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知识产权资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地方专刊|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特刊(上) ·  13 小时前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内江市开展“资中血橙”地理标志行政保护专项行动 ·  18 小时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促银发经济发展,各地将如何发力?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知识产权局

地方专刊|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特刊(上)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5-01-22 21:38

正文


01

上海

“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化解融资难题

自2019年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版权局、上海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部门,从构建体系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形成“市级有保障、区级有支持、银行有动力、企业有收益”的全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陈出新,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化解融资难题。


一、主要做法


(一)凝聚部门合力,高站位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


一方面是加强业务指导,明确目标任务导向。上海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工作方案》《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业务专项方案》《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工作文件,在产品创新、绩效考评、尽职免责、银企对接、资金扶持、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方面,持续完善体系机制、明确绩效目标。


另一方面是优化风险补偿,推动银行敢贷愿贷。上海建立市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开发担保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保证金”产品,试点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模式。前者是在上海融资担保基金中创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坏账‘保证金’”专项产品,支持合作银行在贷款不良发生满2个月后提出担保补偿申请,无需核销,即将净损失的约80%划拨至“保证金”账户,作为未来核销完成后的兑现保证。后者是在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单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资金池,支持试点银行在贷款不良发生满90天后提出“前补偿”申请,无需核销,即补偿净损失的25%;2024年10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还专门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前补偿”机制,取消不良贷款风险补偿的不良率门槛,并提升补偿比例至55%。


(二)激发银企动力,高效益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降低融资难度。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财政局推动上海各区面向中小企业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保险贴费的扶持政策。同时,充分调动各方工作动力,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分别纳入各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评价、各区营商环境测评、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荐等工作,还推动了部分银行将专利商标质押贷款业务纳入了对分支机构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奖励制度。


二是完善评估体系,提高业务效率。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基于全国专利技术历史交易数据,构建形成“专利确权、估值、预警、处置”的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市融资担保中心加强合作,市融资担保中心采信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出具的知识产权评价结果,作为向合作银行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的估值依据,形成流程更加简化、评估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优惠的知识产权质押模式;主导开发并推出公益性免费商标品牌评估模型;联合上海金融监管局推送了27家银行开展“专利质押线上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工作”;还在9个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开通了商标质押登记点。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畅通对接渠道。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金融主管部门认定125家“上海市银行机构专利商标质押贷款特色网点”;搭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免申即享平台,牵头将上海各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银行金融产品服务信息及相关联系方式汇编成册,向全市发布;每年开展“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需求调研,组织银行定向对接;定期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领航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对218名银行营销及风控人员开展培训;推动各区2019年以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银企对接”“入园惠企”等活动超过300场。


(三)注重创新活力,高质量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2019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迄今已有银行成员20家;2023年以来,又联合市委金融办、上海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四部门认定15个“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更好适配中小企业需求。一方面,是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各项环节,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并购贷款、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贷款等新模式,如上海银行专利商标许可收益权专项贷款、上海农商银行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贷、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建·沪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方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专利开放许可质押贷款等。另一方面,是持续推动银行将知识产权要素纳入企业授信评价体系。如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知识产权要素占重要评分指标的“科创企业专属授信评价模型”、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纯线上信用类贷款“智慧知产贷”、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推出的“科技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


此外,上海还深入探索市场化推进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推动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的“国金资管-徐汇漕河泾开发区知识产权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24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同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信托新模式,联合上海国际信托公司探索以专利权作价入股等为标的物的信托新模式。


二、工作成效


一是全市质押融资规模显著提升。2019-2023年,上海近30家商业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实现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490.7亿元,年均增长70%;登记项目2299笔,年均增长86%,惠及企业约两千家;2024年,上海累计实现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约320亿元,涉及项目2223笔,分别同比增长40%和62%,2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贷款项目占比约九成。


二是上海工作经验获得全国推广。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经验先后入选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十三五”发展成就展和2022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上海两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首批20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典型案例。


三是金融机构工作氛围营造良好。上海已有30家银行、多家保险和担保机构及若干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部分银行在全行范围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评级授信、增信增贷的重要条件和客户营销维护的手段和工具。


三、经验启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是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和有益补充。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判断企业当前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更有针对性地为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成长、壮大、科创板上市等不同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但我们也看到,目前还存在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宣传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融资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上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评价企业发展潜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作用,实现知识产权普惠金融“贷”动实体经济发展功能,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更优举措,主动作为、奋力一跳,推进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质增效,有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和市场价值。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02

江苏

依托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平台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江苏设立“苏知贷”风险补偿产品,并依托普惠金融平台实现企业入库、产品发布、贷款申请、银企对接、投放统计、逾期监测、风险补偿等覆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精细管理。


一、主要做法


(一)设立专项产品。省知识产权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设立“苏知贷”专项贷款产品,主要用于补偿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中发生的部分风险损失,代偿比例最高可达80%。


(二)优选合作银行。省财政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优选了16家“苏知贷”合作银行。推动相关银行金融机构夯实知识产权贷款业务基础,设立专门业务管理机构,制定特殊优惠信贷政策,有效提升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三)完善平台服务。“苏知贷”依托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服务平台对企业入库备案、产品发布、贷款申请、融资对接、风险补偿等实施线上管理。融资机构在平台上发布融资业务申请窗口,企业进入平台企业库并且在平台上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四)强化放贷管理。合作银行分别在“苏知贷”贷款发放、贷款归还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服务平台并按要求录入相关信息,完成“苏知贷”发放备案和结清备案工作,并加强贷后管理,特别是将专利年费缴纳情况作为监测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特色亮点


在全国各类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机制中,“苏知贷”产品具有六个显著特点。一是贷款期限长。针对科技创新周期长、见效慢、资金占用时间久等特点,“苏知贷”贷款期限设定为三年期(含)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中小企业较为稳定的资金使用时间预期。二是使用成本低。“苏知贷”贷款利率不高于一年期LPR+80个基点。合作银行不得另外收取保证金、融资手续费等任何其他费用。此外,“苏知贷”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本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和费用补偿机制,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措施体系。三是企业画像准。“苏知贷”根据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给企业进行初步画像,充分考虑了知识产权在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了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确定了金融机构放款的参考下限,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借鉴。四是便利程度高。“苏知贷”设立了动态更新企业库,对于符合条件但是不在库中的企业,省知识产权局采取随时申请随时审批的模式,由银行提出申请,经省或者市知识产权局审核符合条件的,及时入库。五是不良容忍强。在贷款投放初期,给予一定容忍度,在达到不良率3%的熔断点后,其全部“苏知贷”贷款余额的30%可用于在贷业务续贷,续贷的金额在不良率计算时,按照110%比例计入贷款余额。六是责任分工清。省、市知识产权局分工协作、联合推进,其中,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建立并管理企业库及相关的业务指导,市、县知识产权局负责业务推广,并建立完善本地区融资贴息和费用补偿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成效


(一)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截至2024年6月,“苏知贷”累计授信企业813家,其中首贷户39家,授信金额54.11亿元,累计放款金额43.31亿元,贷款余额42.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3836%,带动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同比增长70%以上。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16家合作银行均建立了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知识产权专属信贷产品,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推进网络,带动全省60余家银行、担保、租赁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有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三)促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苏知贷”产品明确对当期有逾期贷款未偿还、被列入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环评信用等级结果红色(含)以下、纳税信用评级D级的企业不予支持,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通过“苏知贷”产品推广宣传,中小企业了解到知识产权的资产属性,明显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金融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经验启示


(一)提高风险补偿基金运行质态。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N”模式运作,按支持领域、行业分别设立若干专项子产品,极大地改善了原先各个部门单独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进而造成的资金分散及风险承受率不高等短板。同时由财政统一基金团队负责管理,有效提高风险补偿基金运行质态。


(二)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通过“风险补偿基金”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银行贷款的风险顾虑,解决传统银行传统风控体系下注重实物抵押的融资局限性,打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业务的“最先一公里”,对调动银行积极性有积极意义。


(三)有效降低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苏知贷”通过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引导企业逐步从关注押品价值转变为企业创新能力和未来经营前景,同时,积极推广“免评估”的工作方式和“线上办”的登记试点,取得了贷款风险、贷款成本“双降低”和贷款规模、惠企数量“双提升”的良好效果。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03

浙江

加速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多元化金融产品助力“知产”落地生金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浙江省加速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多元化金融产品助力‘知产’落地生金”案例入选。


一、基本情况


浙江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持续研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证券化、上市服务、专利密集型产品融资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促进资本要素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绘制“施工图”。2024年4月省政府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浙江贯彻实施意见,将“争创知识产权金融综合试验区”作为“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方面的六项举措之一予以重点部署。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改、金融监管部门围绕四方面16项任务持续开展全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并先后出台知识产权保险、证券化等领域的4个专题文件,全方位推进。


(二)坚持激励先行,丰富“政策库”。一是加强资金激励。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省财政厅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风险补偿等金融服务作为中央服务业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全省11市、95%以上的县(市、区)均出台了贴息、评估费用补助、惠企奖励等地方性支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能贷”“敢贷”“愿贷”。二是落实风险补偿。杭州、宁波、绍兴、丽水等地因地制宜建立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覆盖1622个贷款项目、2.59亿元放贷资金。目前各风险补偿机制共发生6个代偿项目,总体代偿率低于1%,有效促进了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增长。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全省域推广专利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实现国家事权本地办、线上办,办理周期缩短至1个工作日,有效提升质押贷款发放效率。


(三)坚持需求导向,搭建“共富桥”。一是开展入企服务。面向省属企业、专精特新等类型企业及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等创新活动集聚区域,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开展需求调查,“一对一”上门摸排企业初期融资需求2.1万家,形成需求数据库。二是实施精准宣传。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数字化平台,对22.4万户注册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员进行政策宣传,提供融资扶持政策查询申请、金融产品推荐展示、产权流转对接等服务,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惠及面。三是推动“上市加速”。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省委金融办等单位,围绕科创企业上市期间面临的专利价值不明、稳定性不强和侵权诉讼等潜在风险问题,建设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为企业上市提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有效提高科创企业上市的效率和效益。


(四)坚持改革破题,形成“新路径”。一是开展知识产权保险创新。设立“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支持中心”,创新研发PCT国际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费用补偿保险等5款知识产权保险创新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元化的保险支持,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环节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二是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建设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综合体,打通银行、券商、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服务“全链条”,探索由商业银行开具银行融资性保函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担保增信,形成100%市场化销售的发行模式。持续推动创新要素与资本要素有效融合,做大效用。三是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金融创新。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探索建立专利产品价值评估模型,对全省415件专利密集型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并开发了以价值评估结果为依据的金融产品。


三、工作成效


全省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已涵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多个门类,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进一步多元丰富。探索推出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银行间市场知识产权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以数字人民币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等,2023年专利、商标质押登记项目10456件,担保金额3028.07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为2641件专利、商标及金华两头乌、千岛湖鱼头等35件知名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风险保障10亿元;帮助80家拟上市企业解决400余个知识产权问题,支持鼎龙科技成功上市;落地12个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帮助258家科创型企业获得融资11亿余元。


四、经验启示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是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围绕创新主体的客观需要,提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创新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用好、用足、用活金融货币政策,实现金融要素集聚、融资渠道拓展、金融服务提升与金融环境优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04

广东

探索创新 形成多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流动性支持的便捷途径,为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东省持续推动各地市先后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充分调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积极性。目前,广东省已实现21个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全覆盖,全省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约58亿元,补偿基金池可承担风险约580亿元,入池银行近220家,入池企业超过1.5万家。2021-2023年,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3500亿元,达3719亿元,惠及企业超过7000家。2024年1-11月,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金额2761亿元,质押登记5215笔,惠及企业4387家。同时,广东省不断探索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形成三种各具优势的补偿基金运作模式,较好地分担了银行坏账风险。


一、独立运作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模式


政府、银行、服务机构等多方按照约定比例共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坏账损失,由地市局根据基金管理办法直接管理补偿基金整体运作。例如中山市风险补偿机制,由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保险和评估公司按54:26:16:4比例共担损失;珠海市风险补偿基金承担比例为银行60%、风险补偿基金40%;广东省大部分地市按这种模式运作管理。


二、纳入全市整体风险补偿基金统一管理的运作模式


深圳、东莞、梅州、河源等地市,按照市政府统筹要求,全市整合设立单一的风险补偿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纳入全市基金统一管理。譬如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纳入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基金规模由原3000万元增至50亿元规模,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按1:1的比例共担风险,但单笔不超过200万元的坏账补偿。东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纳入东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首期为2亿元,对符合风险补偿条件的贷款本金总额按4%比例计算风险补偿限额,对符合风险补偿的贷款金额实行分等级补偿制,补偿标准分别为80%、60%、50%、30%。


三、纳入地方年度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保障的运作模式


广州市于2023年修订的《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规定,每年从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5000万元专项经费,对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给予不超过50%的补偿。广州市的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专项资金给予保障后,以发生坏账后向财政申请坏账代偿模式,解决传统补偿基金财政资金沉淀问题。同时,引导各地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政策,在质押融资推广阶段,通过贴息、费用补贴等手段,抵消因多方参与导致知识产权融资成本增加问题,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用款负担。


四、经验启示


一是要聚力共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借力广东省金融监管局、深圳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等国有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同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全流程登记,降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易成本,持续提高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授信额度和业务开展范围。


二是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模式。广东省不断引导各地市调整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模式和扶持补贴政策,扩大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额度。支持和指导地市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推广以发生坏账后向财政申请坏账代偿模式,释放补偿基金中财政资金的流动性。同时,简化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程序,压缩坏账赔付程序,提高风险共担效率。


三是要统筹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水平。广东省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深入园区,设立园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服务站,梳理企业“白名单”,并提供给相关银行。积极开展面向金融管理部门、银行、企业等不同对象的专题培训,提高银行和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识,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影响力与覆盖面。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05

北京海淀区

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属产品 完善全链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融资难题却是企业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困难阻碍。海淀区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精神,推出“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产品——“智融宝”,设立风险处置资金池,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为企业破解困局、注入发展动能。


一、政策引领,搭建服务基石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等要求。2016年,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与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IP”)联合设立中关村核心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成为服务体系的关键支撑。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为海淀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质押融资贷款服务160家次,盘活近千项知识产权,贷款金额放大系数达18.94倍,远超预期标准,为后续一系列服务铺就稳固“跑道”。


二、产品创新,升级服务内涵


传统金融模式与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诉求存在脱节,为打破僵局,海淀区创新金融服务。2016年,联合北京IP推出“智融宝”这一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去除冗余捆绑条件,聚焦“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刚需,将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流,为企业创新提供及时快捷的金融支持,赋予服务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活力。


三、风险共担,稳固服务保障


认识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高风险性,2016年,区政府联合北京IP、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共同出资设立规模4000万元的风险处置资金池,专项用于“智融宝”项目风险应对。各方携手投入,构建起坚固的风险防护网。截至2024年底,5笔风险项目平稳处置,给金融机构吃下“定心丸”,激励银行踊跃参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让企业不再担心资金断流,保障服务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四、成效突显,见证服务效能


一是处置模式革新。海淀区支持北京IP依托中关村平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闭环,打造知识产权处置交易平台IPonline,从了解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关联方、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入手,挖掘企业周边关联方的渠道优势,打通处置渠道,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处置变现的可能性,保障企业融资的循环畅通。


二是企业全面受益。截至2024年10月底,资金池服务企业160家次、涉及金额超7.5亿元、盘活知识产权超900项。服务覆盖的企业类型丰富,初创核心技术企业、亏损企业、首次贷款企业占比均超3成,且集中于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九成处于初创或成长阶段、七成收入规模小于1亿元,凸显服务精准触达、广泛覆盖的效能。


三是深化入园惠企。通过与中国银行海淀支行、海淀留创园战略合作,一系列务实行动落地,从“白名单”精准筛选到组织金融机构对接海高赛参赛企业融资服务需求,再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便利性、惠及范围与业务规模同步提升,为企业营造出更优渥的创新发展生态。


四是纾解融资困境。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多为轻资产类型,抵押物匮乏是融资路上的“拦路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及资金池的助力,改写了局面。通过补偿贷款风险,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切实缓解海淀区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为区域科技产业腾飞注入“燃料”。


五是点燃创新引擎。“智融宝”开辟的低成本、便捷融资路径对科技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风险补偿、多方参与分散风险,融资成功率大幅跃升,企业后顾之忧减少,点燃自主研发投入的热情与信心,激发创新活力动力。


五、经验沉淀,指引服务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债权融资过程中往往面临实物抵押物不足的情况,质押融资能够有效解决科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实物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风险处置资金池能够有效地降低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增加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营商环境水平。


海淀区总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经验,一方面,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力度,鼓励创新产品与服务,在严控风险的“缰绳”下,驱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走向普及、迈向规模化;另一方面,聚焦培育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激活各类交易运营平台效能,联合金融机构深挖知识产权处置流转良策,持续打磨服务细节,为企业创新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编辑:王絮蒙,美编:王镇杰,审读: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