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确实没有辜负我们。“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这条故事线,构成了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的另一个歧出。
丹妮莉丝一开始抱持的,也是不计一切代价复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逻辑
,包括接受其兄安排嫁给多斯拉克部落领袖卓戈卡奥(换取军队反攻维斯特洛大陆)、以不守契约的方式获得整支“无垢者”军队(交易达成后立即用本来作为交易品的龙烧死交易的另一方)、充分利用自身美貌(与联姻可能性)来合纵连横获取支持与资源……这些策略和手段,和她试图推翻的狭海对岸那些现行统治者们,实则处在同一个逻辑水平线上。
但是就在这个漫长的复国征程中,丹妮莉丝却提出了平等理念与解放目标。
这,是她的先祖与维斯特洛大陆上所有政治人物——其中包括奈德·史塔克、提利昂·兰尼斯特、琼恩·雪诺这些剧中“正面人物”在内——都完全没有想过的事。提出这个目标完全是丹妮莉丝一个人的决断(甚至几次强硬地拒绝其顾问们的现实主义建议),最早在她目睹作为征服者的多斯拉克部落种种暴行时便种下了此念,随后看到“奴隶湾”各城邦中奴隶们之凄惨处境,更坚定了要做一个“粉碎镣铐者”(breaker of chains)。
决定性的变化发生在丹妮莉丝解放阿斯塔波后挥师进军渊凯之际。此前,解放理念最初提出,仍可以视作为一个策略——即,
用它来发动城内民众哗变(号召他们自己站起来解放自身、并以自由人来参加她的解放事业),从而坐收瓦解抵抗乃至以小吞大之功。
然而,对这位兵临城下的“粉碎镣铐者”,渊凯的“贤主们”(wise masters),慷慨提议给予大量黄金与船只作为礼物,只求她领兵离开渊凯、登船西征维斯特洛。贤主们城坚池固之外,还拥有“次子团”等雇佣军事力量;而他们给出的这份厚礼,则已填上了彼时丹妮莉丝复国惟一所欠之“东风”(有军队有龙但还缺跨过狭海的船)。当丹妮莉丝做出拒绝该礼物的决定后,她就激进脱离了马基雅维利轨道。其时的丹妮莉丝,宁愿暂缓复国大业,也要终结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隶。其后的她,完全不同于狭海彼岸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已是真正成为了一个激进的革命者——“粉碎镣铐者”。被她解放的奴隶们欢呼她为“弥莎”(Mhysa,剧中涵义为“母亲”),显然是“弥赛亚”(Messiah,救世主)的代指。
丹妮莉丝的解放目标并非只停留于废除奴隶制。其母国——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七国”——的政治体制接近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奴隶已为法律所禁绝(其顾问乔拉·莫尔蒙爵士,就是因贩卖奴隶而被通缉,是以逃到狭海对岸)。然而,
丹妮莉丝旨在彻底取消贵族(王室、封建大家族)与普通平民之间的差等
,后者尽管是自由人,但处于社会结构的最底层,无领地及头衔,只耕种前者的土地,在行政管理上缺乏发言权,尽管多数家族有法律保护当地平民免受骚扰虐待,然而实施这些法律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提利昂•兰尼斯特问丹妮莉丝“你觉得在维斯特洛谁会支持你,坦格利安家族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一个活着的血亲可以支持你”,后者回答“平民”。提利昂觉得不切实际,仅有平民而无贵族富人支持的统治,根本就不可能维持。作为一个优秀的马基雅维利式顾问,提利昂向丹妮莉丝提供了他的局势分析,最后推断只有提利尔家族还可能会支持,但也远远不够。然而,丹妮莉丝的回应大出提利昂意料:
丹妮莉丝:拉尼斯特、坦格利安、拜拉席恩、史塔克、提利尔,这些大家族不过是同一车轮上的辐条,一会这个家族在顶端,过会是另一个,不断滚动,碾压地上黎庶……
提利昂:停止这车轮,是个美好的梦,你不是第一个做过这个梦的人。
丹妮莉丝:我不是要停止这个车轮,我要粉碎这个车轮!
同提利昂的思路完全不在一个平面上:丹妮莉丝不是想联合哪些贵族,而是想粉碎所有贵族——粉碎包括自己家族在内整个贵族封建制,而代之以彻底的平等。从这个时刻起,她挥师维斯特洛大陆的主旨已然变更——从复国(复活坦格利安家族统治)变为革命(废除不平等的现实政治结构)。
于是,《权力的游戏》一剧在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神权政治之外,进一步触及革命政治的问题。
革命政治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革命的第二天”问题
,
即,粉碎旧秩序的革命成功之后,如何建立起具化(embodying)-制度化(institutionalizing)解放目标的新秩序?更初步地,如何先确立起全新而有效的治理?
当丹妮莉丝挥师解放了另一座奴隶制城邦弥林后,原先已获解放了的阿斯塔波和渊凯因没有形成有效的新秩序,很快重新又落入“贤主们”之手……拆除原有共同体结构之后,那些被解放的奴隶发现自己反而衣食无着,完全不知道如何存活——丹妮莉丝治下的弥林,很多“前奴隶”因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乃至存活的方式,甚至找她请愿要求重回原先“主人”家里为奴。“自由人的自愿做奴隶”,这个政治哲学的经典难题,丹妮莉丝也遭遇到了,她被迫选择同意。弥林街头,还多处出现“杀死主人!弥莎自己是一个主人!”的涂鸦,对自任“弥林女王”的丹妮莉丝亦造成了相当有力的话语挑战——
救世主和奴隶主并无二致,都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级。
理念与实际治理,并不是一件事:倘若最终未能形成同理念相匹配的有效的替代性共同体组织方式,革命便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大规模流血而已,要么随即再度被旧势力“复辟”,要么仅仅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改朝换代”(社会-政治结构保持不变的“汤武革命”模式)之工具。攻下弥林后的丹妮莉丝,已然实在地获得了足够数量的船只。其顾问乔拉·莫尔蒙建议放弃已被奴隶主复辟的阿斯塔波、渊凯、以及乱成一团的弥林,直接挥师渡海进攻君临,那座都城正因为几大家族对铁王座的各种明争、暗斗而前所未有的薄弱。在那个时刻,丹妮莉丝做出了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反马基雅维利式”决定——留下来治理。
丹妮莉丝:我若连奴隶湾都无法掌控,如果治理七国?人们凭什么信任我,凭什么追随我?
乔拉:你是塔格利安传人,你是龙之母。
丹妮莉丝:我不能只是这些。我不能让我已解放的民众重新堕入镣铐中。我不会航向维斯特洛。
乔拉:那么,你要怎样?
丹妮莉丝:我会做女王该做之事,我要治理。
放弃绝好反攻母国机会的丹妮莉丝,开始了异常艰巨的治理过程。她的主要治理思路归纳起来有如下两项:
(1)平衡理念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以给社会缓冲的方式来进行变革;(2)建立法律之程序正义并严守之,不允许革命后“翻身奴隶”对“前主人”的法外复仇,并以此回应“女王是新主人”的话语攻势
。此二者具体实施起来,皆危难重重。在后面的剧情中,部分性地恢复“习俗”(开放角斗场)导致了丹妮莉丝直接遇险几至丧命;而依法惩罚一个首义的翻身奴隶之法外行刑,则导致了一度丧失前奴隶们之拥护……在剧作者们对剧情的设定(此时《权力的游戏》已极大地偏离原著)中,丹妮莉丝在得到渡海流亡而来的提利昂·兰尼斯特的辅佐后,理念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达到最佳交融状态。提利昂深知权力需要“好的叙事”来支撑,而丹妮莉丝对手们采用的故事相当有力量——“反抗异邦入侵者”。提利昂献计利用宗教(信仰“光之王”的教士们)来宣扬女王(“神选之人,从烈火中重生,来再造世界”),收获了良好效果。最后经过多年治理,一个稳定的非奴隶制的新秩序,终于在奴隶湾建立了起来,丹妮莉丝亦亲自将“奴隶湾”改名“龙湾”。《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终,取得稳定治理的丹妮莉丝,终于带领大军航向维斯特洛。
丹妮莉丝这条故事线,可谓是电视剧对原著改编最重的部分,甚至遭到了粉丝们的如下抗议——
“把龙母硬改成了改天换地解放劳苦人民的革命派。其剧情走向之幼稚可笑,可以说是脱离了‘权力游戏’的精髓”
。然而,恰恰是电视剧,越出马基雅维利政治(“权力游戏”)而触及革命政治,尤其是“革命的第二天”问题。
丹妮莉丝在奴隶湾的艰难处境昭示出理念与治理并非一事,绝无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革命”)。革命本身总是暴力性的,对于之前的既存秩序,带来的总是混乱乃至暴乱。革命“成功”所获致的,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打开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走向任何方向——相当多时候革命恰恰会导致“从坏到更坏”(from bad to worse):革命往往肇因于一种非常糟糕的现状,但却没有任何力量(如某种自然形而上学或历史形而上学力量)保证它所形成的“新秩序”不会比原先更糟!
在这个意义上,革命并不一定带来真正解放。
革命的重要性,就是在于它打开了一个——借用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的术语——“制序”(ordering)的时刻。
制序和秩序(order)构成对立,是后者之前或之后的关键时刻。
这个短暂性的时刻之所以关键,盖因正是制序决定秩序而不是相反。制序就是革命之后的立宪(constituting)时刻——构建共同体的关键时刻。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革命派”与“立宪派”总是作为政治对立面而出现,然而革命和立宪恰恰不能分作“两派”——只有当两者联结在一起时,革命才不会沦为纯粹的暴力行动。因此,革命的第二天,比革命本身更重要。
我们看到,丹妮莉丝在制序上的实际作为仍然有限。马克思对何以如此提供了洞见:根据其政治经济学分析,只有当既有生产资料占有模式成为遏制生产力发展的阻力时,革命才会带来真正的社会结构与制度之更新。在这个意义上,丹妮莉丝革命是理念主义的,而非唯物主义的,这就注定其困难不在于粉碎镣铐,而在于持久地保持无镣铐的状态(真正的解放)。
丹妮莉丝仅凭个人一己所持之理念,无从在制序层面上开辟出真正的制度创新。
我们这个世界里,追求平等与解放的激进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3至71年的斯巴达克斯起义,然而即便起义成功,其胜利果实也会无法持久。缺少真正的制度更新和社会结构的有效重组,解放之后就会发生“自由人的自愿做奴隶”——获得解放的奴隶重新自愿返回原先受奴役状态,只因该社会组织方式不但熟悉,而且可操作。解放所面临的关键难题在于:被解放者既需要新的生活意义,也需要切实具化解放目标的新的生活方式,前者涉及理念层面的“启蒙”,而后者则由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之更新来提供保证。故此,真正的挑战,永远发生在“粉碎镣铐者”成为制序者/治理者(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这是丹妮莉丝这条线的精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