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突发:大S流感去世,年仅48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历史上最神奇的五个梦,蕴藏五大人生启示!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2-04 07:36

正文


列子说:昼想夜梦,神形所遇。


白天有所想,夜里有所梦,是由于精神和形体遇到某些事物的缘故, 尤其是步入中老年以后,因为焦虑、紧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更是频繁做梦。


梦虽不是现实的直接投射,却暗含着对现实的启发, 历史上就有五个神奇的梦,虽跨越千年,但其中蕴藏的五大人生启示,依然警醒着后人。


一、庄周梦蝶



庄周躺在大树底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因为梦中的体验太过真实,醒来之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蝴蝶,而是倚靠在树下做梦的庄周。


恍惚间,他陷入了沉思,究竟是庄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里变成了庄周?


人们常说,梦如人生,人生如梦, 许多事情,当下觉得很压抑,认为自己一定过不了这个坎,但时过境迁之后,发现曾经担心的一切都过去了。


那种不真实感,就像做了一场梦,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有时太过在意与纠结,反而给了自己莫大的压力。


不如沉着一些,冷静一些,跳出烦恼的漩涡,你会发现困住自己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颗不够自信的心。


越来越年长的我们,遇事更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别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搅扰了步伐。


《晁氏客语》说:“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


人生想要成功,以自信为先。


二、黄粱一梦



唐朝时,有个叫卢生的穷书生常常抱怨自己不得志。


一天,一位道士在客栈里听见他唉声叹气,便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 “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


他兴奋地接过枕头,很快就睡着了,此时店主正开始煮黄粱米饭, 他梦见自己官运亨通,当上宰相,生活得十分阔绰。


之后又梦见自己遭遇坎坷,经历生离死别,一下子便惊醒了, 醒来后,他发现道士还在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


原来,自己享受半生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场梦。


人生之路,高低起伏,顺境有时,逆境有时, 在逆境中不知努力,而是抱怨命运不公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翻身之日。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认清现实,明白自己的位置和实力,少做不切实际的美梦,多付出行动。


正如曾国藩所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想要有一番作为,必先熬过一段无人问津的岁月,待功夫到了,自然如愿以偿。


三、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时,有一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中后院种了一棵大槐树。


生日那天,亲朋好友给他祝寿,他喝得有些醉了,坐在槐树下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会试,他一举中第,又在殿试中被皇帝亲点为头名状元。


之后,他娶了公主,出任南柯太守,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被打得溃不成军, 皇帝见朝中无人可用,便招淳于尊率精锐与敌军决战。


可惜他对兵法一窍不通,惨败而归,皇帝震怒,将他撤职遣送回家, 淳于尊气得从梦中惊醒,只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才知所谓的大槐安国,不过是槐树下的一个蚁穴。


《资治通鉴》说:“人生无常,富贵难料。”


世事无常,人生的机遇没有一定,富贵也是难以预料, 即便你此时顺风顺水,也不代表余生都能高枕无忧。


人生的得与失,就像晴与雨,不知不觉中来了,不声不响地走了, 所以,既然人生的主题是变化,不如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努力即无悔,尽心则无憾。


四、江淹梦笔



南朝时期,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文思敏捷,他的诗作与文章都深受众人喜爱。


可是官至光禄大夫后,文章变得平平无奇,甚至提笔吟握好久,写不出一个字来。


于是有人传说,他在去宣城游玩时,于冶亭中睡着了,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在梦里向他讨要五色笔。


江淹听后,便取出五色笔还给他了, 从此以后,他就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了。


江淹曾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当他的官越做越大,便开始养尊处优,很少再费心费力,亲自动笔。


久而久之,文章自然缺乏才气, 人生之事莫不如此,一旦固步自封,无论曾经多么优秀,都会有走向平庸的一天。


所以,任何事情都无法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不断充实自己, 无论是知识,还是眼界,都要及时扩充,才能与时俱进。


五、罗含梦鸟



罗含生于耒阳官宦家庭,从小胸怀大志,聪明好学, 后来,母亲去世,父亲为官不便带他,便由叔母朱氏代为抚养。


一天,罗含在书房看书,不知不觉就伏案睡着了, 梦里,一只小鸟在窗外鸣叫,开门一看,竟是一只金光闪闪的小鹏鸟。


罗含十分意外,小心翼翼地往树上爬,他张着嘴,大气不敢出,生怕小鸟飞走了, 哪知小鸟忽然飞入他嘴中,罗含一惊,从树上掉下来,从梦中惊醒了。


他对叔母说起此事,叔母说,梦见异鸟,今后必定有出息, 此后,罗含常常捧书夜读,学业进步飞快,终成一代大家。


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想要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必须努力向学,积极实践,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即使老天眷顾,也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别相信所谓的捷径,所有的捷径,其实都在绕远路, 那些站在人生巅峰,表现得云淡风轻的人,其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