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长:张文德、于洋
组员:张晨琳、龙延、戴军东、蔡荣伟
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指导专家:赵民、刘非、崔玉莲、邓明时
来源:正略咨询(ID:zlzxwx)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粤港澳大湾区依据经济、人口以及产业的优势,消费升级将先行引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拐点,同时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升级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依据经济、人口以及产业的优势,消费升级亦将先行引领。
一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基础雄厚
经济和人口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的GDP总量超1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常住人口接近7000万人,远超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
经济与人口的双重优势,促进了大湾区的消费升级先行。
产业基础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香港、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产业重心正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其他城市第二产业基础良好;
同时,各区域产业优势不同,产业形态互补,整体产业升级潜力巨大。
二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的产业基础
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广东服装生产加工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1/5。
而广州是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批发集散地,拥有诸多服装城。
如广州新塘镇,是世界闻名的牛仔之乡,每天生产牛仔系列服装250万件,占全国总生产量的60%。
广州作为全国服装产出的No.1,名副其实。
深圳不仅拥有华为、金立、中兴、酷派、神州等手机和电脑品牌,还有诸如富士康、伟创力、英业达、比亚迪(电池代工厂)等知名代工厂,完备的产业链供应也吸引更多品牌来到深圳生产、组装。
2018年第二季度,深圳的华为超越苹果,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家电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佛山顺德区更被称为“家电王国”。
美的电器、小熊电器、万家乐、格兰仕、容声等品牌均来自佛山。
据统计,顺德家电产业规模占广东省的比例超过30%,家电制造业的产值占全国家电产值的15%以上。
佛山的智能制造产业,诸如扫地机器人、洗碗机、除螨仪、破壁机,其产出销量、销售额占比正在逐步提升。
这种变化更推动着消费者的“消费升级”。
深莞惠三个城市的产业同构化现象较为突出,均以 “3C产品”为主。
而惠州的经济水平落后于东莞和深圳,面临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压力较为严峻。
2018年上半年,其生产的手机、电脑办公用品销量占比大幅下降,家居建材、食品饮料销量占比则升至前两名。
在东莞有华为终端、VIVO、OPPO、宇龙酷派、金立这样的整机生产企业,同时还有大型的整机代工企业和配套加工生产企业,几乎所有手机的零部件、组件、配件都可以在东莞采到,东莞已经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整个产业链丰富的产业形态。
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市出口7027.38亿元,已接近东莞7582.12亿元的GDP总额。
东莞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达162%,东莞制造的大量产品被销往国外。
珠海、中山、江门是珠西重要的三座城市,三城地缘相近,南连澳门。
三城经济体量较小,GDP总量仅占大湾区的8.7%,人口总量占比13.7%。
珠中江人民的爱好则更加“佛系”, 2018年上半年珠中江人民线上医药保健类订单消费额增速最高,达52%。
而在制造端,珠海格力的空调已辐射至全国乃至全球。
中山、江门较为传统的上行制造结构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悄然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受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政策利好,带动内地访港旅客人数步入健康稳步增长,乐观估计受粤港澳大湾区政策鼓舞,每年将新增约2270万/年游客。
同时,随着内地赴港的访客增加,香港传统化妆品零售业销售额复苏。
港资珠宝以其“高性价比+港陆双市场+稀缺性”一直受到内地消费者的喜爱,也将因为大湾区而获益。
首先旅游业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港珠澳大桥、城轨延长线、澳门本地轻轨等基建设施和互联互通政策,未来内地非广东游客赴澳空间仍然非常巨大。
其次,国务院支持澳门的19项新政
,为澳门旅游消费升级打好基础,促进澳门的旅游休闲、博彩业的发展。
最后,交通的便捷性,陆空无缝连接,促进赴澳门游客更多样化。
高铁网络和直飞航班增加,游客不再单一来自广东,也包括浙江、江苏、上海、重庆和福建等地。
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大湾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合作发展作出具体规划,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将从概念走向落地。
《纲要》中关于消费升级有四大亮点。
《纲要》提出要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增加国际班轮航线;
逐步简化及放宽内地邮轮旅客的证件安排;
研究探索内地邮轮旅客以过境方式赴港参与全部邮轮航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促进大湾区的文化旅游消费升级。
包括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机器人、3D打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并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项目。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科技消费的升级。
《纲要》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建成智慧城市群和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升级改造系统。
二是提速扩容。
三是实施降费惠民政策。
这些政策落实后将带动信息科技与文化娱乐的发展。
《纲要》针对珠三角九市提出发展特色合作平台。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放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这些合作发展平台将加速广州、东莞、佛山区域消费升级。
四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重点在科技消费、金融服务、贸易消费与文化旅游等四大领域实现消费升级。
大湾区的科技制造业供应链完备,产业基础富有全球竞争力,“香港+深圳+东莞”这一“1+1+1>3”的超级组合将有望打造世界新硅谷,促进科技消费升级。
依托香港的金融基础以及以深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相互交叉融合发展,未来大湾区消费金融科技变革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多重经济体制叠加及开放叠加优势,促进大湾区的贸易消费升级。
以澳门博彩业、香港邮轮游艇业为“引擎”,开发相关的多元化文旅产品,推动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酒店餐饮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正略集团推出全新专题【粤港澳大湾区】,从
科技、
金融、贸易、文化、人才等维度入手,全方位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企业入驻提供助力。
往期回顾: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
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制造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研判
区域/园区/开发区/平台公司
服务
六大产品
|
平台公司三至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步走解决平台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调研、分析、研究、研讨、规划、实施一体化开展,保障战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
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优化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优化园区/开发区人事、财税、审批、执法、运营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园区/开发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软性条件。
|
|
园区/开发区三年(或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开发区三年、五年总体发展规划,系统构建总体战略定位目标、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
|
园区/开发区产业规划
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开发区总体定位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布局规划、空间规划和发展路径规划,为具体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避免产业无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政策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