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协同16年历史,260万粉丝的“销售与管理”全媒体平台。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7年没等回贾跃亭,乐视不想“躺平”了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6-01 17:24

正文

作者:曹杨

来源: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

“当99%的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你去做才有可能颠覆。”这是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在如日中天的时代留下的话。

如今,贾跃亭远走大洋彼岸已经7年之久,“下周回国”的段子已经被演变出了多个版本,“筹钱还债”更成为了他每次现身的说辞。

5月7日,贾跃亭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正面回应了法拉第未来(简称“FF”)的退市传闻,并做出了将开始个人IP商业化决定。

贾跃亭表示,“尽量、尽快赚些钱,一部分还债,一部分救公司,用来补贴造车,力争可以支撑FF的基本运营。”

并且,5月13日至5月17日,短短5天时间,法拉第未来股价从0.04美元暴涨至最高3.9美元,涨幅高达近100倍。

相比而言,乐视网在连续遭到贾跃亭和孙宏斌抛弃后,变为一个“躺平”的公司。公司里,员工一周四天半上班,没有996,没有内卷,颇有点“神仙”滋味。

如今,这个“躺平”多年的公司,做出一个在外界看来颇具颠覆性的决定。

近日,乐视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乐视乐嗨将在未来三年内自筹1亿元,用于资助国际知名快餐品牌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随后,这一决策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许多人认为,对于一个背负巨额债务的公司来说,筹到钱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还债,而不是进行新的投资,乐视网如此操作,引来不少争议。

对此,乐视网方面向《凤凰WEEKLY财经》表示,“此次投资,事实上是子公司向第三方公司债转股形式,让第三方公司把这些资金用于汉堡王的加盟开店。而且资金是子公司自筹,严格来说算不上投资。”

只是,不管是子公司筹资,还是母公司投资,乐视网想要通过这一决策实现自身“重生”,都有待市场的检验。

01
失去光环的 “神仙公司”

“一周上四天半班”、“疫情期间不裁员且全额发放工资”、“无996不内卷”、“面试简历无需填写年龄和婚育信息”……

近两年,因乐视网品牌陷入债务危机而被波及的经营主体之一乐视网(乐视品牌持续经营的两大主体之一,另一主体为乐融致新),屡次因“打工人福利太好”而登上热搜,并被网友称为“神仙公司”。

然而,这种颇为大方的工作制度,却是企业自制的“遮羞布”。

“不希望员工因在乐视网工作而自卑;提升员工的士气,至少让他们觉得乐视网在人性化方面,反而是让人艳羡的公司。”2023年,乐融致新CEO张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当不熟悉的人问自己在哪里工作时,实在没有办法,才会硬着头皮说出“乐视网”三个字。

自卑的原因,是乐视“由盛转衰”跌落后面临的种种问题。

2016年下半年,乐视网便被工厂停工、供应商追债、资金链危机等负面消息围绕。随后,一批乐视供应商拉横幅讨债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乐视拖欠供应商上百亿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7年8月,乐视移动的供应商们因为长时间未收到欠款,来到乐视大厦,以在大厦前搭帐篷、躺在地上讨债的方式,持续了近40天。

自贾跃亭远走大洋彼岸之后,留下的乐视网,不仅面临着重重债务危机,还有造假的指责和两年的亏损。
2020年,乐视网因持续亏损从创业板退市。在2021年发布的公告中,乐视网承认了公司自2007年至2016年连续十年财务造假的事实。

此后,乐视网的每一次被讨论,几乎都与“负债”“财务造假”“被罚”“遭受起诉”等相关。

时至今日,乐视网的两大经营主体——乐视网视频和乐融致新——依然被庞大的债务危机笼罩。

根据乐视网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4.986亿元、4.680亿元、4.178亿元、3.925亿元和2.452亿元。

与微弱的营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数十亿元的亏损。

2019-2023年,乐视网亏损分别为112.8亿元、24.95亿元、21.46亿元、4.978亿元和21.85亿元,近5年亏损总计高达186.03亿元。

此外,根据乐视网2023年年报,公司总资产为18.23亿元,负债率高达1312.95%,归属母公司净资产为-215.16亿元。

02
为什么是汉堡王?

由此来看,赚钱,是乐视网的当务之急,而“三年自筹1亿元,资助汉堡王在国内开店”,是方式之一。

根据公告,乐视乐嗨的这次投资被定性为“财务资助”。对于乐视网来说,也确实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乐视乐嗨作为乐视网的二级全资子公司,其拓展更多业务,也足以说明乐视网在不断尝试对新业务的探索。

只是即便如此,乐视网也难逃债务危机的影响。

就如同昔日江苏前首富张近东和其子张康阳,前者携苏宁大肆开店,颇有大刀阔斧回归之意;而后者,却因资金问题,丢掉了巨资买来的意甲豪门国际米兰。

5月22日傍晚,橡树资本发布官方公告,由于国际米兰控股公司未能偿还贷款及利息,橡树资本接管国际米兰。这也标志着国米的苏宁时代结束。
在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看来,投资还是还债,其实是一个选择问题,也是一种赌博。“如果不能钱生钱,那债更加还不完,乐视网需要的,是找到造血续命的法子。”

只是,既有业务以智能硬件+乐视网视频影视内容为主的乐视网,为什么会盯上汉堡王?

这或许可以从双方所处的赛道,以及汉堡王的现状中找到答案。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凤凰WEEKLY财经》,乐视网主要业务在智能硬件和影视视频内容赛道,但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加剧和增长放缓,导致乐视网面临业务增长乏力和市场压力增大的挑战。

而餐饮行业,特别是快餐连锁品牌,具有前期投入时间较短、人才要求相对不高、C端业务现金流稳定且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这些都能对冲乐视网既有的较高的互联网业务风险。
其次,2009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汉堡王,并未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品牌效应。作为一家连锁快餐品牌,其门店数量与同属洋快餐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相比,也是相差甚远。
《凤凰WEEKLY财经》5月23日查询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汉堡王现有门店数量1648家,其中开业中1588家,暂停中60家,覆盖中国186个城市。

而且,汉堡王还在大力扩充自己的门店规模。根据TFI集团的CEO及汉堡王中国董事会主席可汗(Korhan Kurdoglu)在2023年8月所透露的信息,“汉堡王计划2023年起每年在中国市场新开200家门店。”

谈及具体拓店策略,可汗坦言,“不分加密城市或进入下沉市场,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就要覆盖整个中国市场。”

由此来看,乐视网盯上汉堡王,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颇有筹划。

张书乐直言,乐视网的主业目前其实处在半抛荒状态,做一些跨界战略投资,无可厚非。同时,新消费赛道的规模正在扩大,尽管汉堡王并非新消费赛道的选手,但或许可以在这波风潮中分得一杯羹。

03
仅仅为了“不躺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