绝大多数人依旧无法体验到,这或许就叫想而不得,但又有。


此刻,似乎一部分用户就闭嘴了。


是的,微信需要说什么大话呢?


作为一个受益于微信生态的人,我从不吝啬对它的喜欢,它让我有了一种新的生活和事业,我应该感谢。


微信不需要说大话,一切都在行动里就好了。


推荐阅读:《 这次,轮到我了!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