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出,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全员聘用管理。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建立“省属县用”工作机制,推动省市三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
《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行政部门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这意味着,医生有可能要失去“编制身份”。很多医生纷纷表示了如果行政化后,对于医生职业稳定性的焦虑。
近些年,可能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轮追求“编制”的热潮。医生在事业单位中技术属性强且收入相对可观,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正因如此,海南去行政化的文件引发了众多医生的焦虑,担心自己也要面临“失业危机”。
首先,医生并非“青春饭”工种,经验与技术呈绝对正相关。且行业壁垒较高,不可能出现外来竞争者。此外,医生的培养对于学校和医院的依赖性较强,再加上清晰的职称晋升制度,很难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综上,就算丧失了“编制身份”,也最多会让浑水摸鱼的庸医无立足之地。与此同时,失去了诸多束缚与限制,真正有能力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此外,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对于多数普通医生也称得上是重大利好。以前没有去行政化,医院干部任用都要论资排辈,老人占用岗位,但是活力和动力不足,现在去行政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绩效考核,末尾淘汰。
未来,医院的人员不再实行编制管理,而是人员总量管理,医院也不存在所谓编外人员了。同时,人员总量管理人员和编制内人员,在岗待遇、五险一金和退休后的五险一金都没有区别。
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这确实是并不多见的“大动作”。涉及到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改造和升级。
事实上,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规模和数量一直是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
早在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就提到,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在海南之前,广东东莞、青海省等地也曾有过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类似说法。例如,201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在门诊业务上,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要逐步压缩和关停普通门诊,原则上仅保留专科(专家)门诊。青海省原卫计委要求,2017年,在做好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的前提下,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简易门诊,基础普通用药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同时从7月1日起,西宁地区各类三级医院(含省妇幼保健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数量要较上年减少25%。
不过,对于这一举措,目前整体推进却不尽人意。因为有各种现实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称,三级医院收入“普遍有30%-40%来自门诊”。
另外我们也心知肚明,很多三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也都是通过门诊渠道收治的,因此一旦取消普通门诊,相对应的住院病人也会随之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收益。
当然,医院的整体收益萎缩了,医生收入也会有所下降。
目前三级医院内的普通门诊,正常情况下指代的都是各个专科内有别于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一般由主治医师(大多数)或副主任医师接诊的普通门诊,实际上也是专科门诊的延伸。
因此,对于坐诊普通门诊的年轻医生而言,门诊患者每一个疾病、每一种临床表现都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一旦取消,少了大量磨练之后,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可能受限。
不过,契机就是三级医院回归了“救治疑难病例、危急重症”的本质,一二级医院首诊了大量患者之后,三级医院医生的工作量也会相应减少。
另外,在“不能做大只能做强”的竞争压力下,三级医院会不遗余力的去提升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也会推动少数顶尖的三级医院转型成为“研究型医院”。相对应的,医生的专业性会越来越强,价值感也能越来越凸显。
很多人会觉得,三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一、二级医院不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了吗?
此话不假!
但是,正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著名骨科专家关振鹏所说的一样:基层能不能接得住,也是决定未来政策的红利能不能真正落到患者身上的主要因素。
那一、二级医院能不能接得住呢?
近些年来,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就诊。反观一、二级医院,医生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设施也跟不上,在这样一个对比之下,患者自然会选择三级医院。
对此,也有医生担忧: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设施也跟不上的情况下,误诊率太高了。如果碰到危急重症,一旦没看出来,后果就很严重了。
因此,对于一、二级医院而言,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对于三级医院减量减收之后,一、二级医院势必可以达到增量增收的效果。但是这次“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更应该“强大自我”以便于自己能够真正抓住这个机会。
比如要做好补短强基,提升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危重病的识别能力、疑难病的发现能力。
要有长远规划,健全诊疗科目,通过引进人才、改善设施、配置设备、对口支援等方式提升一、二级医院专科水平。
相关部门也要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一、二级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